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35岁职场门槛?来看看代表委员怎么说

  近年来,“35岁就业门槛”持续引发热议,职场上的“年龄焦虑”一度成为舆论焦点,“两会”期间也有不少聚焦于该话题的声音。

  职场“35岁门槛”从何而来

  “35岁是目前我国对于国家公务员招考的最高年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屈小博表示,我国公务员职级遵循逐级晋升制度,设置招考年龄限制是出于对公务员的培养和成长周期的考虑。

  

  ▲国家公务员局官网截图

  1994年公布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中报考公务员条件之一为“年龄为三十五岁以下”;2007年制定的《公务员录用规定》明确,报考公务员需满足年龄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各行各业都存在“35岁门槛”。许多高校、事业单位的招聘公告上都标有“不超过35岁”的年龄条件。据相关消息报道,2021年,我国大型互联网企业员工平均年龄均未超过35岁,具体从27岁到33岁不等。有网友称:“我在35岁之前是人力资源,35岁之后就成了人力成本。”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2-9月,在一家在线招聘平台投递简历的35岁及以上求职者同比增长14.9%,增速为35岁以下求职者(7.3%)的两倍以上。在35岁以上的求职者中,有近一半因收入下降而从中高收入群体降至低收入群体。

  “35岁职场天花板”的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已连续数年关注35岁职场门槛。

  吕国泉告诉红星新闻记者,“35岁+”遇到职场门槛与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造成就业市场恶性内卷,劳动者只能趁年轻赚快钱,没有时间精力提高职业技能,导致人力浪费与人才断层。因此,要强化法律制度保障,明确就业年龄歧视判定标准,增加监管处罚可操作性,对各年龄段劳动者给予平等就业保护,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将年龄作为招聘、晋升或辞退的红线。对用人单位有形或无形的年龄限制的做法,加强劳动行政监察和群众监督,加大惩处力度。加强普法工作,引导劳动者运用法律保障平等就业权。

  如何打破35岁职场门槛

  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委员——

  加强对中高龄劳动者的就业服务,特别是针对受教育水平偏低、技能单一的中高龄就业困难人员,推出更多帮扶措施。

  建立畅通的职位晋升、岗位流通渠道,让各年龄段劳动者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机关单位应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探索放开公务员考试35周岁限制,推动形成尊重中高龄就业者的良好社会风尚和积极心理预期。

  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委员——

  部分行业盛行超时加班,对劳动者个人时间、身体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更青睐35岁以下的劳动者。这种以透支劳动者健康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应被制止。

  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采购经理李丰代表——

  除了对年龄有特殊要求的岗位,我所在的企业招聘时一般只考察劳动者的能力与资质,但就业市场上对大龄劳动者的歧视仍然广泛存在。有的企业甚至把对求职者的年龄“红线”提前到30岁以下。

  此外,代表委员还建议——

  加大反年龄歧视就业立法和执法监督力度。应强化法律制度保障,明确就业年龄歧视判定标准,增加监管处罚可操作性,对各年龄段劳动者给予平等就业保护,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将年龄作为招聘、晋升或辞退的红线。

  来源:中国小康网微信公众号综合央广网、红星新闻、新京报

  责编:武金洋

  审核:田苑淯颖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