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校应急语言教育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国内外发展环境愈发的复杂严峻,各种公共事件频发,应急语言的作用得到凸显。应急语言是国家在突发的公共事件中所需要使用的语言,是一个国家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体现了国家的治理能力。我国自2011年开始了国家应急语言服务体系的建设,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取得了重大的进步,逐步的明确了应急语言服务体系的发展规划与发展路径。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应急语言的服务功能还需进一步的加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应急语言教育的重任,构建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应急语言人才的能力与素质,为国家提供更多的高素质的应急语言人才。
在各种突发的公共事件中,无论是对外信息的披露、还是救援信息的交流、亦或是治疗方案的探讨等,都离不开应急语言的应用。可以说应急语言在公共事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的应急语言,指的是在危机环境中所采用的应急救援或危机沟通时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民族语言、方言、外语、手语等。应急语言学,英文名称为EmergencyLinguistics,作为新兴的语言学科,属于语言学的分支,主要由应急语言理论、应急语言应用和应急语言教育等内容组成。本文认为应急语言是相对广泛的概念,指的是在突发的公共事件中,用以救援的应急语言理论、应急语言技能以及应急语言意识等。应急语言的应用有着其特殊的场景,是一种特殊性的语言,对我国语言服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当前的语言文字教育过程中,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语言能力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完善我国的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发挥应急语言的重要作用。快速提高我国的应急语言能力,首先就必须为全体国民提供专业的应急语言教育服务,做好常态化的教学与实践工作,从而可以更好的面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语言既是多语种的语言教育,又是关于生命安全的教育,体现的是国家民众的素质教育水平。应急语言的教育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三方合力共同落实并推进,只依靠公共事件发生后临时的支援是不够的,高校要承担起培养优秀应急语言人才的重任,将应急语言教育纳入到高校的教育体系,融入国家通用语课程、公共外语课程及专门的应急语言课程,重视应急语言实践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对应急语言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建立应急语言人才培训基地,并将其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作为应急语言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应急语言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的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应急语言服务水平以及我国的社会治理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开展系统化教育的方向、培养人才的指向标,对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才有利于规划培养计划、完善培养内容、建立适宜的人才评价体系,约束人才培养行为。高校在培养应急语言人才的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以社会需求与学校定位为基础,深入分析行业、企业及应急语言服务对象的需求,总结应急语言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精准定位应急语言服务对象的核心需求,从而设置明确的语言和专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应当不断的提高应急语言专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构建科学合理的应急语言服务专业,制定清晰的应急语言人才培养机制,为应急语言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保障。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要谨记应急语言教育,语言技能是教育的核心,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只有快速精准的对语言进行转换与传递才是应急语言服务的核心内容,是完成监测救援等任务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因此,高校的应急语言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有两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即语言和应急服务,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专业知识与技能,强烈的责任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优秀的跨学科素养,高超的沟通技巧,出色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高超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紧急救援的知识与能力等,才是真正的复合型、专业型、应用型应急语言服务人才。
在应急语言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队伍的能力高低对人才培养的成效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高校应打造综合能力高的教师队伍,保证高校应急语言人才培养的效果。一方面,高校应积极的鼓励优秀教师发挥自身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的年轻优秀的教师重视应急语言的研究,为应急语言教学提供创造性的转向和创新性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对应急语言教师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对现有的师资力量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丰富高校应急语言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值得注意的是,加强高校应急语言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综合能力高的队伍,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各自的领域不计后果的揠苗助长,而是充分的发挥现有的教师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实现师资力量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以此来促进高校应急语言教育水平的提升,是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另外,高校要积极的组织应急语言教师进行培训、进修,使教师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单一人才向着复合型人才转变,为应急语言教学水平奠定基础。同时,高校要积极的组织交流讨论座谈会,加强应急语言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吸取优秀教师的优点与长处,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搭建完善的应急语言人才教学平台。
高校的应急语言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应该采用跨学科教育的模式。应急语言的特殊性导致其具备跨学科的属性,传统的语言学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应急语言教学的需求。因此,高校在应急语言教育的过程中,设置专业与方向之后,还应当采用专业课、选修课、社团、多语种、跨学科等方式开展实际的教学,其中的多语种包括手语、外语、方言等,跨学科包括医学、心理、传播、计算机等学科,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语言应用、转化、沟通等需求。跨学科的教学与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应急语言应用能力,提高高校的应急语言教学水平。其次,高校在开展应急语言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应用数字化教学模式。作为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数字化教学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工智能技术、VR技术的突破,为高校的应急语言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高校需要不断地探索数字化应急语言教学方法,尽快建设数字化的应急语言教材,构建符合教学需要的应急语言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平台。运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应急语言课堂教学模式,开发应急语言微课、网课资源,构建虚拟的应急语言教学场景,充分的发挥数字化技术对教学积极的促进作用。
应急语言的应用场景特殊,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语言学科,高校应当根据应急语言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自身教学条件的基础上,提高对应急语言实践教学的设置,对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进行比重的划分,落实并推进课外实践活动的进行,真正的发挥教学实践的效果。将应急语言实践教学分成课内语言实践、课内非语言实践以及课外实践三种形式。课内语言实践,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营造特殊场景设置相应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实践练习。同时,积极的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学生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课内非语言实践,主要培养的是学生除语言之外的其他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将学生分组,确定各自扮演的角色与任务,模拟相关的应急语言服务现场,提高学生应急语言服务综合能力。在这方面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邀请优秀的应急语言服务从业人员、专家、志愿者等与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应急语言的特殊性,导致其学科交叉的属性较重,高校应积极的鼓励应急语言专业展开跨学科的学习。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打造完善的虚拟仿真实验室,采用VR、虚拟技术等课程,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实践场景。对于条件相对受限的高校来说,第一要积极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第二是要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完成学生的实践练习。课外实践,高校应丰富学生的实践途径,引导与鼓励学生积极的到语言服务中心、外事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进行实训,参与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等。
高校在培养应急语言人才的过程中,应积极的拓展人才国际培养途径,以一带一路为例,应急语言服务者不但要有着应急语言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要精通外语,对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政治法律、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等有着深入的了解,这需要高校积极的开展国际工作,提高应急语言人才的培养效果。第一,高校可以与国外的知名学校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培养体系,增强联动机制,通过联合办学、交流学习等项目,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学习的机会。第二,增强高校的国际影响力,扩大留学生的招收规模,吸引优秀的人才到高校进行学习。建立海外留学生数据库,对留学生志愿者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第三,高校应当重视并积极推进走出去的国际发展战略。如苏大、清华、北大等高校一样建立海外学院,真正的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由引进向着输出转变,有效的推动多元化语言人才的培养。另外,高校应当积极地发挥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与、社会一起,建立长效的基础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发放相关的应急语言教材、网络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为一线志愿者、应急服务团队提供定期的培训,从而提高我国一线应急语言人才的服务水平。只有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应急语言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不断的提高应急语言教育水平,扩大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树立,提高应急语言人才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我国的应急语言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应急语言作为国家语言能力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国家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高校在应急语言教育过程中,应明确应急语言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应急语言教师队伍的建设,创新应急语言的教学方式与方法,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积极的开展人才国际合作培养机制,在不断地教学探索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足,从而提高应急语言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复合型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满足国家对高素质应急语言人才的需求,提升我国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彰显我国的实力。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虚拟现实技术辅助下商务口译沉浸式情境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HNJG-2022-0877);湖南工商大学2021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虚拟现实技术辅助下商务口译深度情境教学模式研究》(校教字(2021)22号)
(作者:陈卓,湖南工商大学讲师)
来源:光明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