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 把握新航向 | 青年教师20天课标研读打卡行动正在进行中—第2天

  原标题:学习新课标 把握新航向 | 青年教师20天课标研读打卡行动正在进行中—第2天

  ?

  动漫

  编者按:

  2022年4月21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式发布。

  新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系统回答了“学习者形象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四个问题,这为“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引领。

  新课标充分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学科素养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艺术学科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科学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信息科技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心理健康核心素养: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

  仪征市实验小学音美科信青年团成员,自2023年2月20日开始深入研读新课标,围绕美术、音乐、科学、信息科技、心理学科,每日记录感悟心得,以教师自学为起点,准确把握学科教学方向,使新课标理念根植于自身心中,以实际行动持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

  

  研读计划(以音乐学科为例)

  第一天(2月20日)《艺术课程标准》“前言”

  第二天(2月21日)“《艺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理念”“三、设计思路”

  第三天(2月22日)《艺术课程标准》“四、课程目标”中“(一)核心素养内涵”

  第四天(2月23日)《艺术课程标准》“四、课程目标”中“(二)总目标;(三)学段目标”

  第五天(2月24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一)音乐”

  第六天(2月25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七天(2月26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1-2”

  第八天(2月27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3-4”

  第九天(2月28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5-6”

  第十天(3月1日)《艺术课程标准》“六、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三)音乐学业质量描述

  第十一天(3月2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一)教学建议”

  第十二天(3月3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二)评价建议”

  第十三天(3月4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三)教材编写建议”

  第十四天(3月5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十五天(3月6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五)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第十六天(3月7日)《艺术课程标准》美术部分内容

  第十七天(3月8日)《艺术课程标准》舞蹈部分内容

  第十八天(3月9日)《艺术课程标准》戏剧(含戏曲)部分内容

  第十九天(3月10日)《艺术课程标准》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部分内容

  第二十天(3月11日)《艺术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描述(非音乐学科部分)

  2023年2月21日 前语:

  今天是音美科青年团课标学习打卡第二日,主要内容围绕新课标中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三部分,共汇集14篇打卡日志,本次摘选其中7篇颇具代表性的心得记录分享出来。“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三部分是新课标的灵魂,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学习新课标,如果不从关键的概念上进行突破,就很难抓住重点、悟得精要。本次学习中,青年教师克服路径依赖,从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进行分类,最终锁定少数重要的核心概念,再进行具有纵深性的研读,切实学深悟透。

  美术

  1.李胜凯

  读“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三部分内容,有几个关键词值得我们关注:

  (1)实践。艺术课程强调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学生艺术素养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得以养成,创造能力也在实践中得以外化,并以具体的实践成果进行展示。

  (2)体验。“体验”的意思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与“实践”响应。艺术体验包含审美体验、情感体验等,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以激发他们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3)综合。艺术课程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与其他艺术的融合,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突出课程综合。

  (4)创造。学生艺术学习具有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精神的人才,以满足时代的变革与发展。

  2.李微微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现就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

  (1)新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突显的是视觉性,人文性,实践性和愉悦性,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使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2)新课程标准有四大学习领域,在本次研读之前我较少关注这四大领域,也不是很清楚这四大领域的相互关系,没有注重这四大领域在每个学年段也有着不同的要求。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知道了我们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的是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这两个领,让我更加明确了中小学教育理念和目标。

  (3)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标改变了以往的课程目标,更加具体,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与生活紧密相连,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提高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美化学生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课程标准没有为所有学生制定一个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且适用统一的尺度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而是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新课标既注重结果激励,也重视过程激励,能够满足学生成功的情感和精神需要。

  (5)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只是一味地提高学生的技能,学生都成为了老师的复制品。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因为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当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也让学生在合作实践当中学,学后再进行合作实践,从而营造高效而又快乐的美术课堂。

  3.李思思

  今日以学习新课标中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为主,从三个角度了解了艺术课程的特点以及重点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如何培养等。

  (1)课程性质

  艺术是运用特定的媒介、语言、形式和技艺等塑造艺术形象,反映自然、社会及人的创造性活动。

  (2)课程理念

  一是坚持以美育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通过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重视艺术体验。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感知及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三是突出课程综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

  (3)设计思路

  一是适应学生发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分阶段设置课程。体现1~2年级以过渡性的艺术综合为主;3~7年级以掌握较为全面的音乐、美术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9年级以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为主。

  二是聚焦核心素养。聚焦四个核心素养,围绕四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遴选和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相统一。

  三是优化评价机制。围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音乐

  4.杨瑶

  今日学习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这三大部分,以下是我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1)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的重要课程,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

  (2) 课程理念

  要以落实核心素养为重要目标,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发挥协同育人,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民族自信心,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体验和实践为核心,提高艺术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3)设计思路

  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等特点,需抓住这一特点,遵循艺术学习规律展开教学。三到七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融合各类学科艺术,让学生全面掌握艺术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始终围绕欣赏、表现、创造和融合这四大类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艺术,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按照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情况进行学业评价,尊重学生艺术学习的选择性,根据学生的专项和学习过程,掌握的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争取做到教、学、评一致性。

  5.李雪

  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特定的媒介、语言、形式和记忆等塑造艺术形象,反映自然、社会及人的创造性活动。

  (1)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韩戏曲、影视。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课程理念

  一是坚持以美育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二是重视艺术体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之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三是突出课程综合。以各类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3)设计思路

  一是分段设计课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第一阶段一到二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二阶段三至七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有机融合姊妹艺术,第三阶段八至九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二是课程内容。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围绕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四项艺术实践活动,从而来组织课程内容。

  三是体现艺术学习特点,优化评价与机制。围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明确评价依据,强调评价的统一要求,尊重学生艺术学习的选择,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专项考核,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科学

  6.张玉莲

  科学是人类在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系统,以及获得这些知识系统的认识过程和此过程中所利用的方法。在广义的理解中,科学也包括技术与工程。所以我们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下面想谈谈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理念的了解。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1)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

  充分发挥科学课程育人功能,为全体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了解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领域的一些常见的基础知识,并初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观念为基础,以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2)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

  遵循“少而精”原则,聚焦学科核心概念,精选与每个核心概念相关的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系列学习活动。

  (3)科学安排进阶,形成有序结构

  课程编排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科学安排学习进阶。一是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二是学习活动从简单到综合。

  (4)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

  课堂上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机。让学生多想想,往往动脑比动手更重要。设计适宜的探究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积极思维,用认知冲突冲突重点和难点。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加强探究实践。

  (5)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改进结果评价,重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

  7.费紫薇

  今天读了第一章,修订《纲要》的背景,本章全面阐述了《纲要》修订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和教育改革背景。

  (1)从历史背景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既是历史的必然,也与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从1894年比奈创立了“儿童心理研究社”开始,国外心理教育教育开始起步,发达国家和地区现已形成科学完善的心理健康体系。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早,发展也快,一些成熟的经验对内地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有较大的影响。

  (2)从时代背景看,修订《纲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使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人的心理和谐,人是社会的细胞,只有个体心理和谐,才有行为上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最终促成整个社会的和谐;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中小学心理健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是新时期统筹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实需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心理素质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从教育改革背景看,修订《纲要》既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需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强调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和德育改革的需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更加关注新时期中小学生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消费辅导、休闲辅导、网络行为辅导等,才能与德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校风

  自立自强

  求实创新

  教风

  求真务实

  敬业爱生

  学 风

  奋发进取

  刻苦精思

  撰稿 | 音美科信青年团成员

  整理 | 苏 洁 费紫薇

  编辑 | 苏 洁

  审核 | 李胜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