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写读书笔记的方式极有可能是错的!

  阅读是一件非常有收获的事儿,当然,优秀的作品更是令我们为之倾倒,拿出笔记本,一点一点,一句一句,写下来还不够,还会用思维导图再系统的整理一边,还想着自己能与这本书融为一体,它中有我,我中有它,每次朋友圈晒出来,也会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可这样的幸福会有泡沫吗?

  当然会有!

  想法很美好,可要么死在了繁杂的笔记抄写上;要么就是整个系统的梳理太费时间,整理一次就让自己怕了;又或者是没有那么大块的完整时间,零零碎碎的写着记着,看了前面不知道后面,看了后面忘了前面。那最后自己记得什么呢?肯定是有记得很多东西的,可至于那些部分还清不清晰,可能这就得看当时触动得深不深了。

  对,得看书籍某个部分对自己的触动深不深!

  这也就像心理学中谈到,我们会把与自身关联起来的信息编码记忆得更深;这就像我们号召学习"i+1"的模式,在自己知道的基础上再多知道一点即可;这就像我们抓沙子,想把全部沙子都握在手里,收越紧,沙子就漏掉更快,反而不如一开始就只握住自己能掌控的那一部分,然后再想办法。

  所以,阅读笔记是全盘接收吗?

  当然不是!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要有所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那,阅读笔记记什么呢?

  记写作者的写作思路,这个逻辑我们写作可用;记写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取材,这也可以帮助我们磨练自己的写作风格和取材;记写作者思想中触动自己的部分,最后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想法在旁边,就像隔空聊天一样,这真的很有趣,而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至于记其他内容,我们也可以大胆尝试。

  当然,最开始,最好是触动为先。先把书籍中触动自己的部分最先抓住,让这些观点想法和自己原本的想法产生对比或融合,去选择和判断,到底哪种观点与自身价值观是一致的,替换调整或明确它,然后去行动层面进行反思,进而确立自己面对一些事情可以如何反应,然后怎么去做,而不是过多的沉浸在情绪里,而情绪对解决问题帮助甚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行动和认知就愈发一致,而这时候,自己也在不断享受自身知行合一的优势,一路实现自己的梦。

  瞧,每一份开始都是从自身开始,有已知到未知,并把两者紧紧联系起来,用触动去一点点往外拓宽自己的圈子,这时,自己的所学所知所感,以及行动层面,也会愈发精准地一步步踩在自己的节奏上。

  

  愿我们善思能辨而又笃行,愿我们成为我们想成为的自己。

  注:图片来自自制和书籍《认知觉醒》

  (Aimee1000天持续写作计划 358天/10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