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正式启动“匡亚明班”文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设

  12月27日上午,我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人文社科基地建设交流会暨“匡亚明班”启动仪式以线上会议方式召开。来自哲学、考古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的各位专家学者共聚云端,共商吉林大学人文社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宏伟,人文社科基地首席专家孙正聿、张福贵、赵宾福,教务处处长兼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王庆丰,人文社科基地负责人等出席交流会和启动仪式。吉林大学正式启动“匡亚明班”文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设。

  2009年我校首批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并成立以吉林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唐敖庆先生命名的涵盖化学、生物科学、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五个专业方向的“唐敖庆班”,实行全程导师制,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夯实学科基础,强化科学研究训练,加强国际化培养,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术创新潜力不断提升。十三年的潜心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2020年、2021年,哲学、考古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分别入选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我校“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基地数已达到9个,位列全国第九。

  此次,学校将哲学、考古学、理论经济学和中国语言文学等4个人文社科基地专业统一命名,成立以吉林大学原校长、著名思想理论家、教育家匡亚明教授名字命名的“匡亚明班”。“匡亚明班”实行首席专家制,孙正聿、张福贵、赵宾福、李晓受聘担任4个基地的首席专家。“匡亚明班”将借鉴“唐敖庆班”的模式和经验,切实强化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在2023年以“文科试验班(匡亚明班,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哲学、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理论经济学)”与理科试验班(唐敖庆班,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计算机科学类)进行高考招生。自此我校形成了一体两翼”、文理并重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这也是吉林大学本科教育落实学校“平台工程”战略和“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

  学校设立拔尖基地建设专项经费。专项经费用于拔尖基地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实习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科学、完备的学生选拔和动态进出机制。

  通过高考统招、竞赛自招、英才衔接、校内选拔等多种形式遴选优秀学生进入拔尖计划,每个基地每届学生人数原则上控制在20人以内;设置自由灵活,一人一策的培养方案。以年为单位不断完善拔尖计划学生培养方案,科学合理设置各类课程,优化知识结构,创新培养模式,通过研究生课程前置学习,压缩研究生修读年限,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快速脱颖而出;提供合作交流、联合培养机会。进一步为拔尖基地学生创造合作交流和联合培养机会,扩大学生培养空间,形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格局;提供免试攻读研究生机会。为符合推免条件的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基地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供足额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和名额,“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学生不受综合排名限制。

  各基地表示会紧紧抓住人文社科基地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用好国家和学校给予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强化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和质量,走出具有吉林大学特色的人文社科拔尖人才培养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