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提供多种学籍、升学方式
就读民办国际高中后,学籍、毕业证、未来可以申请大学的方式……这些与毕业后出路密切相关的细节都与就读普通公办高中、参加国内高考有着巨大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于学生未来的“出口”影响颇大。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国际高中在学籍以及学生升学方式上的选择也多种多样。
学籍 中外双学籍逐渐增加
目前,不少民办国际高中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以颁发双学籍。北京市户籍学生可同时拥有中外双重学籍,毕业时可同时获得中外两国政府教育机构分别颁发的高中毕业证书。而非北京户籍的学生,入学后也可注册外国学籍,毕业后获得相应国家的教育机构所颁发的该国高中毕业证书。
君谊星星教育集团君谊中学校区负责人张慧君介绍,该校目前就与美国缅因州斯特恩斯高中合作,成立美国斯特恩斯高中北京君谊分校。未来被该项目录取的学生,入学即注册美国斯特恩斯高中正式学籍,毕业后颁发美国高中毕业证书。
北京王府学校高二年级组主任、校长助理余瑶介绍,王府学校也将在今年引入一个K12项目,就读该项目的学生可以获得美国高中学籍。她表示,北京户籍的学生也可以同时具有北京地区的学籍并参加北京高中会考。经过教委批准,学生会考必考科目会缩减,其他会考学科均由国际课程考试替代。所有课程通过后,学生可以获得国内的高中毕业证。
此外,王府学校计划在今年即将招收的高一学生中挑选一批有意到加拿大留学、且成绩相对较好学生,组成一个班级,该班学生就读期间可注册安大略省高中学籍,学生学成合格毕业时可获得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毕业文凭OSSD,学生可以凭借安省的文凭申请加拿大名校。
除了以上学校,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高中部、黑利伯瑞国际学校高中部、北京市阳光情(国际)学校等多所国际学校,目前都可以为学生注册外国学籍。部分没有申请“双学籍”条件的学校也表示,学生高中毕业之后可以获得学校出具的毕业证。一般而言,对于办学多年、有一定口碑的学校而言,校级的高中毕业证也会得到国外大学的认可。
升学 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加工”能力
在升学方面,不同学校也根据生源情况、学生需求等现实因素,推出了难度不同的升学方案。不过,伴随着家庭对于子女留学目标越发明确,很多家长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把孩子送出国,而对孩子考取大学的综合水平有更高期待。
动作片 据了解,针对成绩一般的学生,一些国际学校开设了“2+2+2”的美国高中大学连续课程。这类课程的学制为“2+2+2”,即:2年在国内高中学习完成后,免TOFEL、SAT考试,百分百录取到美国两年制社区大学,学习大一、大二基础课同时完成美国高中部分学分,获得美国高中毕业证和副学士学位;之后经过TOFEL考试后,转学到美国4年制大学,其中也包括部分知名高校,继而完成大三、大四课程,获得学士学位。张慧君说,君谊学校自2009年创办的美国高中大学连读项目就已经帮助一些学生进入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名校。
而同时,部分民办国际高中的负责人也表示,伴随着一些优秀生源涌向国际教育,国际高中的生源质量也较之过去有了一定提升。尽管多数民办国际学校的生源质量仍难与公办学校国际部相抗衡,但很多民办国际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学方式、课外活动上下了不少工夫,通过引进不同国家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中外课程,构建适合中国学生课程体系,提升对学生的“加工”能力。
多数民办国际高中表示,他们对于学生的中考成绩并没有公办学校国际班那么苛刻的要求。清华附中国际学校(奥森校区)在中考出分前已经结束了招生录取。“我们主要参考学生的平时成绩,以及学校单独举行的面试和笔试成绩。”该校招生负责人表示。
“不能小看民办国际学校的加工能力。”康福国际教育校长刘煜炎表示,学校把很多中考成绩480分的学生送到了世界名校,把一些中考510分左右的学生,送到了世界排名前20名的大学,这本身就是民办国际学校办学质量的体现。家长在选择民办国际学校的时候,不能仅仅看学校毕业学生进入世界名校的绝对值,更应关注民办国际学校对于毕业生的提升幅度。
■ 家长观点
不能只看学校的名校录取率
●周女士,女儿现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建筑专业
当初,因受户籍政策限制,周女士只能在让孩子回原籍上学与出国留学之间做出选择。由于孩子不愿回原籍参加中考并就读当地高中,经过一番考量,她为孩子选择了一所海淀公办学校的国际班。
在她看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想到优秀的大学就读,都需要学生自主努力学习。而学校校长的办学理念、管理水平、资金支持等,才是影响一个国际学校能否办好的关键,并最终将影响学生的出路。所以,她在选择学校时并不会只看学校录取成绩的光鲜。
回想起自己当初为孩子选择学校的历程,周女士说,自己实地走访的学校不超过4所就基本确定了方向。“无论是公立学校国际班还是民办国际学校,家长都要和学校在价值观上达成共识。”她说,学校生存需要考虑盈利的问题,但她不会考虑那些把学校盈利排在办学之前的学校。
有了女儿的经历,周女士也逐渐意识到,与原汁原味引进外国课程相比,学校是否有能力将引进课程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开发出更适应中国学生的特点的课程,才是关键因素。“很多家长关注的外教数量,其实并不是重要的因素。相反倒是那些中西贯通的中国老师,可能更能理解中国孩子的问题,并给孩子很好的指导。但不得不说,这样的老师比较稀缺。”
她说,家长为孩子选择国际学校本身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家长需要调整自己固有的观念,比如对于升学率的过分关注。家长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为孩子挑选适合的学校。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佳林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