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本升专”现象背后,凸显的是当下大学教育的尴尬!
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
据中国网数据显示(2021),我国灵活就业人数已超2亿。
灵活就业也被称为灵活用工,它们分别是从劳动者和用人主体角度来描述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名词,因其灵活弹性非传统,亦被称为非正规就业。灵活就业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超过2亿人没有正规,并且长期稳定的工作”。
2023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的历史新高,可以预见今年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在大学生群体中,一些大学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最终选择“本升专”,什么是“本升专”?“本升专”现象背后,实际上是当下大学教育的尴尬。
大学生“本升专”现象背后
湖南一女大学发视频称,自己大学学的是文案策划专业,学的科目很杂,结果其实啥都没学精。
该女生的求职之路相当辛酸,她和大多数毕业生都相差不大,看到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就会先投出自己的简历,然后等待相关人员的回应,如果确实适合,那么就会前往面试。大多时候简历都石沉大海,一共给该女生回应的有825家企业,最终前往面试的企业有30多家,但是结果却非常遗憾,全部都以失败告终。
一次又一次的求职失败,让该女生失去了信心,甚至开始质疑自己辛苦努力考上的大学,获得了本科文凭到底有什么用,最终连一份理想的工作都找不到,多年的努力付出真的值得吗?
该女生求职过程中发现,相关岗位就算是别的专业,也能干这活。她还吐槽有些公司实习期不给工资也不给转正承诺,让自己感到很郁闷。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似乎是大家的一种共识。它告诉我们,要去考公、考研、卷实习、卷大厂,哪怕34岁,也可以踩着线考编上岸。任何回头、放弃,都会被视为“高开低走”。
中国的大学生,考大学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就业和考公务员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去的人不少,掉下去的人也不少。特别是掉下去的人从水里再往岸上爬,确实非常辛苦。
如果说湖南的这位大学生普通本科毕业,没有找到工作,那么另一位主人公的故事,更是让人唏嘘。
这位24岁的女大学生,即将从海外教育学硕士毕业,本科学历是一所985大学,手握高中政治和语文的教师资格证,还有过一段深圳学校的实习经历。在很多人看来,她站在就业金字塔的高处。
就这样一个拥有高学历的人,历经千辛万苦,也没有找到自己中意的工作,最后放弃了自己原有的本科甚至以上的学历,重新高考读个专科学点实用技术,当好做出“本升专”决定的时候,家人都非常不理解,但是也感到非常无奈。
“本升专”现象虽然只是个例,但是这种为了更好找到工作,不惜放弃已有的本科学历,重新高考,去读一个专科,凸显的是当下大学教育的尴尬。
大学生就业难,不在于人数多少。今天我们要说,中国大学生就业难,其实不在于人数多少,而是社会急需的人才与大学毕业生专业和实战能力不匹配的矛盾突出。大学不培养实体经济急需的人才,反而扎堆培养一大堆金融、经济这些务虚的人才,有的专业人才过剩,有些专业人才奇缺。而一方面,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方向比较单一,扎堆考公、考编,满脑子“央国政”,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另一个主要原因。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并不是非要考“央国政”,能脚踏实地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才是王道。大学生“本升专”现象背后,让我们更要反思,如何培养出更多的高科技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才是今后各个高校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