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条件允许,大部分家长会送孩子出国留学?我并不这么认为

  留学生低龄化的问题在这些年来已经让我们见怪不怪了。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近日在其《国家“不鼓励,不提倡”,小留学生何去何从》的发文中引用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2019年联合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的数据:

  高中生已经成为继研究生、本科生之后的第三大出国留学人群。目前,中国高中及以下低龄留学的学生,已占出国留学生总数的35%。

  其实对于我们很多普通人来说,如果不是因为去年疫情期间出现的小留学生家长恳请接孩子回国等事情的发生,相信大多数人对此并不会有什么天多的感受。

  一般来说对于高中之前出国留学的评价,我们往往也比较能够理解,甚至也会有一些人觉得未必不是件好事。

  比如低龄留学比较常见的原因是因为无法适应国内教育的压力。

  说得好听点是接受所谓的“更好”教育去了,其实很多人心里很清楚,在低龄留学的孩子中有很多其实是学习成绩并不好的,如果在国内上学,他们或者直接中考过后就被分流到了职中,而即便是上了高中也可能考不上或者是考不上好一点的大学。

  幸好家庭条件还不错,所以干脆把孩子送出国去读书得了,毕竟在未来这个社会,尽管学历似乎越来越不值钱了,但是如果都没个文凭显然会给未来的发展增添不少阻力。

  还有一部分本身其实成绩是不错的,在国内上学未必不能获得一些很好的教育机会,但是我们知道“期待”这个东西其实是“水涨船高”的——孩子成绩差的时候父母可能期待的只是提高成绩即可,而当孩子成绩真的提高起来了父母则会进一步期待孩子成绩优秀,当孩子成绩优秀的时候父母的“欲望”也会变得更强,他们会期待孩子能够考上更好甚至是最好的学校……

  但是内卷化下一定会有一些父母对此没有足够的信心——尽管孩子成绩比较好,但是在国内激烈的竞争中孩子未必真的能够最终突出重围,但是以孩子的学习能力放到国外的同年级去则会优势明显……

  不得不说国内在基础教育这方面尽管这些年来一直有很多人表示不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单说学习能力的话,国内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在世界上还是比较具有明显优势的。

  当然,一说到这里肯定也会有人去提什么创造力、想象力等等,相信我,这些能力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很多孩子在没上学之前可能就已经没有了——这真不完全是我们基础教育的锅。

  不管是基于什么原因把孩子送出去的,反正送出去的人数变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有家长说:“如果条件允许,我想大部分家长会把孩子送出国外留学。”

  有不少人表示认同,但是同样也有很多人表示不会。

  我就是表示不会的那部分人。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送孩子出去的条件我们还是具备的,但是我认为我的孩子不具备出去的条件。

  孩子对我们来说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其实别说是把孩子送出国了,我就连送孩子小学、初中上寄宿学校这件事情我都是不赞成的。

  因为在我和孩子妈妈看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确终究是要到社会上去结束各种竞争,的确有可能离家很远、跟父母许久都不能团圆。

  但是在他们小的时候我觉得作为父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给他们提供这些——最起码不能让孩子觉得他们的使命就是不停地学习,然后长大了好考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挣更多的钱、过更好地生活……

  我们没啥野心,也没什么伟大的抱负,就是想让孩子从小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各种关心、温暖和陪伴,让他们未来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遇到多么大的阻力时都知道还有人一直都会关心他支持他,而且从小到大都是如此。

  除此之外我觉得孩子有必要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有必要了解、知道、懂得这个国度的历史文明,他可以没有那个天赋去继承这些传承的衣钵,但是他应该知道他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其实都有值得他医生骄傲的东西。

  太小就送出去我不太相信他能够记得这一切,一个连国家都记不住的人,他能记住父母亲朋吗?

  也许有人不在意这些,但是我觉得这会让孩子内心的深层处于无尽的孤独之中——他在成功在国外那也是“外人”。

  而关于这点其实我们在还没有孩子的时候就会已经很明确这些事情了,而有了孩子尤其是能够陪伴、见证孩子不断成长和进步的时候,我们更加坚信我们的选择是没错的。

  不就是升学难吗?

  再难也有人能够做得很好,那么为什么我们不会成为那样的人?

  而等到孩子成年之后,到那个时候如果他愿意或者有需要,出去就出去这个我们不会去刻意阻止孩子,因为到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很确信他会永远知道自己的“家”在哪,自己的“心”在哪。

  那么你呢?你是否也如上面那位家长说的如果条件允许你肯定会早早把孩子送出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