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华:浓缩是精华,低调创高效
阳春三月,本该是赏春踏青的季节,山东省微山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徐军华却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除了疫情防控的压力外,身后还有不少家长追着他,要把在外读书的孩子转到他所领导的学校,一时成了他“幸福的烦恼”。
徐军华,1.85米的大高个,但与个头形成“反差”的是,徐军华为人谦逊、热情,做事踏实、低调。作为校长,他成功地解决了办学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使执掌的学校、集团爆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就微山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而言,该集团发展仅两年时间,现已拥有4个校区,分别为青山路校区(原微山实验中学)、南校区、北校区(原微山县第二实验中学)、璎轩校区(原璎轩学校)。同时,集团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获济宁市中小学“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山东省卫生先进学校、济宁市义务教育群众满意单位等称号。
微山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如何实现从“优秀生外流”到“幸福的烦恼”的蜕变?记者探寻了徐军华的办学思维密码。
低下身子,是为了让师生挺直腰杆
“兵无常法,水无常势。”长期在教学一线的徐军华有很多独特的想法,其一就是,希望孩子们能活蹦乱跳,有青少年该有的朝气蓬勃。为了这个“朝气蓬勃”,他可没少费心思。
传统的课堂,教师是主人,滔滔不绝,学生则处于从属地位,恹恹欲睡,课堂缺少生机、效率低下。这种局面必须改变,但改变谈何容易。
“从我做起,以点带面”是徐军华的第一招棋。改革先从他主抓的数学教研组改起,从教师精讲、学生精练开始,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起。要讲好课,教师就要精心备课,了解学情,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力争做到把鼓锤敲到鼓心。于是,教师的工作量陡增,从备课、指导学生预习,到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再到手写答卷进行考核检验,教师们开始了连轴转,随之而来的是埋怨声、质疑声、叹气声。而徐军华却从中看到了转机和希望,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思维空间大了,数学课堂日趋高效,有效的教学经验逐步推广到其他学科。
浓缩就是精华。身为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的徐军华十分注重每堂课和每分钟的“含金量”,提倡向单位时间要效益。自担任集团总校长后,他首先采用“缩短课程,精兵简政”的办法,把一节课45分钟改成了40分钟,每节课教师讲授的总时长不得超过15分钟,剩下的25分钟全部留给学生。而后,徐军华和教研团队又提出了高效学习的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不结对学;能结对学习完成的,不群学;能群学完成的,教师不参与辅导。引领教师们从放手到放心,从把控到合作,从主动到互动,“小学生”成了“小先生”,成效显著。
高效课堂让教师们经受了“高难度”。以前整堂课教师可以滔滔不绝,现在是“鲜鱼水菜,现炒现卖”,这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还要有灵活多变的应急能力,不然就容易被学生问住。为此,不少教师课前先设定问题,相互提问、相互解题,反复“模拟排练”,苦练教学“基本功”。经过角色转变,教师们的教学能力、视野格局都有了很大提升。2021年,集团南校的张娟娟等八位教师先后获得“济宁市优质执教者”称号。
2020年8月,微山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成立。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本来是件好事,但如何把4个不同的校区拧成一股绳,考验着徐军华的谋略和智慧。
纲举方目张,形散神不散。在集团管理上,徐军华坚持“管理思想统一,教学模式统一,评价机制统一,分配方案统一”的原则,既区别对待,又“一碗水端平”。集团每个月至少召开一次四校区的阶段性总结会,加强集体教研,同时以南校区和青山路校区为龙头,组建南校区和璎轩校区、南校区和青山路校区、青山路校区和北校区这三个集体备课阵地,严格按照有效课堂的十要素和七环节,实现思想共通、资源共享、智慧共融。此外,集团制定了《教学质量考评办法》,实行量化同等、同级、同待遇;制定了《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体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原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使得整个集团风清气正,团结向上。
闹中取静,退一步以进十步
静以修身,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徐军华每天在四个校区奔走繁忙,为各校区排忧解难,工作量、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是他从没在哪个校区发过火、没在公开场合批评过任何一位教职工,他的谦和安静与担当奋进感染了身边很多人。2021年9月,集团有几位以前不愿代课的老教师主动提出来多挑担子,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答道:“徐校长一人顶上几人忙,咱们再袖手旁观,从心理上说不过去啊。”
在充分了解四校区校情的基础上,徐军华提出以“勤·实”作为集团的文化核心,即用勤奋做事说话,用实际成效证明。集团党总支制定了“三领聚力,目标认领”工程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支部领航”品牌创建活动,寻找身边“务实卓越实中人”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优秀党员示范课活动,积极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通过“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整个集团呈现出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局面。在徐军华的带领下,四位执行校长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带课、任班主任;中层干部每人都身兼数职,满课时带课,个个精神饱满,干劲很足。
静能生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徐军华深知,静下来沉淀、学习是教师的重要品质,他要求每个老师都把“充电”当做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金刚钻”。徐军华身先士卒,带头进修、学习,自学了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课程,并制定了一系列教师自学计划和奖励办法。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集团每学年都会举行集团大赛课,统一赛课方案和标准,进行量化评价,评优立标。各校区的“青蓝工程”、全员公开课、同课异构等活动相继开展,为教师成长提供广阔平台,引领教师们努力实现自己的教育价值。2021年刚走上讲台的张楚瑶,一学期听取成长导师和其他教师的课不下40节,她本人被全程指导的课有16节。她说:“第一次讲汇报课时紧张得要命,现在无论是讲公开课还是推门督课,我都有信心上好。”
静待花开,润物无声。叶圣陶先生讲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徐军华深知其中蕴含的道理。他认为,教育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马拉松,教育人一定要有定力、耐力和毅力,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本质。2021年4月,有一位教师来找徐军华诉苦,说班上有一个“闷葫芦”,很难打开他的心结。这个学生名叫小磊,父母外出打工,平时由爷爷、奶奶照看。小磊性格内向而倔强,一旦谁惹恼了他,他定会不依不饶,弄个地动山摇。班主任找他谈了多次,总是能管一阵子,但时间一过,依然如初。徐军华听说后,让该老师不要着急,他认为,万事万物相生相克,总有解决的办法。而后,徐军华利用吃饭的时间找到小磊,以闲聊的方式,耐心倾听他的需求,理解他的难处。原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小磊一直处于压抑状态,加之同学起绰号伤了他的自尊,他才选择用“暴力”来反抗。交谈中,徐军华发现他对“端鼓戏”感兴趣,于是鼓励他报名参加培训班,并利用中秋节、春节等节日上门家访,同他的父母见面。经过半年的努力,小磊的脸上终于绽开了笑容。现在,小磊不仅学习成绩稳步提高,还成为校内外演出“端鼓戏”的主角,和同学的关系也日益亲密。谈到自己的转变,小磊衷心地感谢徐校长这个大朋友给他的指点和帮助。
为了促进集团校差异化、多样化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优质化教育需求,在组织发动四校区抓好“两操一课”“师生拔河比赛”常规活动的基础上,徐军华鼓励各校区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南校区的“你笑起来真可爱”课间韵律操、“爱自己”心理辅导课,璎轩校区的“红歌比赛”“君子礼仪”,青山校区的每周的“第二课堂”,北校区的“励志远足”,彰显了四校区各自的魅力,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张弛有度,在弹性空间弹奏幸福协奏曲
2020年2月,徐军华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学校的“贵宾室”改成教职工活动室,并为活动室配上了茶水和饮料。慢慢地,活动室热闹起来,人来人往,交流思想。活动室的负责人笑言:“人太多了,茶叶喝得太快了。”徐军华则表示:“茶叶没了,可以花钱再买,但人心失了拿钱是买不回来的。”多年的管理实践经验使徐军华认识到,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带教师队伍,不仅要有刚性,更重要的是要有弹性,让教师们在弹性的空间弹起幸福的协奏曲,尽情享受生活和工作的乐趣。
微山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教师确有特殊任务的,可以调课或者休息;到下晚自修的时候一律关灯,不准加班;教师们有特殊难题的,可以随时随地找到徐军华,徐军华也会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校长信箱收到的问题一般都不会过夜,等等。
徐军华还随身携带一本记事本,上面记着的大多是集团教职工们的“家常琐事”,哪些已经解决、哪些正在解决、哪些还要协调其他部门,徐军华都一目了然。为家有高考生的教师开绿灯便是他的暖人举措之一——有位女教师的孩子面临高考,压力较大,徐军华深知此时家长陪护的重要性,便对她说:“先顾好孩子,工作的事可以放一放。”并在工作安排上让她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最终,女教师的孩子考取了心仪的大学。提起此事,该教师至今对徐军华充满了感激。
少管,是徐军华带团队的又一特色。他认为,身教重于言教,领导人更多的是要让魅力大于权力,要善于“无为而治”,该管的一着不让,不该管的也要当好“甩手掌柜”,充分信任教师,让他们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2021年,青山路校区承办微山县首届创客节,徐军华采取“重点点拨,过程不问”的办法,放手让年轻人开展工作。在徐军华的精准组织下,创客节有声有色,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对于四个校区的日常管理,徐军华更是大胆放手给四位执行校长,只要是校区发展需要,要人给人、要物给物,从不强插手、硬要求,但当校区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时,徐军华一定有求必应,冲在解决问题的最前沿。
“树低成材,地低成海,人低成王。”高个子的“低调”思维,充满着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和敬畏。徐军华,把教育当作艺术,把课堂当作沙场,以柔克刚,登高望远,将美好教育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 END —
来源 | 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文 | 王俊文
编辑 | 周丽
设计 | 朱强
统筹 | 周彩丽
视频推荐:
征集|“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
《教育家》发起的第二届“寻找大国良师”公益活动近日启幕。活动分为三部曲:
1.征集“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
2.出版《大国良师的样子》丛书
3.推选“大国良师”
活动截止至2022年底。依据评选标准及参与要求,推选出10位“2022大国良师”,授予“大国良师”称号,每位“大国良师”将获得主办方提供的成长奖励基金10万元(税前)。
2021年11月—2022年6月,开展“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征集活动。
征集要求:参与活动的教师,撰文讲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成长故事。以第一人称撰文,体裁为叙事散文,字数在1000字左右。要求故事真实感人。文章择优刊发《教育家》杂志、《教育家》杂志新媒体、学习强国等平台。
参与方式:在“光明教育家”App“寻找大国良师”专题页面提交申报表及教师自述的“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申报表及“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需同步提交)。如仅参与“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征集活动(不参与“寻找大国良师”活动),将文章发送至邮箱xzdgls_jyj@163.com,文章中注明学校、姓名、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