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学前沿进军!17所高校,获自科基金重大项目
原标题:向科学前沿进军!17所高校,获自科基金重大项目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
近日,湖南师范大学官宣,由刘少军院士主持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鱼类远缘杂交分子遗传规律研究”正式获批立项,直接资助经费1500万元。这是湖南师范大学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这小小的一条鱼,不仅是学校科研水平的证明,更凝结着两代人的心血。
刘筠院士(左);刘少军院士(右) 除了湖南师范大学,近日还有不少高校官宣获批自科基金重大项目。据高绩(ID:gjdata)统计,截至12月20日,已有17所高校官宣获批18个项目,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一起来看看。
17所高校中,有15所为“双一流”,中山大学今年斩获2个重大项目,表现亮眼;北京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14所“双一流”均斩获1个项目。令人惊喜的是,河北医科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作为非“双一流”高校,也各有1个重大项目收入囊中。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高校虽然没有主持重大项目,但是也有收获重大项目课题。截至12月20日,已有12所高校官宣获批13个课题。其中最为出彩是要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批2个课题,其余11所高校各有1个课题获批。
2013年,时任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毛新平提出,利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汽车用先进高强钢。这想法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不少质疑,甚至被嘲笑是“痴人说梦”。因为传统的薄规格热轧板是公认的“低端货”,而汽车用钢是“皇冠上的明珠”,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汽车用钢,这在全世界也没有先例。
但是毛新平很有自信,将短流程制造技术与汽车车身轻量化技术相结合,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有机整合传统流程的连铸、加热、轧制等工序,不仅能够把“梦”变成现实,而且也更加环保高效。
虽然在别人看来是不切实际,但是毛新平确实有底气。1989年,毛新平从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毕业,被分配至武汉钢铁涉及研究总院轧钢室工作,参与了广州珠钢一期工程的设计,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
毛新平院士(图源:荆楚网) 为了证明自己想法是可行的,毛新平带领团队不断尝试,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他他的团队终于将这片无人之境改造成科研热土,成功实现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技术突破。凭借在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研究上的成就,毛新平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50岁的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近日,作为北京科技大学的终身教授,毛新平院士又一次向着科学前沿进发,由他的团队牵头承担的“变革性低碳钢铁制造流程理论与技术”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这也是北京科技大学连续第五年获批自科基金重大项目。
近日,由南京大学沈树忠院士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申报的“古生代-中生代重大转折期极端气候与生物响应”项目获得资助,该项目将聚焦石炭纪-三叠纪极端气候事件及生物响应,为支撑和服务气候变化应对和人类社会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深时变化规律。作为项目总负责人的沈树忠院士,长期致力于生物大灭绝等深时生命与环境演化研究,是二叠系2个“金钉子”落户中国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金钉子”的科学全名是“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用于标记、确定和识别两个时代地层之间的界线,记录着地球的生命与历史,被视为地质学中的“奥运金牌”。目前全球有77枚“金钉子”,中国有11枚。然而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沈院士,却有着一段坎坷的求学历程。
沈树忠院士(图源:澎湃新闻) 1977年,沈树忠高中毕业,恰逢恢复高考,没有学过物理化学的他在这两门考试中总共只拿了5分。落榜后第二年,沈树忠选择了不考物理化学的中专,并顺利被浙江工业煤炭学校录取,毕业后成为一名地质技术员。对知识的强烈渴望让沈树忠并不安于现状,在看到中专生考上研究生的新闻后,他又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经过日以继夜的学习,他如愿考上中国矿业大学的研究生,正式开启了他的科研生涯。2015年,沈树忠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可以说,正是这种“钉子”般的钻研进取精神,让沈树忠院士能够从中专走向国际舞台,成为首个获得地层学国际个人突出贡献奖的亚洲科学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旨在瞄准国家目标,把握世界科学前沿,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高级别的项目之一。期待各位重大项目负责人在不久的将来,继续在前沿领域做出优秀的成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