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接受教育的?广东肇庆有古代“教育”旧址,名“学宫”
如果你是爱生活、爱旅行、爱摄影、爱美食,跟珊珊三丫头一起出发吧!
广东肇庆,是珠江三角洲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广佛肇经济圈”、珠江至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肇庆古称端州,至今有超过二千年历史,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肇庆这座城市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交汇较早的地区之一,曾经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最近,珊珊三丫头来到肇庆旅行,选择了穿街过巷,希望可以寻找原本属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的沉淀,或是遗迹、或是遗址、或是传说故事、或是古习俗、或是传统美食……我尽力把自己所见的记录下来,希望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肇庆。我肇庆行程的第一站:正东路高要学宫(文庙)。
当我到达肇庆,安排好住宿之后,已经是下午的两点多了,就决定先到肇庆阅江楼看看。当我跟着导航走,经过肇庆正东路时,被一座绿树掩映的古建筑吸引了目光。走近,看到大门的中间挂了一块牌子,用篆书写着“文庙”两个字,旁边还挂着“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高要学宫……”的牌子。细细观看这座建筑的外观,红墙围绕,宫殿巍峨,感觉这里当年是非常有气派的,同时有种古色古香的味道。于是,珊珊三丫头临时改变了行程,暂缓前往阅江楼,决定先参观眼前这座“高要学宫”古建筑。
在古代,学宫是官学,书院是私学,学宫是历朝历代官方设立的学校,是中国古代官方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宣扬读书、教化育人的使命的地方。而文庙,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重要场所。学宫和孔庙,有些地方是分开的,有些地方是合并的。在肇庆这里,从大门的挂牌,我们就可以知道是孔庙与学宫者合并的。高要学宫(文庙),曾经是肇庆最重要的教育机构,进内参观,还可以看看古代教育机构的样子?还能了解古人是如何接受教育的?配合工作人员做好登记后,珊珊三丫头走进了高要学宫。
第一个参观点:泮池
在高位处,可以完整地看到这里有一个半月形水池,水池上方有一座石桥。在古代科举考试时,学子们把过桥拜孔子,称为入泮。在泮池旁边,有一株硕大的榕树,树干挺拔、因为春天刚发芽,树叶苍翠,十分好看,从榕树庞大的身躯,能感觉这棵大榕树经历了许多岁月,一直守护着这里。
在泮池的一边,珊珊三丫头看到了高要学宫的介绍:高要学宫始建于北宋崇宁初,当时郡守毛衍开始,再经历张新、林景新两郡守,最终建成。学宫在元朝时被毁,元末又加以修葺,后毁于兵战。到了明洪武二年知府李从培主持的重建。明天顺年间,学宫又两被匪贼所据,毁坏严重,后来迁到了城中,到嘉靖十年才迁回原址,并进行了扩建。在隆庆到万历三十年间进行重修、扩展,逐步形成了现存规模的学宫殿宇。1940至1943年,肇庆遭遇了日机轰炸,学宫遭到了重创,仅仅保存了大成殿、两庑和大成门、泮池桥等少数建筑。在1959年,大成殿台基下沉,四翼倾斜,省政府拨款抢修大成殿。1986年,再次重修大成殿。1987年,高要成立博物馆,学宫就成为高要博物馆旧馆址。2009年,学宫并交由肇庆市博物馆管理使用。2010年底,学宫修缮保护工程启动,2016年完工,现在的高要学宫保留了宋、明两代南方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十分珍贵。
第二个参观点:西庑与东庑
现在看到的西庑和东庑,都是悬山顶,碌灰筒瓦,绿瓦当。有8根圆石柱,花篮式柱础,有6门长廊。西庑现在是孔子学堂,珊珊三丫头进去参观时,有一个展示古城墙的文化的展出。东庑现在是星严书院,现在摆放着许多长书桌,不知是作为教育课室,还是从前的上课地方展示?
第三个参观点:大成殿
大成殿是整个高要学宫的核心,也是高要学宫内保存最完整的建筑。从建筑的外观看,大成殿是一座木构建筑,正中的竖木匾用楷书刻了“大成殿”三个大字。珊珊三丫头在现场目测大成殿,建筑非常的大,据资料介绍这里建筑面积有488平方米,面阔有五间共23.8米,进深有五间20.8米,高12.3米。大成殿是需要花费比较多时间来细细品味的:
品味点1、大成殿的建筑特色,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宋、明时期南方建筑的特色,是广东省保存较好的明代学宫建筑艺术珍品。
大成殿是九脊重檐歇山顶,木构建筑,黄瓦飞檐,周绕回廊。双重飞檐,全殿竖36 根大楠木柱,微侧脚,柱础是石质花篮形。柱顶是斗拱结构,上檐斗栱24组,下檐斗拱32组。下檐正立面除各柱头置斗拱外,正间置铺作斗拱2组,次间置铺作斗拱1组,梢间布置补间铺作。斗拱是明式特色,斗拱用足材,外出三跳六铺作,单杪三下昂。整座殿宇高大庄严,雕梁画栋,结构复杂,梁架上的彩绘更是别具一格。
品味点2、高要学宫也是真实反映当地文化教育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在大成殿内有相关的展示。
在大成殿外面看完,再走进大成殿内部,这里地铺红泥阶砖,殿宇的空间很大,显得肃穆庄严,正中是孔子塑像,在塑像基座上镌刻着“孔子像”几个字,据说这是由中山大学著名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商承祚教授在1987年题刻。在孔子的两边还供奉着四位儒学圣人,分别是: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珊珊三丫头在大成殿内,正在举办主题为“修德进贤”的肇庆儒学历史文化展,详细介绍了学宫的概况,从学宫的起源,一直到学宫的发展历程。学宫,是历朝历代官方设立的学校,是中国古代官方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历朝历代对儒学的教育都非常重视,在每个州、府、县治所在地都设有学宫,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介质体。而关于高要学宫的介绍部分,看到了这里虽然经历了沧桑变化,从宋、元、明、清及一直延续至今,留下近千年学宫历史和文化,让人们有一个地方,了解古人接受教育的地方!而高要学宫的“修德进贤”教学宗旨,其严谨的治学风气影响着一代又代肇庆人,对今天的肇庆人,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个参观点:高要学宫的碑廊
高要学宫保存着古代珍贵碑刻共12方,其中明代的有9方,清代的有3方,包括年代最早的为明成化15年的《明肇庆府学卧碑》,还有明敬一箴碑、明程颐视箴碑、明程颐听箴碑、程颐言箴碑、明程颐动箴碑、明宋儒范氏心箴碑、明重修肇庆府学门记碑、明肇庆重修两学记碑、清重建肇庆府儒学记碑、清置田修学宫碑、清重修肇庆府学宫记碑等,这些碑刻都是用端砚石刻制,镌刻非常精美,为研究端州的儒家历史文化提供物证。
最后在碑廊屋前,珊珊三丫头看到了一些旧石柱,是历代修缮更换下来的,它们见证学宫的岁月沧桑,也见证着时代变迁。被保留下来的高要学宫,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教育文化,也了解了古人是怎么接受教育的。岭南地区的儒学兴盛于唐代,当时朝廷在大部分州都设立了官办学校,自宋仁宗命县建州学,岭南地方州县学发展到达高峰。而肇庆成为了岭南最早的儒学中心,过去,学宫传承儒学文化的地方,今天,则成为了新时代传统文化推广阵地。大家若然来到肇庆,非常值得安排时间到这里细细品味一番。
那么,你有来过广东肇庆旅行吗?你有来过高要学宫参观吗?来这里参观,你是否对中国古代的教育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如果有机会来肇庆,你是否会来这里逛逛?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