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逆袭之难:美国名校学子与家庭阶层紧密相关,教育资源的失衡

  很多美国名校的毕业生,往往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努力。如果从社会统计视角看,这个说法显然站不住脚。他们淡化了很多种族,阶级,家庭出身的影响。非常武断地认为,蓝领,低学历,低收入是因为懒惰,愚昧,却只口不提自己背后的先天优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对低教育程度的人持有偏见。对比贫穷,肥胖,残疾,高学历的白领更讨厌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

  

  富豪常常把原因解释成,自己更努力,更自律,更热爱学习。事实是财富会传递,教育也会传递,财富并不能真正反映个人奋斗。一个人的天赋并不是通过努力得来的,这是先天的不平等。所处阶层接触到的优质教育资源加剧了后天的失衡。

  

  不同的天赋,社会赋予的价格也不同,乔丹打篮球,梅西踢足球,和掰手腕冠军都是某个领域佼佼者,获得的金钱地位却很悬殊。富人能接触到钢琴,小提琴,各种私人一对一辅导,而穷人也许只能踢一踢足球。足球和钢琴的竞争激烈程度完全不同,钢琴天然就有高门槛。哪怕穷人有音乐天赋,却没有环境与机遇激活。

  

  美国的贫富差距显得极大,阶级固化非常严重,陷入了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境地。不同阶层对教育投入与重视也不同,这种优势会延伸,家庭条件好的会进入更好的大学,遇到更好的老师,其成才的概率是中产家庭的N倍。1990-2017年,在45~54岁的白人男女中,“死于绝望”的人数增加了3倍。躺平有时候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美国的精英人群对名校趋之若鹜,天赋导致的不平等和阶级导致的不平等让寒门贵子的出现概率,越来越低。哈佛和斯坦福2/3的学生来自于全美收入最高的10%家庭。以哈佛来说,来自年收入63万美元家庭的人数超过了最低收入家庭孩子总数的一半。

  

  美国前100所大学,70%的孩子来自于收入最高的25%家庭。越是名校这种差距越大,耶鲁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每50名学生才有1名来自低收入家庭。来自富裕家庭进入常春藤名校的几率是贫穷家庭的78倍。精英阶层垄断了优质高等教育,从事的大多是高附加值工作,无论待遇,地位,所进行业都很体面。

  

  而贫穷家庭由于教育上的不足,无法掌握高薪技能,不得已从事体力劳动。可以随时被替代,收入低下,没有系统保障,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在精英人群眼中,这种处境是他们不思进取,懒惰所导致的。

  

  针对这个现状,一直有改革美国名校筛选制度的提议,不应该以成绩至上为标准,还要兼顾公平,改为抽签制。显然这个提议很难通过。另外一种声音就是提升蓝领,体力劳动者的收入与尊严,让他们有能力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以提升竞争力。

  

  同时还有政策上的提议,限制非劳动职业的收入,比如金融,证券。为底层人口提供更好的教育,使得中低层技术工人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劳动。美国顶尖大学清一色私立学校,美国的制度很难以政令的方式强制执行。

  最优秀的教师,教授在私立大学,私立中学,公立教育很难与之抗衡。名校的待遇与支持,又把公立教育中的优秀资源吸引。教育上的不均衡,已经逐渐成为美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寒门难出贵子,在精英阶层金钱、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与叠加后,逆袭的永远是极少数。底层的“躺平”、自甘堕落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对抗。

  #2023我们一起跨年#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