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造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思考
我国历史悠久,精神文化底蕴丰厚,承载着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而加强文化认同,可以有注意促进我国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从而更深层次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从大学生群体的特性来看,其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因此,加强其文化自信,做到文化认同,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群体的全面健康发展。不仅如此,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心底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我国青年越来越多受到国外多样文化的影响,其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改变,容易弱化对自身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对此,应当探寻强化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方式,使之感受到我国传承数千载优秀文化的深刻内涵和能量,让大学生对本国文化具有高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大学生创造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伴随着疫情波动的趋势影响。不仅如此,立足于发展的新时期,更是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关键节点。因此,面对激烈的竞争,如果想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就应当确保文化软实力跟得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而这一点,始终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支撑。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更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关键所在,其肩负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对此,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不仅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基。
第一,加强大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传承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国家综合国力的进步息息相关,同样,文化安全问题也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精神的传承,与文化自信具有着无法分割的关联。从文化自信的内涵来看,其不仅包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星,更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执行。特别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我国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与魂。如果我们没有传承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滋养,又何谈国家文化安全的守护。发展进入新时期,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欣欣向荣,国民综合素养显著提升。无论是文化活力或是文化创造力,都获得激发,为将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贡献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第二,提升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力度,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要求。立足于当前时代的发展,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综合国力的竞争愈发重要。在我国主要矛盾产生变化的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文化与人民美好生活的息息相关。站立在发展的新时代,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肩负起时代所给予的责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力,坚定自身的文化自信,牢牢守住中华民族发展和进步的根基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也能焕发新生机,获得传承与发扬,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确保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有大学生群体所展现的青春力量。
第三,增强大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力度,是增强志气、骨气、底气的需要。首先,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使自身志气豪迈、勇于担当,才能积极奋进,为了美好明天而不断努力。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自身理想充分结合,才能让传统文化有着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与进步。其次,新时代大学生只有无惧挑战,在时代的竞争中不惧艰难,确保自身有充足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才能真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最后,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有做骄傲的中国人的雄厚底气,从而更加正确地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认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投身于弘扬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当中去,让文化活力得以充分释放。
大学生创造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来看,是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三者之间要做到互相贯通、相互支撑。面向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向其传递传统文化的核心,使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以鲜活生动的素材,创造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大学生要从中华文化核心思想观念中汲取“养分”。核心思想理念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凝聚了各个时代中国人民的思想与内涵,也同样是各个时代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滋养之源,让我们具有强大的民族自尊与自信、深厚的文化根基与底蕴。因此,大学生创造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然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核心思想的滋养。从内容来看,其一是儒家思想当中“仁爱”的观念。对此,高校要重视仁爱思想在我国从古至今价值观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大学生常怀关爱之心,践行仁爱之道,自觉维护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其二是坚持重民本的价值观。民本不仅是古代政治思想中的精髓,更体现出“人民”的地位与重要性。因此,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价值与精神实质,做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其三是诚信做人。对此,要求大学生传承守信思想,保持良好信誉,树立正向的个人形象。
其次,大学生应当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丰富学习资源。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我们要对中华传统美德提升传承力度,并从中获取养分。对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当意识到其中担当责任、爱国情怀和向善向美社会风气的重要性,让中华传统美德在理论上学习、实践中展现。首先,应当意识到自身的担当与责任。对此高校应当对积极引导大学生建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自觉承担起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其次是爱国情怀。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当从最深层次的爱国主义出发,通过爱国人物、爱国故事等鲜活素材的学习,和实地考察等形式的实践,充分激发学生的电影蜜蜂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让学生对祖国发展道路有着充分的认知,使其自觉将心中的报国志转化为实际的报国行。最后是培育建设向善向美的社会风气。我国自古以来便有礼仪之邦的称号,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富含崇尚美德和与人为善等劝人向善的内容。而之所以会有相关文化的展现,其目的在于帮助构建和谐社会。高校在进行对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积极的文化导向,让学生创造性传承其中的高尚德行,树立正确的三观。大学生也应当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向善向美的文化资源,对传统文化当中的道德观和善恶观都有所理解,使自身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都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陈吉平,医学硕士,助理研究员,川北医学院学生工作部)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