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考情(含拟录取名单、题型分值、参考书目)

  原标题: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考情(含拟录取名单、题型分值、参考书目)

  本文包含以下内容:

  ①学院/专业介绍②专业方向及学制③学费奖学金情况④拟录取名单⑤就业介绍⑥国家线&复试线⑦考试科目介绍⑧考试备考策略格⑨考试备考策略⑩研究生经验分享?复试流程&准备?复试注意事项

  联系地址:

  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

  邮政编码:510006

  电话号码:020-39380818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4年7月。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业教师50人,包括教授17人,副教授18人,博导3人。拥有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1人。教学实验设备总值1000万元,图书资料价值120万元,行政实验用房4063平方米。学院设有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属七个分中心之一,含融合媒体实验室和摄影摄像实验室等),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和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基地以及广东省大数据与计算广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是全省新闻传播学科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他科研平台包括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研究中心、网络舆论研究中心、传播法与传播伦理研究中心、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和客家文化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以及在学校备案的南派纪录片创作与研究中心、南方影视传播研究中心、品牌传播研究所等。

  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研究”“组织传播与管理”两个博士生招生方向。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三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

  学科建设

  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06年成功申报传播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自主设置备案中国哲学、美学、新闻学、传播学4个二级学科,2014年获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在校内相关学科设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研究(2015年)、组织传播与管理(2012年)2个博士生招生方向。

  目标定位

  新闻传播学科注重文理工学科交叉,以新媒体和大数据研究为引领,强化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重点发展数据新闻、视听传播、品牌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等特色学科方向,努力拓展科技传播、健康传播、网络文化等新领域,力争华南领先、国内一流。

  方向设置

  本学科分设五个学科方向:新闻理论与实务、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研究、影视传播、品牌传播、跨文化传播;跨学科设置两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方向: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研究、组织传播与管理。

  优势特色

  学院顺应新闻传播业及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变化,坚持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注重多学科交叉,拓展教学科研新领域。新闻传播学科特别重视与学校其他学科的横向交流和合作,如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催生数据新闻、品牌传播、计算广告学、健康传播等学科发展新领域。其中,2013年获批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正是整合了信息技术研究、新媒体研究和品牌传播研究的交叉优势而设立的创新型数字媒体实验室。

  重视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媒体和企业发展。新闻传播学科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电视台节目创新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数据新闻研究中心、纪录片创作与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构建辐射整个广东省各级广播电视、报刊、网站以及政府机构、商业协会、企业公司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平台网络,推动产学研合作,为社会提供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服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目前,学院已成为华南地区新闻传播学科教学科研重镇。通过强化品牌传播、数据新闻、新媒体与视听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等学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014年,学科论文人大复印资料转引率排第12名。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最新公布的中国大学新闻传播专业排行榜,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科排名第16位。

  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为学术研究型,学制三年。本硕士点按一级学科招收研究生,分设五个招生方向:新闻理论与实务、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研究、影视传播、品牌传播、跨文化传播。

  1、新闻理论与实务

  本研究方向横跨新闻学、编辑出版学两个专业领域,兼具理论与实务并重的特色,包含着新闻史论、新闻实务和编辑出版三个“模块”。本研究方向力求突破传统新闻学和编辑出版学的桎梏,着眼于新闻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致力于理论研究的深广度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本研究方向涉及印刷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和跨媒体编辑出版等诸多领域,并与新闻出版界有着长期广泛的合作。南方传媒研究所、编辑出版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大学城工作室等为本研究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 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研究

  本研究方向力求把传统大众传媒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型与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的媒介形态作为相对独立的整体予以考察,聚焦于四个相互紧密关联的重点领域:数字影像、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数字出版,涉及诸如传播形态、传播效果、内容生产和营销及其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相互交叉影响的诸多课题,体现了强烈的跨学科特征。2006年,新闻与传播学院与软件学院合作招收“新媒体方向”软件工程硕士,并于2011成功承办了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本院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苹果编辑实验室为本研究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3、影视传播

  本研究方向主要培养电视节目制作与管理、影视文化研究等方面具有艺术和技术综合创作能力的现代复合型人才。研究范围涉及电视、电影、纪录片、微电影、数字短片等。该研究方向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齐全,拥有华南理工大学纪录片创作研究中心、摄影摄像实验室、AVID品尼高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电视节目录制演播室、视听元素分析实验室(含卫星电视接收实验室)等,并与南方传媒集团、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广播电视台、东莞广播电视台、佛山电视台等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4、 品牌传播

  本研究方向以传播学为基础,融入管理学、营销学与广告学理论,形成了“传播学与管理学交叉,创意策划与营销实务相融”的跨学科交叉和应用性强的特色。本研究方向立足于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密切跟踪业界实时发展动态,尤其关注“传播”对于品牌价值的建构及其对品牌的塑造、管理与维护的专门化研究,彰显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个性化优势。目前拥有校级品牌研究所,自主建设广告摄影实验室、平面广告实验室及sense创意工作室。数字互动创意实验室创新平台建设将成为本研究方向新的亮点。

  5、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把文化研究延伸到人际沟通、组织沟通、公共传播、国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等领域,如今已发展成一个内涵丰富、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方向。其研究范围包括文化认知与价值观、文化与语言、文化认同、跨文化适应、跨文化训练、跨文化教育、跨文化关系、跨文化谈判与冲突解决、跨文化商业互动以及跨文化媒体等。该研究方向与国际教育学院共建,毕业生可以从事与跨文化传播和教育相关的工作或研究,为国家培养跨文化的国际沟通人才。

  新闻与传播硕士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

  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素质全面,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毕业生可胜任报刊、广播电视、出版社、网站等媒体单位的记者、编辑、节目编导职务,以及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宣传策划、新闻发言人等工作岗位。

  学院代码及名称:

  (206)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代码及名称:

  【050300】新闻传播学(学术型)

  01新闻学 02传播学 03品牌传播 04跨文化传播

  【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型)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制:学硕全日制3年,专硕全日制2年

  (一)学费标准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非定向生8000元/年;

  定向:1.1定向(外单位委培)15000元/生?学年;

  1.2定向(少高计划、国防生)8000元/生?学年

  1.3定向(单考法学专业)50000元/生?学年

  (二)奖助学金

  我校对非定向就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设立“学业奖学金”,覆盖面100%,最高额度达12000元/人/年;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设立“国家助学金”,标准为每年6000元/人/年;同时,教育部设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20000元/人。此外,学校还设有各类企业捐赠奖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可通过申请“学校困难补助”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担任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研管)岗位等方式获得资助完成学业。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按相关规定和标准缴纳学费,不享受奖助金,学校不安排住宿。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以上是2021级拟录取名单,2022级拟录取名单待官网发布

  就业前景

  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具备媒体市场调查与策划能力、市场研究与分析能力,掌握定量、定性研究手段和统计分析技能及技巧。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电视、广播、报社、期刊以及互联网等机构的总编室、广告部、经营分析部门、决策支持部门;同时,也为广告公司、市场研究公司、信息咨询公司、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统计信息管理部门培养从事信息分析、统计分析和经营分析方面的实用型、通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

  1、高校教师

  作为新闻传播学既具有理论的成分,又很实务,因此就业的前景也非常广阔,其属新兴学科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极缺高校教师,因此研究生毕业后即可进入高校教书,或者科研咨讯机构进行理论研究。

  2、网络编辑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有近300万人,而传统新闻从业人员只有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已经从规模和数量上超过传统媒体。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示的第三批十种新职业中,“网络编辑”名列其中。在得到国家认可的同时,网络编辑也成为市场上抢手的人才。

  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部分网络新闻人员不再由技术人员充当,而是需要更多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背景或从业经验的人员去从事。做一名网络编辑,首先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其次要熟知新闻的相关知识,对网络上出现的新闻、信息、趋势要有足够的敏感度;还要能熟练使用DreamWaver、Flash等网页制作软件和一些编辑发布软件等等。

  3、影视节目制作公司高级编导

  如果你是一个娱乐“粉丝”,那么一定听过“光线传媒”这个名字,它制作的《娱乐现场》节目总计发行达600个频道。光线传媒便是一个典型的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其官方网站挂有常年招聘节目撰搞及节目编导的启事。目前,我国有影视节目制作公司1500余家。

  在电视栏目方面,大家熟悉的《幸运52》《娱乐现场》《欢乐总动员》等都是由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这些公司对影视节目的编、播、采人才都有广泛的需求。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写作能力,熟悉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和电视表现手法,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这类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前景非常广泛。

  4、线下刊物编辑

  网络时代,现实中的一切活动几乎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但网络信息也有到达率不足的问题,于是很多网站在发展壮大后都开始创办线下刊物。上海壹报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办的《文化艺术报。城市壹报通》就是一种汇集线上信息的线下刊物,它是一张集众多分类广告信息为一体的实用型报纸。该公司招聘采编的要求是具备记者的敏锐、编辑的统筹策划能力、广告人的商业嗅觉,比较好还要有旅游、培训、房产、装潢建材、餐饮娱乐行业等工作经验。因此,不仅熟悉新闻学的相关知识,而且对某行业比较有专攻的毕业生在这方面最有优势。

  5、企业刊物编辑、记者

  于发展的需要,现在很多企业都会办一些不定期的刊物,这里也是传媒人才的用武之地。但这需要从业者知识面较广,因为公司主营业务各有不同,对采编人员专业背景的要求也就不尽相同。比如上海毕马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在招聘媒体策划、采编人员时,要求具备新闻、广告、医学、药学大学本科学历;而藏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招聘执行主编时,则要求比较好有历史、文物等相关专业背景。

  2021年华南理工大学新传的招生计划为新闻传播学(学硕)34人,新闻与传播(专硕)38人含推免名额。

  (1)从报考人数看来,近年华工新闻传播学学硕的报考人数不断上升,也因为报考人数增加,报录比也是一年比一年高。尤其是报录比20年比21年翻了几倍,报考难度开始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

  (2)从分数线来看,据说华工19年存在压分情况,导致平均分数都在340左右,20年可能因为疫情影响,分数又偏高。所以大家不要注重分数,要看具体的排名情况。而且华工一般不招收调剂生,都是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录取。所以初试高分才是最重要的!

  (3)2021年华工新传专硕统招计划录取38人,最后录取人数48人(包含推免人数:23),扩招10人,说明该专业存在扩招情况的。总的来说,华南理工大学新传性价比很高!

  注意:华工新传的专硕和学硕的专业课试卷一样,但是专硕比学硕的竞争压力会大一些,因为更多人会选择考专硕。

  初试(学硕/专硕)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英语二

  ③ 34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复试(学硕/专硕)

  980|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

  初试参考书目

  101 | 思想政治理论:

  全国统考科目,考试大纲、考试题型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201 | 英语一

  全国统考科目,考试大纲、考试题型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344 |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广播电视概论》周小普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影视艺术导论》胡智锋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整合品牌传播:从IMC到IBC理论建构》段淳林著,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年版

  440 |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复试参考书目

  980 |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品牌传播学》,段淳林、戴世富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 考试目的

  综合考查学生对影视传播、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综合考查学生对广告与品牌传播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凸现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特色。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本考试是一种测试考生掌握新媒体传播、影视传播、广告与品牌传播基本理论、方法及其相应能力的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影视传播、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相关理论知识、品牌传播理论与实务。

  三、考试基本要求

  1.熟悉和掌握广播、电影、电视以及视听新媒体的基本知识。

  2.熟悉和掌握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相关理论知识。

  3. 熟悉和掌握广告和品牌传播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4. 运用有关理论,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5 准确、恰当地使用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与分析当前广播、电视、电影、新媒体以及品牌传播存在的一些现象与问题。

  四、考试形式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 答题时间:180分钟。

  3. 试卷满分为150分。

  五、考试内容

  1、 传播技术的演进及互联网的应用

  2、 网络传播特征分析

  3、网民分析

  4、我国媒介产业融合及互联网企业的创新

  5、网络与新闻报道

  6、网络公共领域与舆论

  7、网络伦理

  8、网络传播管理

  9、虚拟现实、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10、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形态及发展

  11、广播电视传播符号及其特性

  12、外国广播电视事业

  13、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14、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

  15、影视语言的表意元素与分析

  16、世界电影流派

  17、中国电影发展概况和主要类型

  18、电视纪录片

  19、 广告学基础理论

  20、 广告调查与策略

  21、 广告效果与测量

  22、 中外广告史发展与研究

  23、 品牌与品牌传播的相关理论和基本问题

  24、 品牌传播策略与创新

  25、 消费者与品牌营销传播渠道

  26、 整合品牌传播(IBC)的核心内涵、理论创新、模式构建

  27、 IBC品牌价值整合模型构建

  28、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内容营销

  29、 品牌危机管理

  30. 其他

  六、选读书目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广播电视概论.周小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影视艺术导论.胡智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整合品牌传播:从IMC到IBC理论建构.段淳林.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年版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一、 考试目的

  系统考查考生对本学科基本理论、概念和重点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新闻学基础、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尤其是经验学派基本的理论、概念、个案和知识点。

  三、考试基本要求

  1、全面掌握新闻传播学史论的基本理论及其相关知识。

  2、了解和熟悉传媒业的发展和变化。

  3、具有较好的理论功底和文字表达能力。

  四、考试形式

  (一)考试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五、考试内容

  1、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2、新闻(基本特点、定义、本源、要素和类别)

  3、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4、新闻媒介的性质

  5、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6、新闻媒介的运营体制和管理模式

  7、新闻工作的真实性原则

  8、新闻选择

  9、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10、中国古代新闻业

  11、十九世纪中国新闻业的发展与演变

  12、清末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13、民国时期新闻业的发展

  14、当代中国新闻业的形成与发展

  15、中世纪时期西方新闻业的发展

  16、西方资产阶资革命前后的新闻业

  17、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业

  18、垄断时期的新闻业

  19、当代全球新闻业的发展与变革

  20、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21、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22、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23、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

  24、人际传播

  25、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26、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社会功能

  27、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28、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29、大众传播的受众研究

  30、传播效果研究

  31、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32、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33、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六、选读书目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O0年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专业题型分值

  34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分析题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真题点拨:

  【经验谈】双非一本S学姐首战上岸华工新传专业,详谈整年备考计划!

  关于怎么做专题:我自己做的笔记主要就在于专题了,我分了三类:经典理论在新媒体环境的嬗变、广告和品牌类的例子(针对品牌年轻化、品牌危机管理、广告创意各个方面,还有文创、国潮等热点)、对热点事件和词汇的理解(比如丧文化、国际传播现状之类的)。主要思路有两个,一是从主体出发的5W,二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影响应该怎么做”。

  关于做计划:先是做好每月规划,再细分到每周,然后每天开始学习前也要给自己制定计划。针对背书这一点,新一轮背诵,可以试着比上一轮加快一些速度,追求背书时间一次比一次短。

  11

  复试流程&准备

  01、复试比例

  专业课笔试占比30%、专业课面试60动画片%、英语面试10%。专业课面试抽题(五选三),5-10分钟准备时间;英语面试抽题(三选二),有五分钟准备时间;专业课笔试。2个小时。复试总分=初试分数*50%+复试分数*50%。2020年由于疫情,采取的是线上面试,取消了笔试。复试成绩占比降低为40%,初试占比提高为60%。

  02、复试内容

  复试内容一般包括专业课考核、外语听说能力测试、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面试等。具体复试内容和方式、复试成绩占录取总成绩的权重等信息见各院系公布的复试录取细则。

  在准备复试之前要了解报考院校的复试比重,有些可能为40%、50%,甚至大于50%,不同院校初试与复试的加权方式可能不同,这些都可以在报考院校的研招网官网上面会找到往届的复试通知,会有体现。

  复试包括体检、笔试、面试三种形式(注意留意学校的复试通知)

  ①复试面试流程一般为:面试组织→抽签入场→面试答题→随机提问→考生退场→评分考核

  ②面试可能会不在同一个考场,因为面试问题一般包括中文的面试问题、英文的面试问题,所以有些院校会分开专门的考场。有抽签答题,随机提问的可能,这些都是为了考查考生的答题思维、逻辑,向老师展现重点的能力。

  03、复试面试的形式是怎样?

  专业课一般逐个面试:现场会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有些导师手中都会有评分表。考生抽签答题或者从题库中抽取题目,导师也会随机提问,包括让考生自我介绍、为什么报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等等,然后从你自己的一些回答中抽取一些重点深入提问。

  英语面试:一般由导师问题,抽取题目或者给出材料,然后会把材料收走,考生做出翻译、复述或者就问题给予观点;

  专业面试:专业面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决定着面试的成绩。一般导师会问一些专业问题、部分会有动手操作、才艺展示环节(需要根据自己报考的不同院校进行相应的准备)。

  考生参加网络远程视频复试采取“双机位”两套设备同时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其中一套设备用于网络视频复试,另一套设备用于远程视频监考。考生需提前做好以下准备:

  ①安静无干扰、光线充足的复试场所,网络连接良好,需配备有线网络、wifi、4G或5G移动网络,网速能充分满足视频传输要求。

  ②视频复试设备推荐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设备运行流畅,摄像头、麦克风、音频能正常工作(使用台式机的,硬件配置需满足上述要求)。

  ③保证设备电量充足,网络连接正常

  ④正式复试前关闭录屏、外放音乐、闹钟

  ⑤开飞行模式防止电话来电、微信和QQ视频通话等影响复试正常进行的情况。

  ⑥加入会议要实名制输入(复试序号+复试机位+姓名,复试序号+监考机位+姓名),例如:1+复试机位+张三三,1+监考机位+张三三

  ⑦正式复试时妆容需要考生五官清楚显露,女生尽量高马尾显得有精神,化淡妆,口红的颜色不要太鲜艳,看着有气色就好,回复老师要有礼貌,不要说大话,整个过程一定要自信,表情自然

  更多考研信息可以关注

  公众号:华工考研院

  论坛:www.huagongkaoyan.com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