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教你写作文《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小故事,大道理》

  老师给你写范文

  考试热门话题:读后感类写作技巧

  《小故事,大道理》

  例文/刘雷生 河南学生投稿#作文#

  同学开头原文

  小故事里面,也会有大道理呢。

  刘老师开头批注

  开头是一篇作文的重中之重,很大程度上左右成绩,所以,我们尽量不要那么直白,那么简单。

  刘老师开头例文

  一朵傲寒的梅,救了半山先生于挫败之际;一只砥砺的竹,拉起板桥先生于失落之时;有时故事虽小,道理却大......

  

  同学第二至三段原文

  有一天,我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走了进来,告诉我们今天要学习新的课文,课文叫做《阿长与山海经》,是有一个作家叫做鲁迅的写的。我翻开书就读了起来,没想到这个故事那么吸引人,我读着读着就入了迷。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鲁迅小时候有一个佣人,叫做长妈妈,这个长妈妈不姓长,是因为以前的佣人姓长,所以就让她也姓长了。长妈妈知道很多东西,但是鲁迅很讨厌她,尤其是后来知道长妈妈把他最喜欢的隐鼠给害死了之后,就特别痛恨她了。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鲁迅的看法,那就是长妈妈竟然给鲁迅先生买回来了一本他最喜欢的《山海经》。你可要知道长妈妈不认字的,而且还记错了书的名字,就这样还是把书给买回来了。所以鲁迅很感动,写了这一篇文章。

  刘老师第二至三段批注

  这篇作文严格的来说属于一篇读后感了,刘老师已经很久没有改过读后感了,不过之前刘老师在粉丝群是讲过的,读后感最容易进入的一个误区就是把读的内容写得过长,读后感重点在于感,而不在于读,所以,这两段有些长,显得详略不当了。

  刘老师第二至三段例文

  七年级时,一篇课文映入眼睑:《阿长与山海经》。这是小学时便读过的《朝花夕拾》中的一篇,那时读完,并没有觉得如何,而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却有了更深的感悟。

  故事很小:就是鲁迅先生幼时和自己家长工长妈妈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前后反差,凸显了先生对阿长的爱和怀念。

  

  同学第四至五段原文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知道了这篇课文的背后意义,原来有时候我们身边其实就是有好人的呀。而且这些好人并不一定要很有文化,甚至有可能是文盲,但是他们却懂得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而且他们还会帮助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身边的人呀,不知道哪天他可能就死了,到时候你想珍惜都珍惜不来了。

  读完这一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个大道理:那就是我们在看待一个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只看表面,有时候表面并不能代表什么,就像古代有一个厉害的人曾经说过: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我们对待所有身边的人都要好,因为他们也会对我们好,只是有时候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

  刘老师第四至五段批文

  这是对故事的感悟,但是你那个“知人知面不知心”,有些使用不当,虽然看起来也是你所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这句话一般都是贬义的,所以这里如果用“日久见人心”或者“人不可貌相”会更好一些。

  刘老师第四至五段例文

  道理很大: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身份卑微的人、连《山海经》内容都不知道,甚至名字都记错的人,竟然将鲁迅先生心心念念的书买了回来。渊博如鲁迅的叔祖,有钱如鲁迅,都没有得到。若不是因为她对迅哥儿的爱,何能如此呢?

  自古以来,以貌取人成为社会“常识”,你看那些帅哥美女,总会让人觉得亲近,而面容凶狠、丑陋者,总会收到这样那样,没有来由的讥讽或怀疑。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难道外貌能够代表一切吗?难道知识多寡就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品行吗?需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阿长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也许,这才是鲁迅先生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同学结尾原文

  小故事里面,原来也有大道理呀!

  刘老师结尾批注

  你的结尾和开头还真是照应呀。

  刘老师结尾例文

  作家之所以是作家,就是拿寻常的文字,镌刻下宇宙极深的哲理。故事虽小,道理却大。书海浩瀚,常读,必获益万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