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老师说明普通高等教育被普及带来的文化外溢效应正在被放大

  

  育邻梦

  网友提问:教师应聘一半以上是博士,是教育的进步,还是教育的内卷?

  回复:博士老师说明普通高等教育被普及带来的文化外溢效应正在被放大。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意思是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高高浮起,胎身使用的泥土越多塑造形成的佛像就越大。比喻事物会随着与它关联的基础物质增长而发生变化,同样的道理包括站的高望的远、人口多力量大、读书人越多人均素质相对越高。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进化形成抽象社会文明成果的高等级哺乳动物。然而,人类社会文明进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更不是所有人一起同步完成的。因此,人类社会会文明是人类适应自然生存环境的经验集合、人类社会文明被普及需要经历漫长的实践过程。抽象文字符号起初主要用于祭祀,是社会公权力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专属天子。因此,才有了楚庄王“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此后“诸子百家争鸣”才使得文化知识能够在更大范围的仕大夫阶层被普及;封建帝国时代【民国之前】人人皆可“学而优则仕”,科举考试成为社会阶层流通的重要渠道,80%以上的贫民百姓依然“不识大字”。

  

  博士帽的产量越来越大

  新中国初年识字、懂礼皆可为师,各地也都想尽办法推行文化“扫盲运动”;恢复高考【1977年】初期,只要稍微识字的同志都可以到学校做老师;2000年以前高中同级的中师毕业生都还可以直接被分配到学校任教......然而,随着1999年普通高校专/本科院校招生人数扩大,2020年全国普通专本科共招生967.45万人【毛入学率已达54.4%】、招收研究生110.66万人。

  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不具备生理遗传特质,每个人都必须在出生之后才能从零开始模仿学习人类业已成熟的社会文明成果。自从人类创造出附带动力机械工具以来,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对生产劳动者的综合文化素养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附带动力机械工业革命”相伴职业化的学校教育也一并融入了人类社会日常生活。因此,“附带动力机械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文明成果迅速被普及,人均接受学校教育的年限也在逐年增长【2020年11月,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9.91年,那剔除未毕业的学生和老人,30岁以下的青壮年平均受教育年限肯定早已超过15年(幼儿教育3年,义务教育9年,高中或职高教育3年)】。

  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屠夫【卖猪肉】、安保人员的学历要求是本科、研究生上烟草流水生产线......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面域不断拓宽、下沉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博士当老师将成未来的普遍趋势,这个趋势说明一个原因——普通高等教育被普及带来的文化外溢效应正在被放大。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