六盘水市深化党政机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8月31日,记者从六盘水市相关部门获悉,六盘水市委编办坚持优化协调高效原则,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理顺职责关系,提高效率效能,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深化党政机构改革,逐步构建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党政机构职能体系,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优化党政机构职能配置方面。加强了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加强和优化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市、国安、网信、财经、外事、军民融合、审计、教育、农业农村等议事协调机构,强化组织、宣传、统战等部门归口管理职能。理顺了部门职责关系。按照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要求,对多个部门承担事项明确跨部门职责分工,对应急管理、医疗保障、退役军人等新组建部门职责进行重点分析,将安全生产、军民融合、扶贫开发、大数据发展运用等重点职责写入部门“三定”规定。
规范机构设置方面。严格机构限额管理。市级设党政机构47个,比改革前减少25个,减幅35%;六枝、盘州、水城、钟山各设党政机构37个,比改革前分别减少31个、34个、8个、17个,减幅分别为46%、48%、18%、31%。精干设置领导职数。部门领导职数按照“行政编制12名及以上的单位,原则上设按1正3副;不足12名,但综合协调任务重,涉及脱贫攻坚、社会稳定等工作的少数部门,可设1正3副;其他县级职数参照省直部门设置”原则核定,内设机构职数按照“精干设置、只减不增、二人科室”原则核定;改革后,党政部门县级领导职数减少75名、减幅25%,内设机构职数减少62名、减幅7%。整合“小散弱”事业单位。整合同一部门内部职能相同或相近事业单位,进一步优化了市级事业单位的布局结构,提高效率效能,如市级将编制少于5名的科级及以下事业单位,由42个减少到19个,减少23个,减幅55%。
体现地方特色方面。结合市县实际,在机构限额内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六盘水作为“三变”改革发源地,在市、县党委办公室统一加挂“三变”改革办公室牌子,推进“三变”改革纵深开展。六盘水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能源是全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能源和能源化工是全市首位产业,市县均单独设置“能源局”,加挂“煤炭局”牌子,为更好推动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方面。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省关于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市县编办全面完成了执法机构整合、执法职能调整、执法编制锁定、“三定”规定印发等工作,进一步理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体制。全市执法机构从87个减少到56个,减少31个,减幅达36%。除城市管理领域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外,其余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应急、劳动监察、自然资源、能源、卫生健康等10个领域开展部门领域内综合执法。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全市原共有15家经营类事业单位,有针对性地采取撤销机构、转企改制、调整类别、逐步退出事业单位序列等方式推进改革,规模小、难以转制的10家单位全部撤销,1家单位转制为国有企业,1家单位调整回归公益二类,3家单位逐步退出事业单位序列。通过改革,解决了原经营类事业单位政事不分、事企不分、体制不顺、效益不高等问题,进一步理顺了各方关系,盘活机构编制资源。推进事业单位规范调整。制定印发《市级事业单位规范调整工作实施方案》,市级事业单位个数从300个减少到240个,减少60个,减幅为20%。进一步精简了机构设置、优化了职能配置、规范了机构名称、理顺了管理层级、保障了重点领域、提高了事业单位效率效能。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街道“两项”改革、驻外办事机构调整、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等。
调整优化机构编制资源方面。编制管理方面,出台市级《“人才编制池”编制使用管理办法》,调剂136名事业编制,建立党政、教育、医疗三个“编制池”,主要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试行《六盘水市机构编制管理评估办法》,对部门机构编制工作开展评估,通过评估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合理流动。机构设置方面,按照“总量控制、规格合规、重点突出、有升有降”的原则,在发展任务较重、没有副县级事业单位设置的综合性部门,调剂设置县级事业单位,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向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倾斜配置。职数管理方面,创新县级党政机关领导职数管理方式,对县级37个党政机关领导职数试行总量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科级事业单位领导职数管理的通知》,明确科级及以下事业单位领导职数设置的具体标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编辑 聂建云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马刚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