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双减”成效 强化非学科类培训治理

  自去年“双减”政策落地以来,随着校外培训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学科类培训机构短时间大量消失留下的市场空白,成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争抢的阵地。2021年12月底,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科技厅、体育局等三部门分别会同省教育厅出台文化艺术类、科技类和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明确审批流程,并设定一年的过渡期。也就是说,未按设置标准审批登记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023年开始一律不得继续开展培训活动。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双减”决策部署,今年以来,按照“教育统筹、行业监管、分工负责”的原则,教育部门充分发挥“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职能,推动文旅、科技和体育部门分类审批监管文化艺术类、科技类和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会同市文旅局、市科技局、市体育局开展了多轮摸排核查,市教育局督导办(民办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杨晖:“‘双减’政策出台后,按照规定,我们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已审批的学科类机构,严格落实监管各项规定和规范工作,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从最高峰的216家,压减至25家(非营利性机构19家、营利性机构6家)。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机构18家,压减率91.67%,黄山区、黟县学科类培训机构清零。今年以来,按照‘教育统筹、行业监管、分工负责’的原则,教育部门会同文旅、科技、体育三家部门逐步治理和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截至12月15日,相关主管部门已下发非学科类机构核准书120家左右。”

    下一步,我市教育部门将加大协调力度,协助文旅、科技、体育等部门,加快审批进度,加强规范管理。杨晖:“提醒家长理性选择培训班,务必选择有资质的机构、拒绝一次性缴纳超过3个月或60个课时的费用、签订规范的培训合同并索要发惊悚片票、使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保障自己和孩子的合法权益。”

  

  教育部门同时提醒机构举办者,要及时向文旅、科技、体育等主管部门申请办学资质,规范办学、诚信经营,维护整个校外培训行业良好形象,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编辑/姚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