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理解“五个牢牢把握”的重要要求
【编者按】
砥砺复兴之志,奋进新的征程。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如何理解“五个牢牢把握”的重要要求?羊城晚报理论评论部推出五位省内权威专家学者专访,深入解读“五个牢牢把握”的深刻内涵。
本版文字整理: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妹妍 姜雪媛 实习生 陈一典
牢牢把握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
访谈嘉宾:周峰——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羊城晚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16个方面全面系统阐述了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我们如何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这“五史”的视角,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
周峰:首先从党史的角度来思考。中国共产党经过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以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命的勇气,不断加强反腐败斗争,到今天把我们这个政党锻造成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言,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第二个从新中国史的角度来思考。对于未来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和目标,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对新中国史的重要意义在于,让中国从世界舞台边缘慢慢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一个国家发展史上,尤其是在世界上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中,我们能够从一个边缘性国家走到世界舞台中心,殊为不易。
第三个从改革开放史的角度来思考。我们延续了小平同志自1978年以来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方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之后,我们在这方面锐意进取,全方位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以及党建进行改革。这种变革和改革强化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个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思考。在今天硕果仅存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里面,中国显然是最具强大实力的,能够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旗帜的,所以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而言,过去十年毫无疑问继续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第五个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来思考。我们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十年实际上使我们的民族自信、政党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尤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谈到历史自信,比以往更加强大。这些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都给予我们走向未来、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非常重大的支撑。
羊城晚报:回望历史的意义,总是指向未来。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应当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获得怎样的启发、汲取奋进的力量?
周峰:新时代十年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变革?取得变革的根本经验在哪里?智慧方法在哪里?我们需要去思考。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部分是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第二部分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际上给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基于这样一个判断,我们要继续往前奋进,首先要继续汲取理论的智慧力量。新时代十年,我们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理论创新话语是十年来一直引领中国发生不断变革的重大思想指导武器。一切社会变革的发生,都要从社会的理论创新话语之中去寻找科学的指导,因为它是一种真理的力量,同时提出一种价值引导,提出一种实践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际上就做到了这一点。
第二个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强调的是团结奋斗的重要意义。十年来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们要走向未来,毫无疑问要继续强化党和人民之间团结奋斗的关系。
第三个方面,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哪?十年来,我们不断以全面从严治党抓反腐败建设,使我们的政党始终奔着问题去,提供分析解决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方方面面执政的问题,并给予科学的回答,这是我们取得伟大变革的领导力量。
第四个方面,过去十年一直强调,我们必须要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回望百年党史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我们正是通过伟大的斗争意识、伟大的斗争精神,不断强化党员领导干部斗争本领,化解了来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包括自然和外部环境的种种挑战。新征程充满惊涛骇浪般的风险,我们要走向未来,要汲取奋斗力量,就要不断强化斗争,不断强化斗争意志、斗争精神。
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访谈嘉宾:解丽霞——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羊城晚报: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强调牢牢把握这“六个必须坚持”,有何重要意义?
解丽霞: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的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思想旗帜,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彰显了指导思想的哲学升华。它的意义在于:
理论意义——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一是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的传承创新、与时俱进、中国实际;二是凸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理性、学理性、道理性;三是凸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
实践意义——证明了新时代十年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在实践中凝结的指导思想、科学真理、信仰信念,将激励中国共产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价值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表征了思想的价值指向,而且是把它放在第一位: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取向。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关键就在于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方法意义——“六个必须坚持”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坚持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党的理论创新遵循的方法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是理论形成、实践推进的核心方法,没有问题、没有解决问题,就谈不上实践与理论的相辅相成。坚持系统思维,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内容,是应对复杂局势、风险挑战、总体问题的根本方法。
羊城晚报:“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怎样的理论品格?
解丽霞: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的特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六个必须坚持”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
人民性——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性质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时代性——时代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品格。面对三个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地回答了“四个之问”,实现了从改革开放的“赶上时代”到新时代的“引领时代”,锻造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科学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入的实践、系统的总结,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实践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源于直面时代问题、直面风险挑战、直面百年变局。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一系列的重大现实问题、一系列的重大实际困难中,逐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互动共生中,充分彰显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发展性——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不断发展的。
世界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大陆综艺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始终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始终关注世界的和平发展,彰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空拓展性。
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访谈嘉宾:邓智平——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羊城晚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从现在起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牢牢把握这一使命任务,有何重要意义?
邓智平:强调“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使命型政党,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主题,矢志不渝,这在世界政党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实践证明,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既然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我们当然要坚定不移继续前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羊城晚报: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什么要强调“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邓智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的征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最关键的是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这是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基本道理,也是为历史和现实所证明的基本结论。
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
访谈嘉宾:陈联俊——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羊城晚报: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五个牢牢把握”之一是“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这个重要要求?
陈联俊:了解党的自我革命,首先要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说起,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天开始,就对此进行了庄严宣告,它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党的自我革命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何以可能?因为中国共产党有着严密的组织纪律性,这是共产党的使命和责任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诸多的风险与挑战,要克服这些困难,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才能集中精力和资源去解决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于血与火的年代,从一出生就明确了党要有钢铁般的意志和斗志,这些就需要对自身行动的严格要求,而且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不断改进自我革命的方式方法。
第三,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个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在早期的著作中就明确提出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要求。他针对无组织无纪律的无政府主义思潮,指出“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就是因为党的坚强有力,才能够不断地促进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执政党,党从历史中走来,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和建设。虽然也遇到过挫折,但是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心连心的关系不可分割,党依靠群众,群众相信党,党能够发挥号召作用,是其他组织不能替代的。
最后,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1945年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跟毛泽东同志提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朝历代很难跳出这个周期率,或者说都没有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会怎么办?毛主席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新路,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率,这个新路就是民主,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松懈。现在,我们找到了第二个方法就是自我革命,而且要将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长期坚持下去,才能保证我们党始终具有先进性特质,社会主义社会始终保持蓬勃生机。
羊城晚报:纵观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陈联俊:从百年党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成功经验主要有:第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改革创新中总是会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探索中难免出现复杂变数,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问题,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还是个人的私利,是采取科学的决策,还是盲目的判断,而且要在发生错误后,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争取最后的胜利。
第二,坚持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要想保持自我革命的活力,就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理论就是方向,只有具有强大理论指导的政党,才不会在实际工作中患得患失,左右摇摆,被他人意志所左右,因为有自己的理论,就有了方向和目标,有了做事的原则和办法。中国共产党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自我革命过程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可以摆脱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观念,适应新时代形势发展需要。
第三,坚持教育与制度相结合。理想信念教育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纯洁性必不可少的经验。只有解决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才能铸牢理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不断地清除错误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的历史上,当年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就是通过思想上自我革命实现了党的理论上的统一。改革开放初期,进行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取得了重大成效。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出台修订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对关键少数、党内政治生活、巡视监督等进行规范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党的执政能力和作风形象。
第四,坚持党的领导与从严治党相统一。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不能辜负人民的信任,必须要不断巩固党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中国共产党只有牢牢掌握领导权和话语权,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所以,坚持自我革命不是放弃领导权,而是为了改善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前提下从严治党,确保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访谈嘉宾:任映红——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羊城晚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全党必须牢记的“五个必由之路”,其中之一就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为什么说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任映红: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坚持党的领导,重在维护党的团结、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百年党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是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然选择,能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能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在新征程上,胸怀“国之大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就不怕风吹浪打,中国这艘巨轮一定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第二,人民是创造历史伟业的决定性力量。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团结奋斗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我们党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赢得了人民信任、支持和衷心拥护。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党就能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磨难而淬火成钢。在新时代,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创造出更多令全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
第三,民族团结是创造历史伟业的坚实基础。我国有着56个民族,要团结凝聚成一个整体,必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是我们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新征程上,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凝聚改革发展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同心圆,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第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创造伟业的制胜法宝。前进路上会面临各种矛盾问题,斗争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直面矛盾、较真碰硬、敢于担当,磨炼意志、坚定信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机遇来临之时奋发有为,在危机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坚决斗争。新征程上,要保持清醒头脑,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战胜一切强大敌人和各种艰难险阻,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
羊城晚报:在2022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如何理解“最显著的精神标识”?
任映红:我们先来理解一下“精神标识”这个词。“精神”是二十大报告的一个热词,一共提到42次。标识是什么?意思是标示识别,表明某种特征。精神标识,也是精神标志,或者说是一种精神品质、精神品格。
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达,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核心内涵。
回顾百年奋斗史,革命年代,我们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铸就了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塑造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构筑了探月精神、北斗精神、科学家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一系列不同时期具体的精神形态,共同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呈现出的最显著的精神品格就是“团结奋斗”,成为党创造人间奇迹、改变中国命运的动力源,是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精气神,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现实路径。
编辑:郑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