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以帝王是非为是非的思想家

  孔子,以帝王是非为是非的思想家

  《论语》有一段评价晋文公和齐桓公的一段名言:“晋文公诡诈,齐桓公正派。”(原文为:“晋文公谲而不正①,齐桓公正而不谲。”)

  晋文公名重耳,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676年,晋献公被骊姬枕边风吹晕,逼迫储君申生自杀,公子重耳和夷吾逃亡,另立骊姬儿子奚齐为嗣君。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宫廷政变,秦穆公派兵护送夷吾回晋登基,是为晋惠公。晋惠公儿子姬圉留在秦国做人质,秦穆公把女儿怀嬴嫁给姬圉。公元前638年,公子姬圉乘父亲病重,不辞而别跑回晋国。第二年晋惠公去世姬圉登位,称晋怀公。上台后晋怀公和秦国断交,并企图杀害叔父重耳。

  重耳带领狐毛、狐偃、赵衰、魏仇、狐射姑、颠颉、介子推、先轸等人,在外流亡十九年,艰辛备尝。到秦国后受到秦穆公款待,并迎娶秦穆公女儿、姬圉的前妻怀嬴(重耳侄媳)。因痛恨晋怀公父子两代恩将仇报,秦穆公派兵车四百多辆,护送重耳回晋国争夺国君。重耳粉碎了晋惠公残余势力的宫廷政变,执掌了晋国最高权力,是为晋文公,从此晋国结束了动荡不安。

  公元前634年,周天子太叔(周襄王的弟弟)攻占王宫窃踞王位。晋、秦两国奉诏讨伐。晋文公率师开赴王都,迎接周天子返京,太叔被杀。勤王之战晋文公一举成名。为褒奖晋文公勤王功绩,周襄王以温、原、阳樊、攒茅四地封赠晋国。

  楚国联合陈国(今开封东)、蔡国(今河南上蔡)、郑国(今河南新郑)、许国(今河南许昌)四国兵力攻打宋国,先头部队包围了宋地缗城。宋成公向晋国求救。晋文公发兵攻打依附楚国的卫国(今河南濮阳)、曹国(今山东定陶县西北),解除了宋国之围。

  楚国元帅成得臣不顾楚成王命令,约集陈、蔡、郑、许四国人马向晋军挑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承诺,命令晋军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回避楚军。直到楚军追赶到城濮(今河南濮阳南),秦国、齐国援军先后到达,与晋军会合一处,晋文公经周密部署大败楚军。

  周襄王派天使慰劳晋军,赏赐晋文公方伯(诸侯首领)的服饰、刀、箭等珍贵礼品。从此,晋文公成为春秋时代的“五霸”之一。晋文公召集十多个诸侯参加大会共立中原盟约,约定辅佐周天子,并保卫中原各国安全。

  齐桓公,中经齐襄公之乱后,夺得齐国国君之大位,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上位之后,接受大臣鲍叔牙鲍叔牙建议,捐弃前嫌,并将国家大事委托管仲。

  在齐桓公的支持下,管仲在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身份,挟天子以伐不庭。

  “尊王”即尊崇周王的共主地位,维护周王朝政治礼乐制度。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曹等国国君及周王使臣宰孔于葵丘集会,周王封齐桓公为诸侯长。同年秋,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葵丘之盟,此后凡有冒犯周王室权威的诸侯,齐桓公均发兵讨伐。“攘夷”即抵御游牧于长城以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国对中原诸侯的侵扰。

  在尊王攘夷旗帜下,齐桓公成就了九合诸侯的壮举,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晋文公和齐桓公都是以诸侯长身份维护周王室共主地位,做的是同一件事情。所不同的是,晋文公称霸后召见周天子,所以说晋文公诡诈。齐桓公尊王攘夷符合周礼,故称赞为正。由此可见,孔子是以帝王是非为是非的思想家,并没有客观的理性标准。

  原作者:胡觉照

电影先生  原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cd4e9540102zbqp.html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本账号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