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未来可期”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滨州中学“未来教育”全面起势

  

  首师滨中校门

  

  军训

  2019年,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滨州中学(以下简称首师滨中)顺利开学,成为蓬勃发展的滨州教育的又一块重要拼图。经过一年的发展,首师滨中逐渐形成独有的办学特色,学校运转平稳有序,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在考试中也取得优异成绩……

  高效课堂

  可以说,首师滨中经过一年来的探索,交出了一份足够圆满的答卷,奠定了首师滨中办学的基础,也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

  智慧教学

  以“未来教育”为抓手,赋能学生未来,致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今年,首师滨中的办学思路和方略聚焦“未来”——以“未来教育”为抓手,赋能学生未来。首师滨中理事长王利民向记者介绍,学校将秉持“回归本真面向未来”的办学思想,以“成德达才赋能未来”为育人目标,以“学生为本未来学校”为办学目标,打造高质量、国际化、有特色的基础教育名校和未来教育的示范校。

  3D打印课程

  在王利民看来,“未来教育”的内涵,是在技术融合的环境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健康发展的个性化教育,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有用人才,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在“未来决定当下”的智能时代,应以一种全新的未来智慧的视角看待教育,“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书法教室

  在该理念的指导下,首师滨中把课程学习转化为未来的责任,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朝同一个目标前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为美好未来而努力,把握现在的我,创造未来的我”,实现“一个学生一个发展路径,一个学生一个成长方案”。“好的教育要向前眺望三十年。我们的目标,是办有远见的教育,把战略基点放在‘未来’上,构建‘云教育+实践场’的新型学校形态,开辟现代教育的新境界,这就是首师滨中的教育理想。”首师滨中校长刘炳辉说。

  

  图书馆

  为实现这一目标,一年来,首师滨中以打造美丽校园、书香校园、创意校园、智慧校园、幸福校园“五大校园”为载体,“让学习发生于图书馆中,让创新生成于科技馆中,让成长体验于艺术馆中,让学习成果展示于博物馆中”,打造出了学生增长才学和提升修养的健康“生态圈”。利用强大硬件设施装备“智慧校园”,以“八个中心”为支点撬动未来学校的结构性变革要想实现“未来教育”,离不开全副武装的“智能化”校园,惟有强大的硬件设施才能支撑起“智慧校园”建设。为此,首师滨中以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智慧校园”,建立起“八个中心”,并以“八个中心”为支点撬动未来学校的结构性变革——

  学生参加才艺大赛

  “未来学习中心”,给学生提供协作式学习空间、沉浸式学习空间、项目式学习空间、未来全科教室;

  “未来创新中心”,涵盖物联网生态空间、3D打印空间、科学探究空间、创客STEM空间、天文气象观测空间、双创空间;“未来艺术中心”,设有音乐舞蹈空间、影视戏剧空间、艺术创意空间;“国学启慧中心”,包括礼仪厅、书法国画室、围棋室、中医药堂、传统工坊等;“生活体验中心”,给学生提供烘焙空间、学生超市、模拟法庭和家政学堂;“社会践行中心”,设有行走游学课堂、职业规划课堂、社区校外课堂;“未来体能中心”,提供游戏体感空间、运动体测空间、健身馆;“情绪行为中心”,为学生打造了心理咨询空间、心理沙盘空间、心里减压空间等。“八个中心”让学生在多样的教学体验、丰富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了综合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创客教室

  培育核心素养构建“未来课堂”,让学生成为优秀的学习者、问题解决者、自我成长者

  首师滨中全面推动“课堂革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充满生机的课堂上构建属于自己的目标感、锤炼关键能力、培养自主性、学习真实的知识,建立起深刻而持久的知识体系,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秀的学习者、问题解决者、自我成长者。学校着重打造特色突出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按初、高中六年一贯制研发;小班化教学,每班不超过45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多的关爱;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精准教学;模块化教学,采用小组合作五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样化教学,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信息化教学,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国际化教学,依托首都师大优质教育资源,开设国际化课程,满足学生出国留学的需求。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首师滨中面向未来,实施一系列超越现代教育范式的教育实践改革,构建未来课程图谱,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样化。在课程建设方面,致力打造“一个体系”,构建“通修+选修+精修+研修”的“四修”课程体系;打造“一个工程”,精心打造10门精品课程,包括学习的支架——“助学案”、“心动”的微课——数字微课程、可爱的作业——“做中学”题典、认知的神器——思维导图、人生的明灯——成长手册、人生的蓝图——生涯规划、幸福的密码——心理健康教育、中华文化的基因——国学、未来的世界——追踪高科技、行走的课堂——研学旅行等,形成“专题突破、系列整合、循序渐进”的课程开放格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首师滨中快速把“课堂教学”转换到“在线教学”模式,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加快未来学校建设的进程。在线教学中,首师滨中的老师充分贯彻“八学”策略,即网课领学+学案导学+自主研学+微课助学+资源扩学+在线测学+同伴互学+答疑评学,把在线教学当作未来教育变革的一次实战大演练,在校教学成果显著。

  立德树人聚力“两大抓手”,用励志教育、养成教育把学校建成“人格的花园”

  首师滨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力构建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首师滨中副校长侯建军说,在首师滨中,德育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学校不仅是知识的摇篮,更是“人格的花园”。为落实这一思路,首师滨中聚力“两大抓手”。一方面是励志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不如授人以“欲”。学校设立了各种奖学金:“英才奖”,奖励品学兼优和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的学生;“游学奖”,选拔40名优秀新生免费参加“清华北大励志行”暑期研学活动;“首建未来英杰奖”,由首建公益基金会出资100万元,设石勇智慧奖、关牧村艺术奖、柯云路文学奖,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在科技创新、文化艺术、语言文学等方面学有所长、成绩突出的学生。通过开展励志教育,学校从改变学生的不良心智模式入手,为学生铸造起“精神大炮”,致力改变学生的精神,重塑学生的格局,锤炼学生的品格。另一方面是养成教育。首师滨中以生涯规划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求每个学生制定“未来计划”,包括价值观和信念、人生目标、升学目标、近期目标、具体行动措施、完成时间、反思修正等,培养学生的学业规划意识,使学生养成做事有计划的良好习惯;制定《学生周计划手册》,包括本周目标、任务清单、每日自评、一周总结等,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计划督导为主线,助推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学习。良好的个性习惯是成才的决定因素,首师滨中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因素,使每个同学都能做到“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读书”。开展主题丰富的校园活动,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让每个学生都成长为“最优秀的自己”“以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有用人才为目标,首师滨中结合每个学期的特点,组织师生开展主题丰富的校园活动。”侯建军介绍,校园活动是实践,亦是载体,能帮助老师实现专业成长,让每个学生都成长为“最优秀的自己”。针对教师,丰富常规教研促进科学施教,统筹教学计划,探索高效课堂——根据教学实际,统筹安排教学进度,定期组织月度教案、作业、听评课、教研记录、单元测试、学习笔记等检查;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做好展示观摩课,打造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浓厚学术氛围的“滨中大讲堂”;积极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做好骨干教师培养,并选取业务能力出众、组织和协调能力强、勤奋务实又有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带动学科教师在师德修养、教学常规、教育科研、专业成长等各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针对学生,结合学期特点开展校园活动,月月有主题,周周有目标——九月开学季,注重学期初的入学教育,学习一日常规、校纪班规、军事训练;十月爱国季,开展国庆节主题庆祝活动、国旗仪仗队训练、主题班会、手抄报等革命传统教育月活动;十一月志愿季,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树新风活动,让学生做到语言美、仪表美、行为美;十二月红色季,开展年底总结活动和各种感恩奉献活动,培养学生的热爱集体意识、感恩奉献意识、爱国爱家意识;一月青春季,开展“新年新希望,新年新梦想”元旦主题活动,让每个学生怀揣梦想,启程新的一年……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