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120周年校庆,炸出了多少文盲
昨日恰逢五四青年节及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一段北大校长在校庆日上的讲话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视频内容大家可以去网上看
怎么回事?原来大家的关注点都在这里:
微博上的讨论也很是热烈,某些群体仿佛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原来这些人把北大校长说的“洪皓志”理解成了“鸿鹄志”。
你们啊,too young!too naive!
“洪皓志”和“鸿鹄志”能一样吗?
首先来了解一下你们所理解的“鸿(hong)鹄(hu)志”。
▲ 《汉语大字典》
鸿鹄志出自哪里?
《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见于初中语文课本。
这句话是谁说的?陈胜说的。
陈胜是干什么的?历史第一造反头子!
鸿鹄志是造反的志!
好好的和平年代,你学啥不好,学它干嘛?
不要用你还停留在初高中层次的语文知识水平,会错了北大校长的意。
再来看看北大校长口中所说的“洪皓”是谁?
洪皓(1088~1155),江西乐平人(今江西省乐平市)人,生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的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卒于国破山河碎的南宋高宗绍兴年代,在国家民族艰难之际,以天下为己任,怀康国济民之志,秉忠孝节义之风,积极入仕,谱写了人生和家族的光辉篇章。是北宋著名的爱国重臣。
他年少得志,二十七岁中进士,殿试中“北宋六贼”王黼左丞相、朱勔宁远军节度使,见洪皓器宇轩昂、仪表堂堂、文才超群、答辩如流、绝非常人。
在南宋任礼部尚书时,出使金国,被扣留在荒漠十五年,坚贞不屈,艰苦备尝,全节而归,被誉为第二个苏武。
归,赠太师魏国公,卒谥“忠宣”。
洪皓生八子:尤以洪适、洪遵、洪迈闻名天下,世有“三洪”之称,与北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苏”齐名。
洪皓长子洪适,榜眼官至右丞相,太师、魏国公,有四十卷古文字学专著《释隶》闻世。
次子洪遵,状元及第,官右丞相、同知枢密院事,少师、信国公,赠太师,著古钱币学专著《泉志》。
三子洪迈曾任翰林大学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魏郡开国公,经纶满腹,用了近四十年心血,撰写了七十四卷《容斋随笔》,格调高雅,议论精辟,考证确切。
世传“一门三丞相四学士”之美誉皆为正一品。说的就是洪皓父子四人。
“洪皓志”是爱国之志!是不屈气节!是志不忘君!
再从语境上看,把“鸿鹄志”说全了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那燕子、麻雀怎么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这句话在什么场合或者环境中适用呢?
比如我亲戚家的一个小女孩,在初中班里是成绩一等一的好学生,有几个女生学习成绩不好,还嫉妒她,在中考前几个月把小女孩的课本、笔记和书包一起丢到操场去了。这事儿被班主任知道后,班主任发动全班同学帮小女孩找回了书包,并安慰她:“没事,好好复习,这件事情别放在心上,记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姐姐,家里穷,没上过什么学,16岁就进了一家箱包厂。她在厂里干得很勤快,没多久就被提拔为车间主任。那些平时混日子的老工人们纷纷不服。这时候她暗下决心:“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人家如今已经是一家厂的厂长了。
由此可以看出,一般是你身边一群“燕雀”的时候,你才需要立“鸿鹄志”,属于不得已而为之。
而这样的环境,我想在北大是基本不存在的。那里面一水儿鸿鹄呢!
人家北大的学生,自带“鸿鹄志”属性,这时候还需要你再去强调吗?这时候就该强调“洪皓志”了。
在当前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北大校长向北大学生发出“立洪皓志”的呼喊,尤为意味深长。
所以,到底是北大校长没文化,还是某些躲在键盘后的人没文化?
接着再来说说这个“jing jing学子”。如果说前面一处不知道还情有可原的话,此处还在北大校长面前“卖弄文采”的,那真是班门弄斧了。
人家说的真不是“莘(shen)莘学子”,人家说的是“菁(jing)菁学子”。
笼统地看,“菁菁学子”和“莘莘学子”似乎是一个意思。那么,你知道北大校长为什么要这么用吗?
莘莘:众多的样子。莘莘学子,即表示众多的学子。
菁菁二字,则出自《诗经·小雅》里的《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菁菁,指草木茂盛的样子。菁菁学子,在这里寓意着春天与活力,一般也仅用来指代优秀学生。
人北大校长这里是为了夸一嘴北大的学生,你却只知道“莘莘学子”,误以为他们跟你一样。这真是想当然了。
总结2点:
1、北大校长的校庆讲话终究是讲给北大学生听的,我想是会有北大学生知道“洪皓志”的真实含义,理解北大校长的苦心的。
2、不要卖弄你贫瘠的学识去嘲笑一个比你段位高得多得多的人,否则很容易被打脸。
昨日五四,网络上的纷杂众生相,也是应了那句:燕雀叽喳,安知鸿鹄之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