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公务员需要注意什么?多数人坏在这三点上

  在每年的公务员考试队伍中,公考小白和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越来越大。很多考生对公考一知半解,跟随同学和朋友的脚步活跃在公考的路上。还有的是迫于父母长辈的压力,硬着头皮参加不喜欢的公务员考试。

  而随着报考人数的不断增长,公务员报名的审核也从现场报名改为网上填报。相比于最初的现场报名,网上报名更加方便快捷。但也暴露出不少的弊端,考生本人需要自我审查报名信息,一旦出错就得自行承担后果。而且报名细则和流程有待完善,很多人以为只要报名缴费成功,打印出准考证就完事大吉。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招录单位对所有考生的资格审查是贯穿整个录用过程始终的,很多具体的要求如果不仔细研读就很容易忽略。对公考得不了解让很多第一次接触的人吃了大亏。有的考生原本就不具备报考条件,走完了笔试面试被迫放弃。

  应届生身份

  很多考生自始至终就没有理解公考对应届生身份的界定。在通常的认知范围里,应届生就是指当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而在公考的应届生身份定义里,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当年的应届毕业生,例如2023年应届毕业生。第二层意思是指毕业两年仍处于择业期内未就业的毕业生。例如,2022年应届毕业生,2021年应届毕业生。尽管今年已经是2023年,但公考在今年的应届生指的是2021年、2022年、2023年这三年的毕业生。

  很多考生会觉得奇怪,我是2022年的毕业生,明明参加不了2023年的国考,怎么还叫应届毕业生呢?这里边有一个误区,2022年的毕业生并不是参加不了2023年的国考,只是不能填报要求2023年应届毕业生的岗位。国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尽管它承认两年择业期内未就业的毕业生也是应届毕业生,但它会区分年份。比如,有的岗位要求2023年应届毕业生。这种情况下,虽然你是应届毕业生,但不是2023年应届毕业生就不能报名。

  但是在很多地方的省考中,它的规定就没那么严格。很多地方的省考一般只要求应届毕业生,但不要求年份。这种情况下,两年择业期内未就业的毕业生也属于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报名。这是很多应届毕业生搞不清楚的地方,也是很多考生报名时容易踩的坑。

  

  还有很多考生不明白两年择业期内未就业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一个考生毕业两年了没有参加工作。它的界定标准很简单,只要毕业两年内没有通过公司或者单位缴纳社保,并且有空白的报到证,那就属于两年择业期未就业的犯愁。

  就业协议

  就业协议又叫三方协议,各个地方叫法不同,但很多高校毕业生对这个都不陌生。越是不怎么好的大学越有一个习惯,就是到了毕业季逼着学生签就业协议。这个行为肯定是违规的,但大家早都见怪不怪了。学校越差,就业相对就越困难。而对于学校来说,不管自身办学水平好坏,都面临着上级主管部门的就业率考核。

  了解了这个背景,就知道为什么很多实力不行的学校喜欢逼着学生签就业协议了。排名越靠前的大学知名度越高,学生就业就越容易,学校面对的就业率考核压力也就越小。这就是一流院校为什么不怎么关注学生签不签就业协议的原因。

  

  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毕业生来说,三方就业协议能不签就不签。因为一旦签了协议,报到证势必就有了就业单位。将来一旦公考上岸,换领空白报到证会很麻烦。同时,没有了空白报到证,也就不属于两年期内未择业的毕业生,在应届生身份的认定上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很多毕业生随便签了一家公司,从来没去上班。等重新换领空白报到证的时候找到公司解除合同,有的找到了被要求赔付违约金。

  政审条件

  在公务员的录取中,最让人惋惜的就是最后倒在政审的门口。很多考生不了解公务员到底在政审什么,而招聘公告也并没有详细描述政审的具体要求。这就让很多人自以为“没事”,最后摊上了“大事”。之前就有考生哭诉,自己未婚先孕,因为感情破裂成了单身妈妈。本来就情路坎坷,在公务员政审中又被退回了档案。从政审出问题的比例上看,这是个小概率事件。单从政审不过关的人数上看,出问题的还真不在少数。

  

  政审的很多事都是小事儿,但大多数人恰恰就是翻车在小事儿上。公务员的政审其实就是两大块儿,法律和道德。考生本人及直系亲属和有重大影响的旁系亲属,只要没有犯罪记录,在法律上基本就能过关。但有时候也不是绝对,比如公检法,政审就比较严格。酒驾并不影响开出无犯罪记录的证明,但在公检法的政审中很容易被毙掉。

  在道德层面,可能更容易让人惊讶。比如前文所讲的未婚先孕,放在当今的社会层面大家早已见怪不怪。但对于公务员的政审来说,这就是不能允许的。没有结婚证和准生证本身就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在道德层面也不是社会弘扬的主旋律。大家平时见怪不怪的现象,很多都触及了公务员政审的红线。不管社会层面的道德底线如何滑坡,公务员的政审红线是不会下移的。从道德层面讲,公务员政审眼里容不得沙子。

  很多人提到公务员入职后的道德败坏问题,这是后来的变质。公务员政审不可能预见个人以后的发展轨迹,政审更多的是严把入门关,这并不矛盾。

  在应届生身份、就业协议、政审条件上,历来都是公考人翻车的重灾区。只有充分了解录用政策,才能更从容的备考上岸。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