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校长:接受中国高考成绩不是“抢生源”,有其他底线指标

  图普校长在“大学堂北大讲坛”发表题为《焦虑时代下的全球大学》 的演讲。 中国网 图

  “剑桥大学承认中国高考成绩”一事近日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3月25日,剑桥大学官微发表声明称:承认中国高考成绩并不是剑桥新闻,已执行数年。

  3月24日,剑桥大学校长斯蒂芬·图普在北大发表《焦虑时代的全球大学》的主题演讲,现场,他还就剑桥大学接受中国高考成绩作出回应。

  “我们之所以接受高考的结果,是因为我们希望使用尽可能多的信息来衡量剑桥大学的申请者,但高考的结果并不是唯一的参考指标。” 斯蒂芬·图普表示。

  高考结果并非唯一指标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剑桥大学官网了解到,接受高考成绩并非新的消息,早在2018年9月,该网站就曾发布信息,表示中国高考是剑桥认可的考试,但一般而言需要考生成绩达到所在省名次排名前0.1%。

  除此之外,剑桥大学还鼓励申请者取得更多的资质,比如奥赛、SATI或者II等。

  对此,斯蒂芬·图普解释,虽然接受中国高考成绩,但高考的结果并不是唯一的参考指标。

  “在这个(录取)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其他底线的指标。在我们的系统里,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全面的分析,这个学生是否有成功的能力,但这不是指他/她聪明或是不聪明,而是分析,在我们的体系中他是否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他表示。

  斯蒂芬·图普说:“我们会进一步鼓励推动学生,让他在我们的体系中获得最大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所以在我们的面试里,推荐信里,还有导师的匹配上,都会有这方面考虑。其实高考只是我们最终衡量是否录取的指标之一。”

  是否“抢生源“:大学间必须要协作

  剑桥大学接受高考成绩,是否意味着已经盯上中国优秀学生,和清华北大等国内名校竞争抢生源?

  对此,斯蒂芬·图普解释:“就一般意义上的竞争而言,面临问题的时候,仅仅靠大学之间的竞争是不行的,必须要进行协作。我们也看到,大学之间有非常多的接触和合作,比如在实验室,在各个不同的学科之间。”

  “特别是,我觉得我们在一些大的发现、大的突破上(合作)要更进一步,没有什么(人或机构)可以把这些功劳据为己有,所有的这些(成就)都是合作所取得的,多人的成果、成绩彼此叠加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斯蒂芬·图普说。

  他特别提到诺贝尔奖的表彰模式,认为“诺贝尔奖这样的模式其实并不是一个助力于科学发展的很好的模式”。

  “因为它似乎只表彰一到两个人,似乎只有这一到两个人使得科学发生巨大变化,但我们要知道在这背后是一个团队的力量,应当去表彰这个团队。” 斯蒂芬·图普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