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庄实验小学:让孩子自己打卡的学习任务

  编者按:近日,社会事业局在2023年教育工作思路中明确指出,做好亦庄新城教育规划,持续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其中,对于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内容进行了重点解读。“家长培训体系”、“五育并举”、“科教融合”、“优质均衡”等内容跃然纸上。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走进经开区的公立中小学,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了解经开区基础教育工作发展,寻找那份经开区教育事业特有的“亦城样本”。

  亦庄实验小学:

  “三方”教育在线结合

  让孩子自己打卡的“学习任务”

  将大数据引入学校课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育的教育生态。经开区北京亦庄实验小学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自主开发搭建学校在线“课程学习平台”。基于师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和技术提升,教学品质的效果逐渐被学生和家长认可。随着教师、学生、家长参与程度大幅提升,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也有显著向好的变化。在线课程学习平台是亦小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现个性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特色。

  亦小六年级劳动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讨论设计图的合理性

  “我觉得这个图纸并没有讲清楚,我们应该重新设计规划”。在亦小六年级的一堂劳动课上,同学们正在拿着自己的设计成果讨论着。

  其实,课堂讨论仅仅是学习任务中的一个环节,是学校“课程学习平台”的一部分。老师介绍,劳动课程非常需要家校联动,我们在“课程学习平台”上发布劳动任务,学习任务包括学习目标、成功标准、学习单及相关学习资源。孩子们可以在线上“打卡”学习任务,在线下课堂上进行讨论,实现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衔接。

  亦小课程中心主任张鑫介绍,这套课程学习平台凝炼了学校多年课程建设的积累和经验。平台帮助学校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物理屏障,将课程教学延伸到教室之外,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教学资源并加以运用,在学生学习资源获取、学习成果积累、学习成果分享、学习成果评估等学习场景发挥平台技术优势,与学校线下学习进行互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学习,形成学习场景全覆盖,从而实现完整的学习闭环。

  亦小楼道内被师生们布置装饰的一角

  丰富多样的学习任务

  学生自主选择“打卡”

  拿出手机,打开亦小课程学习平台的页面,一个个有趣的课程内容跃然眼前。《秋天是什么颜色?》、《我爱我家》、《从春天出发》、《逐梦世界杯》,这些看着就很有趣的标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眼球。学校课程中心张鑫介绍,这些都是学校老师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相关学科内容,自主设计的学习任务。

  目前,在学校的课程学习平台上,已经上架有100多个可选任务。进入学习任务,可以看到完整的课程介绍、学习目标和学习评估。学生可以根据任务要求,自行完成学习。任务不仅有必做和选做的差异,任务的完成形式也非常多样化,有的任务需要读写,有的任务需要听说,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将学习成果上传。上传后,可以清楚的看到任务进度条的变化,指导老师会在第一时间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反馈。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学习任务中不仅明确了任务要求,还将完成任务的成功标准设置成问卷,学生完成任务后可以进行自评。在一年级的亲子任务中,还有对家长的建议,通过亲子任务,为家长建构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线上学习任务与线下的学习任务同频,分为基础类学科任务,项目类跨学科任务,模块类自选任务。通过不同课程任务的要求,让学生逐渐进阶完成自主性更强,挑战性也更大的任务。学生如游戏一般完成课程学习,同时也实现了基础知识的认知到跨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

  亦小课程学习平台截图

  一份永久保存的成长记录

  亦小课程建设走到第10个年头,学校廊道中保留了很多毕业生当年的课程学习成果。学校的每个走廊,学生的学习轨迹都清晰可见。

  “我们希望为每一个学生都形成一份永久保存的成长记录,每一个亦小学子不仅能记录自己战胜挑战的过程,还能回顾自己亲历的一个又一个挑战。”课程中心张鑫介绍,从课程内容的设计,到最终呈现在平台上,所有的环节和步骤都由备课老师完成,平台为老师搭建了学习任务设计的脚手架。“老师们有时会找到学校的课程中心,提出自己的想法创意,寻求指导之后,会将设计好的学习任务上传。”在问到任务上线的难度时,张鑫表示:“任务上线的门槛不高,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评估及富有挑战的学习体验,我们会委托年级的课程首席教师、学科组长共同研讨和把关。

  每个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最终会形成一套完整的个性化学生电子档案。学习成果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进程,基于产品成果的量规评估和素养问卷评估,形成个性化电子档案和评估报告。张鑫介绍,对于最终学生课程任务结果的评价,也并非是老师一人说了算。课程评分要通过师评、自评、互评得出一个综合指数,才能最终形成评估报告。“这些报告是永久保存的,是孩子成长的一份记录”。目前学生个性化电子档案在一年级的试运行取得阶段性成果,本学期将面向其他年级推广。

  家长非常认可,“孩子的所有学科的老师都在这个平台上有开设学习任务,而且这些内容都不局限于学科知识,涉及到了孩子们从学习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们最终得多少分,我觉得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孩子回到家之后,家长和孩子也能在教学这个问题上形成互动,作为家长我很满意。”

  亦小楼道内被师生们布置装饰的一角

  经开区企业成果变成课程一部分

  对于孩子的变化,家长看在眼里。“有了这个课程平台,能够从小培养孩子自主习惯。”,“孩子每天回来,都拉着我,让我看着他做作业。周末我们全家去野外,摘一些树叶,观察一些小虫子,这些内容,平台上都有课程内容,孩子都十分愿意让我们一起参与打卡的过程。”

  学校2016级年级组曾经设计一个项目《我是低碳PD》,通过设计节水、节电、旧物循环等方案,帮助学校和家庭实现低碳节能。在组织参观了经开区的企业之后,学生们了解企业节能减排的方法,同学们结合家庭和学校情况进行节水节电和旧物循环的设计。很多学生经过考察,计算,思考,最终形成完整的低碳报告。

  在平台上,学生们的学习任务一目了然,在“成果广场”板块,犹如微信的朋友圈,很多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发到这里向全校师生展示。有自己完成的艺术品,有自己做的一顿饭,有自己摘抄的诗词,在这里宛如另一个校园,展示着孩子们在线下学校里不曾有的一面。

  谈到学校课程平台建立的初衷,张鑫介绍,一开始我们希望搭建一个学校和家庭联动的平台。学校领导一直希望能够更好的让家庭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之中。“经过几年的酝酿和搭建,目前平台基本上可以在功能上实现我们的设想。同时结合社会实践内容,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内容都能在平台上有所体现。”在亦小老师们看来,将大数据技术与教育结合在一起,这个过程是美好的。

  家长认为,相比较有的学校“给家长留作业”,亦小这套课程系统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内容对家长指导帮助很多。“我们家长也很想和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联动起来,使用的时候,能感受到老师的用心。而且对我们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老师也提前做好辅导。”

  亦小楼道内被师生们布置装饰的一角

  构建学生的第三学习空间

  使用当中,家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语文打卡任务,原来是文字和图片打卡,这样没有办法体现读写的过程,但是后来改进为可视频记录,这样老师就可以更直观的指导家长和孩子。

  对于未来的计划,张鑫介绍,亦小希望未来这个平台成为学生的第三学习空间,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构建个性的、自主的学习任务。学生们也可以个性化的自己去创设的学习任务。在功能上,亦小想把评估,比如一些学科的测验,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在技术上,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便利并探索AI智能技术,形成学生个性化报告的同时,并实时为学生提供提升的“改善处方”和源源不断的适切资源。

  走在学校之中,楼道里可谓“一步一景”,到处都是学生手工“搭建”的痕迹,那是历届的学生们和老师们一起完成的课程内容。“好莱坞走廊”、“纸房子”一个个别具匠心。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历史见证,学校最早的一批“小豆包”,如今已是花季少年,面对人生的新挑战,亦小曾在这些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下一份勇气与坚持。

  亦小楼道内被师生们布置装饰的一角

  来源:北京经开区社会事业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