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来了|天府四中校长张显国:践行生命教育20年 只为唤醒学生生命潜能

校长金句

教育的本质是发现、唤醒和激活学生的生命潜能。

当代学校应当是生命的栖息之地、灵魂的安放之所、精神的成长圣殿。

没有分数就没有地位,只有分数就没有品位,分数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副产品。

学生拥有怎样的格局,就会拥有怎样的人生。

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和活力,没有体验就没有激情和发展。

在教师眼中学生第一,在校长眼中教师第一。

成为学生方能成就学生。

人物简介

张显国,天府第四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天府第四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四川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成都市特级教师,成都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全国杰出德育工作者,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成都市第二届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封面新闻记者周丽梅 何方迪 摄影 王秋萱

22岁大学毕业直接进入石室中学任教、27岁成为石室最年轻的德育处副主任、32岁正式出任校长助理、39岁成为天府四中校长,执掌天府第四中学教育集团,成员学校达11所,这位平生只想办好一所学校的校长,正在为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不懈努力。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事业顺利,有着雄心壮志的年轻人,却对生命教育有别样的执着和思考。当那个年代同龄人都在探索如何提升学生分数时,张显国却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死,激发生命意识”,让学生给自己撰写墓志铭。

从石室中学一门“生命教育”课程开始萌芽,到“掌舵”天府四中将“为了生命的自由生长”作为办学思想,张显国的生命教育思想,从生根发芽到茁壮生长,历经20年发展,终结成繁茂的森林。

4月的春天,天府四中的校园内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记者与张显国就“生命教育”话题展开了对话。

一路“学霸”

大学毕业“免试”进入石室中学

“为了生命的自由生长”,这是心理学专业背景出生的张显国,坚守了20余年的育人理念。他特别归功于求学时代的经历。“如果没有当年老师对我的唤醒和发现,我无法做到现在的高度。”

张显国来自达州,小时候读书常常要走40分钟路程,每次和小伙伴结伴上学都会路过班上卢老师的家。时间久了,卢老师会邀请这些孩子来家坐一坐,有时候还给他们杀鸡炖汤喝,改善下伙食。

张显国至今记得那碗散发着浓香的土鸡汤,在他考上中师后,为了奖励他,卢老师又单独为他炖鸡汤喝,老师的暖心举动,让张显国很早就对教师这份职业产生幸福认同感。

1993年,张显国以高出分数线50分的成绩被当地一所中师学校录取,系统学习师范教育专业。天资聪明加上勤奋好学,让张显国的成绩遥遥领先同学,快毕业时,班主任刘老师的一次谈话影响了他的人生选择。

“你应该有更高的目标,争取保送读大学。”如果说以前张显国读中师只是为了早点就业,缓解家庭压力,那现在他的教师梦,即将迎来更广阔的舞台。

1996年,张显国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保送至四川师范学院(现已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就读教育学专业。大学四年,张显国获得了省三好学生和省优秀大学毕业生的称号,本可以保送西南大学心理学研究生的他,考虑到家里还有个读书的妹妹,最终放弃了保送资格。

2000年,张显国来到成都找工作,他只投了两所学校的简历:“四中”和“七中”。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冲着成都最顶尖的学校而来。

石室中学在看了张显国附有省三好、省优大证书的简历后,直接跳过试讲环节,当场拍板让他入职,负责石室中学的团委工作,同时兼任心理课教师。那一年,他刚满22岁。

一节“死亡教育”课程

让“学生为自己撰写墓志铭”

张显国所推崇的生命教育,从石室中学萌芽。在石室中学担任心理教师时,张显国别出心裁开设了《设计你的墓志铭》课程,让学生直面“死亡”,撰写自己的墓志铭。

彼时,这样超前、大胆的教育理念还不为大多数人接受。“在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人们不乏对生命、死亡的思考和追问,但也有部分人对死亡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忌讳死亡问题,谈死生变,这导致学生也不能正确地看待死亡。”但中学生生命伤害事件的时常发生,表明部分中学生缺乏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和珍惜,缺乏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和创造,缺乏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感悟。张显国坚持,只有让学生直面“死亡”,才会深刻认识生命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

“设想我们已经垂垂老矣,你最想在自己的墓碑上写下什么呢?” 在学生提笔写之前,张显国会给孩子们展示一些名人写的墓志铭。“恕我不能起来了”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往往会引来所有同学的阵阵爽朗笑声;“印刷工富兰克林”,曾经“捕捉”天上雷电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的墓志铭,让孩子们陷入沉思……

张显国发现,孩子们经过深思后写出的墓志铭,其实也反映了内心深处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理想追求,也让孩子们对自己一生的生活状态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开展“死亡课程”后,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已深深融入到学生的常态生活。

一所崭新学校 延续“生命教育”理念

实践“为了生命的自由生长”

2017年,张显国离开石室中学来到天府新区,出任天府四中校长。该消息震动了成都教育圈,很多人好奇,他会办一所怎样的学校?“为了生命自由的生长”这是张显国的答案,也是他的办学初心。

他在石室中学开展生命教育研究,形成了“活着、活好、活出价值”的“三维生命观”,构建了“中学生命教育理论体系”。带着“平生只想办好一所学校”的信念,来到天府新区,创办天府四中,实际上,他的生命教育研究没有停止,而是进入了新的阶段,即从“三维生命观”,发展到“生命、生活、生态”的“三维育人观”,前不久,他的这一最新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成果也亮相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分享会暨“教育新时代·学校新生态”高峰论坛,他在论坛中系统阐述了“新三生教育”理念,得到与会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命的自由生长,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首先应实现的是人本功能,其次才是社会功能,应去发现、唤醒和激活学生的生命潜能。”张显国对“自由的生长”做了进一步阐释,所谓自由,是建立在“五自”基础上的,即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觉、人格自强、文化自信。

在天府四中,学生每天会有三节自习课,老师不会进教室干预。“我不赞同填鸭式教学,学生应该有充足的时间自我消化和整理。”不仅如此,天府四中的学生们每天都不上晚自习,确保小学生每天睡10个小时,初中生睡9个小时。“没有分数就没有地位,只有分数就没有品位。分数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副产品。”张显国坚信,只有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个性和创造性,才让孩子们能在闲暇时间朝着目标前行。

在“新三生”办学思想的影响下,天府四中致力于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格局大、格调高、格致精的卓越人才奠定基础。张显国解释,格局大是指志向远大和视野宏大,旨在培养生命的高度和宽度;格调高是指道德高尚和品位高雅,旨在培育生命的气度和风度;格致精是指学业精进和生命精彩,旨在培育生命的厚度与醇度。

“学生拥有怎样的格局,就会拥有怎样的人生。一个人胸怀宽广、格局大,才能静得下心,沉得住气,才不会患得患失,最终取得学习和事业的成功。”这是张显国对师生的要求,也是他作为校长的期望。

“新三生”教育走向全国

未来构建全新教育生态

张显国倡导和践行的生命教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了解和认可,这所仅仅开校两年多的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一波又一波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纷纷涌来,观摩生命教育,了解其中的内涵。

中国教育界泰斗顾明远先生专门为天府四中题写“新三生教育:生命、生活、生态”,并高度评价天府四中先进的办学理念,希望天府四中办出水平。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源于生命、循于生命、达于生命;生活,是教育的主题,教育为了生活、融入生活、创造生活;生态,是教育的走向,教育基于生态、培育生态、回归生态。在张显国的规划中,学校实行“三步走”发展战略,3-5年内成为改革名校,5-8年后成为质量名校,8-10年品牌名校,这是他对生命教育的底气和担当。

天府四中

“引导教育回归生命原点,立足学生生活实践,构建全新教育生态,学生的生命将拥有自由舒展的空间,朝气蓬勃的教育景象将会向我们走来。”这是张显国在自己所著的《为生命而教》一书中对生命教育的展望。这个朴实的教育之梦,被张显国20余年来一步一脚印、一点一滴充盈起来,汇聚成为了今天的办学之道。正如他所说,“我将用一辈子来研究生命教育。”这位深耕生命教育的前行者,正带着他的团队,破霭腾飞。

【记者观察】让生命自由生长 除了成绩还有诗和远方

封面新闻记者 ?潘波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课程、财经素养课程、闲暇课程、生活美学课程……是的,你没有看错,在天府四中,有一门“闲暇课程”。

人间四月天,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坪上嬉戏,在花丛中流连。桢楠、金桂、银杏、蓝花楹……校园里,800多棵树木向阳而生、傲然挺立,三年前,张显国曾拿着尺子测量它们的胸径是否达标;今天,每一棵树都已根深叶茂,它们,见证了天府新区这片热土上,传奇应运而生,梦想照进实现。

天府四中作为天府新区倾力打造的一所省内领先、国内知名、国际一流,具有实验性、示范性和开放性的未来学校,其体制机制优势显而易见:学校拥有四大办学自主权,管理自主、用人自主、教改自主、经费自主,极大地激发了办学活力。实行扁平化、网格式的现代学校治理机制。以年级学部为基础,学科中心为主体,中层处室为保障,使学校从行政管理向学术引领转变。

纵观全国知名中学,由非中考、高考科目教学背景的人来担任校长并不多见,就此角度来看,张显国是一个“异类”,心理学教师出身的他,对于“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这个命题,有更多的人本意识与哲学思考,在他看来:“当代学校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革,学校不再只是读书的地方。当代学校应当是生命的栖息之地、灵魂的安放之所、精神的成长圣殿。”

“生命是教育的起点、终点和中心点。教育是为了生命的自由生长。” 在谈到学校生活的理想样态时,张显国多次提到几个词——闲适、淡定、从容。

这样的字眼,在 “鸡娃”(给孩子打鸡血)盛行的当下,似乎有些不合时宜。放眼望去,家长们争相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惟恐孩子一闲下来,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有的学校“扬鞭策马“到了极致,据报道,一所全国著名中学曾把“发呆”列入学生扣分项。大相径庭的是,天府四中的孩子们每天三节自习课、一节体育课,午休一小时,不上晚自习,他们有时间发呆,有闲暇冥想诗和远方。

生命的自由生长并非敞养、放任,在天府四中,自由的基础是自主,具体说来是“五自”——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觉、人格自强、文化自信。以每天三节自习课为例,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原则上不进教室,看似放松,实则有严格要求,自习课规范细化到“无说话”、“无转头”等。

对于愈演愈烈的“鸡娃”现象,张显国主张“参与不干预,到位不越位。”他说:“生活是生命在时空中的展开,教育必须尊重身心发展规律,把发展过程和成长空间还给孩子,唤醒孩子的生命价值感,形成自我生长的强大内驱力,实现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

目前,天府四中还没有毕业生,学生成绩在区域调研考试中表现突出,张显国倡导的“绿色分数、生态教育”成效渐显,“过程精益求精,结果水到渠成。分数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副产品。”

为了生命的自由生长!当教育回归原点,张显国时常告诫师生们:“不追潮、不媚俗、不折腾、不浮躁”,涵养静气,保持定力。“生命、生活、生态”新三生教育,饱含着他们对生命的美好期许,也蕴涵着生命的无限可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