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室副主任吴军:从文化生活入手 搭建消费场景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赖芳杰 罗田怡
“城市发展到今天,发达国家的城市和我们国家一线城市都相继进入了后工业时期。”12月16日,成都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会举行,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室副主任吴军以《建设消费场景 推动城市转型升级》为题进行主题发言。
他提到,当下我们关于城市发展的理念和思维与城市发展的步调并不同步,为此需要新的思维去思考城市发展动力和模式 ,谋划新一轮转型升级。而大城市发展的新行动战略则是:消费城市。
综艺城市消费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
城市发展仰仗舒适性和便利性
影响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已由传统的工业向城市消费转变,这是芝加哥大学教授们在对纽约、多伦多、芝加哥等35个国际大城市研究后的发现。
“城市的舒适性和便利性越高,城市的增长发展也就越快。相反,城市的舒适性和便利性越差,城市增长发展就越缓慢,甚至可能出现恶化和衰退现象。”吴军以芝加哥的发展为例,通过强有力的城市改造项目,从工业城市一路转型过来的芝加哥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艺术城市、创新城市和花园城市,很大程度得益于城市供给的舒适性与便利性。
在吴军看来,城市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就具体体现在由舒适物设施、活动、人群等组合形成的不同城市场景中。“到底什么是场景?它是关于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是关于对一个地方的空间消费体验,是关于一种消费风格的‘系列化’设施活动的集合。”
去健身房锻炼身体、去博物馆洗涤心灵、去咖啡馆发呆撸猫……这些消费和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群体中的潮流,在吴军看来,这些是年轻人展示自我生活信念和身份符号特征的消费活动,而与之对应的消费场景,譬如健身中心、博物馆、咖啡馆、音乐剧院等,以一个集合的形式出现,更能激发和切中年轻人对空间品质需求。
如何营造消费空间?
从文化生活入手 满足不同群体的诉求
在历史街区中喝上一杯咖啡,消费者支付的并非只是一杯咖啡的费用,“昂贵的价格中包含了历史街区怀旧价值与场景氛围体验。”吴军提到,这样的消费品的场景空间里,空间是为体验而存在的。
如何营造成功的消费空间?吴军建议,城市应该从供给侧发力,打造不同的消费场景,来满足不同群体美好生活的空间品质诉求。
“一个场景的形成,是关于城市历史和现实的对话,是尊重传统、服务现代、拥抱未来的融合过程,更是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的结果,包括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与大众等。”从市场角度,尤其是企业和投资人,应当从文化生活入手,与空间 “互动”,与土地、建筑 空间、历史等角度深入发掘与整合资源,打造消费场景,引入流量,刺激消费,获得利润。
场景建设往往并不孤立,它依附于丰富且相互关联的舒适物系统。 “咖啡馆、餐馆、书店、画廊、剧院等是城市活力最显著的展现形式,要从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入手把这些设施进行组合关联,来反映与回应不同群体的文化志趣和价值观。”吴军还提到,一个健康的城市生活,还应包括杂货店、水果摊、便利店、五金店、日托中心、理发店等,在建设场景时注重舒适物间的关联和匹配,释放场景动力效能。
此外,场景建设应该坚持公共性,“对居民和游客来说,是可接触的、可获得的、可进入的。”吴军表示,通过挖掘场景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吸引人,连接人,感召人,通过改变一个城市场景来改变一群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