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和谐,筑梦新海洋

  人海和谐,筑梦新海洋

  ——写在第10个“世界海洋日”

  黄丽丽

  初夏的舟山,万物生长、生机盎然。走进舟山城市展示馆,“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势在必行”这行大字流光溢彩。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复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群岛开发开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7年后,以“奋进新时代 扬帆新海洋”为主题的2018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在舟山拉开大幕,并与第十届中国海洋文化节融合举办,活动由自然资源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舟山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中国海洋报社及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等承办。舟山这个美丽的千岛之城,再次备受瞩目,成为东海之滨最熠熠生辉的一极。

  一个节日,凝聚一种共识

  一枚海螺里可以听到整个大海,一个节日的设立也可以折射出海洋生态文明发展的历程。2008年12月5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借此机会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体味海洋自身所蕴含的丰富价值。

  为更好地宣传海洋、认知海洋、保护海洋,我国将“全国海洋宣传日”与“世界海洋日”合并,于每年的6月8日在全国举办一系列“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此前,已分别在青岛、珠海、天津、大连、北京、锦州、福州、三亚、北海、南京等地举办了主题明确、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海洋日主场活动。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的6月8日是第11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和第10个“世界海洋日”。本次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的举办是展现海洋成果,弘扬海洋理念,加强海洋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次重要契机。

  奋进前行 扬帆新海洋

  今年海洋日的主题是“奋进新时代,扬帆新海洋”。党的十九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海洋事业由此进入一个崭新时代。这一主题旨在呼吁全社会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结合新时期自然资源工作的新要求,围绕“加快建设安全、绿色、高效、法治、和谐的美丽国土”,进一步营造关心海洋、关注海洋、关爱海洋的氛围,推动实现海洋事业共赢共享的高质量发展。

  此次由自然资源部首次主办的海洋日活动,有着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地方特色浓郁、宣传活动形式多样等特点。

  据了解,海洋日开幕式参会外宾的国别数和总人数明显增加,而且开幕式首次增加聘请国际海洋使者环节。在配套活动中,还将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岛屿国家海洋空间规划国际论坛、国际展。

  今年海洋日主场活动与第十届中国海洋文化节融合举办,具有鲜明的浙江舟山特色。其中《印象·普陀》充分展现普陀文化的源远流长,通过“行走的舞台,运动的山水”将一个个佛理禅意的故事蕴意其中;历史悠久的岱山休渔谢洋,则以岱山渔鼓、船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舞蹈创作载体,充分展现具有地域特色的渔家风俗文化,通过原始而朴素的传统方式,表达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

  除主场活动外,今年的海洋日在全国各地都有配套活动,例如海洋意识指数发布、“6月到王府井去看海”海洋主题活动月、第11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第7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海洋画展等,以满足各个地方及不同年龄层的受众需要。

  扬帆“浙”海,守护深蓝

  浙江是海洋资源大省。2003年,全省第三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对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一锤定音。而后,发展海洋经济又成为“八八战略”中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将发挥浙江海洋资源优势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有机结合,积极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发展,形成了一套走在全国前列的海洋保护和开发开放新经验。

  构建海洋蓝色生态屏障

  2017年浙江省下发了《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国际强港的若干意见》,而要实现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跨越,则必须在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方面做更多谋划。

  2017年11月,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印发实施《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划定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区共105片,总面积约占管理海域面积的32%;全省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约为78%。

  与此同时,《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正式出台,根据《规划》,海岸线分为严格保护、限制开发和优化利用3类,并提出分类管控要求;围填海控制分为禁止占用海岸线围填海、限制占用海岸线围填海和可占用海岸线围填海3类。

  全面划定的海洋生态红线,与浙江海洋功能区划、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海岛保护规划一道,形成了以“一线四规划”为核心的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管控机制,牢牢守住了浙江海上“大花园”的生态安全底线,形成了浙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新模式。

  为了更进一步建立保护自然岸线长效机制,实现岸线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2018年5月,浙江制定实施的《浙江省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方案》印发。根据方案,沿海五市将全面推开以生态岸线整治修复为重点的三年行动,到2020年,完成全省300多公里海岸线整治修复,打造美丽黄金海岸线。

  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举措等“面”上查漏补缺的同时,浙江省还持续开展“一打三整治”行动和“幼鱼资源保护战”“伏休成果保卫战”“禁用渔具剿灭战”等具体行动,通过清理违禁渔具、查处各类违法案件、没收违禁渔获物等方式,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和综合利用效率,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形成人海和谐的新格局。

  今年3月,全国“湾长制”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浙江台州召开,浙江正积极探索从滩面管理为主的“滩长制”向覆盖海洋综合管理的“湾(滩)长制”拓展提升。其中,“湾滩结合”是我省试点工作的特色亮点。据初步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确定各级湾(滩)长近2000名。沿海五市以湾长为龙头、滩长为骨干、部门配合、全面覆盖的湾(滩)长组织体系已初步建成。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浙江海洋经济已经到了量质提升的新阶段。2017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75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海洋经济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4.6%。

  去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2461万标箱,位居世界第4。货物吞吐量引领全球大港迈向“十亿吨时代”。在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原本预计到2020年实现10亿吨吞吐量的目标,如今提前三年实现。

  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海洋港口一体化,初步形成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以浙东南和浙北环杭州湾港口为两翼、联动发展陆港和内河港的“一体两翼多联”港口发展格局,有利于更好地服务“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

  全省港口一体化之后,以宁波舟山港为枢纽港,通过对省内各港口存量要素优化配置、增量资源合理布局,提高了港口资源利用效率。2017年全省沿海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12.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687万标箱,分别比上年增长10.1%、13.7%。

  沿海港口、内河港、内陆无水港协同发展,江海、海铁、海河、海陆联动进一步增强。2018年4月10日,我国首艘江海直达船“江海直达1”成功首航。这艘装载2万吨铁矿砂的船从宁波舟山港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出发,成功靠泊马鞍山马钢港务原料总厂码头,突破了我国一直以来江海直达运输的瓶颈,标志着中国航运业正式开启江海联运崭新的时代。

  对接国家智慧海洋设计

  在舟山,有个形状像小提琴的海洋工程,它就是浙江舟山LHD模块化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经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一致认为LHD模块化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台实现全天候稳定发电并网的潮流能项目,LHD模块化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以其装机功率大、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性强、海域兼容性好、项目可复制性强等特点,使浙江乃至中国一跃成为国际海洋能开发领域的佼佼者。

  类似“科技兴海”的实例,在浙江这片蓝色海域上屡见不鲜。在宁波、温州、舟山、台州等沿海地市,海洋信息化建设正步稳蹄疾。一系列“黑科技”终端设备为渔民出海保驾护航,大数据统计分析应用产品日臻完善,海洋渔业数据正逐步汇成“一片海”、形成“一张网”。

  目前,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正在全力推进“互联网+”应用,充分对接国家“智慧海洋”顶层设计及“数字渔业”建设要求,编制浙江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方案,重点建设完善全省海洋与渔业数据仓库,逐步消灭“信息孤岛”。

  (本版图片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