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民长篇历史小说《商山四皓》评论选
从画到文的艺术叙述
文/韩鲁华
王家民先生是一位画家,但对于长篇小说艺术也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与探索,对于历史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解读。《商山四皓》首先于故事构架上有着自己的思考。总体来看,采取宏大历史叙事的方式,展现了从秦到汉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风云图景,历史的自然建构与发展,便也就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基本故事情节构架,或者叙事的历史生活背景舞台。就其历史人物的生活及其发展而言,则是从故乡的学习立志到朝野施展人生才华,再到归于山野,亦即从入世到出世的人生历程。
朝代更替时代转换,那都是有着重大历史故事的时期。因为这样的时期极易于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生活图景,更易于表现社会历史建构与发展变化的价值意义,所以在对于历史的文学书写之中,表现时代变换朝代更替的也就成为诸多历史小说创作的选择。这是一种宏大的历史叙事。进而需要探究的是,在这种宏大历史叙事的背景之下,怎样去叙写历史生活,这就有着不同的艺术选择。给我的感觉是:商山四皓作为历史人物之所以能够留下来,似乎更重要的不是他们在秦灭亡的过程中如何力挽狂澜的作用,而恰恰在于避世退隐。在《商山四皓》中,作者所要尽力开掘的内涵,恰恰是这种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意义。
从作品的叙写中可以看到,四皓或直接或间接介入到秦汉交替的政治争斗过程之中,但从艺术表现的目的来看,似乎更想体现的是他们如何从积极入世而终归出世。尤其是在汉确定太子之事上,他们入世风光无限后,并没有丝毫留恋繁华的生活,却义无反顾地重回商山,继续隐于世的生活。这可能更能体现四皓的文化人格力量及其退隐文化的内涵。作家于这方面的笔墨不是那么的波澜壮阔,但却更具生活的意味,尤其更具日常生活韵味。在我看来,觉得更具文学艺术意味的恰恰是这些生活化的叙写。这就是蕴含于四位哲人身上的深厚文化蕴涵。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社会人生价值的体现,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一种文化精神与文化人格力量。与其说他们是在救世,不如说他们是在创构一种山隐文化精神的文脉。
实际上,《商山四皓》于总体艺术构架上,形成了两条叙事线索:社会时代生活演变与历史文化延续。而后者可能更具有文学艺术的意味。当然,这部小说,许多人物的刻绘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夏黄公崔广四位主人公自然不必说,跃然于纸上。
最后还需要提到的,就是王家民在《商山四皓》的创作上,商州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以及商州的山水等,对于他的滋润是极为深刻的。在艺术创造上,受中国古典小说影响,《商山四皓》读起来如此的流利酣畅,背景宏阔展现,人物刻绘下笔如刀刻等等,虽然与其画家的艺术气质有着内在关系,但也不能不说,他亦深悟着古典小说艺术的三味。
(作者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文学院原副院长)
呼出四皓复照商山
文/张念贻
在陕西,宝鸡有“横渠四句”,宋代大儒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渭南有“四知先生”,东汉廉吏杨震所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蓝田有师从张载的一门四进士“蓝田四吕”;商洛有师从荀子的“商山四皓”。相较前两者的妇孺皆知,后两者却是近乎被遗忘的巨大存在。
王家民先生的长篇小说《商山四皓》,以对话千载的勇气完成了一次“喊山”之举。呼出“四皓”这样一组中国历史上处于秦始皇与汉高祖两大显赫帝王之间的传奇人物,有关四皓的史料与传说,历代不乏著书立说者,但多少有些语焉不详、形象苍白,在小说描述的历史场域中,四皓人物既生动鲜活又个性鲜明。林泉高致,超然物外。
莫道商山文脉深,风追四皓惟此君。一位秉持传统笔墨的画家,在其年逾花甲卸去繁冗之后,回归赤子之心,历时十载,以文学艺术的方式完成了对先贤与母土的一次深情致敬。就像是《圣经》里的《出埃及记》,商山四皓的一度“出商山记”,两度“入商山记”,由拥戴秦始皇到萧然离朝“护书”而隐,到拒绝汉高祖刘邦,再到辅佐刘盈扶危汉室于即倒,携手稳定了汉初政局后又悄然离去……四皓的抉择给历史留下了值得深思又耐人寻味的谜团,仿佛重重迷雾,有人称道,更有人不解其“护主”之举,善于翻案的杜牧诗曰:“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对此,历代史家学人不无质疑。历来成王败寇,谁会替代“四皓”回到人之本、家之本、国之本?“四皓”的源流根本何在?音容笑貌何在?言谈举止何在?传奇故事何在?
长篇历史小说《商山四皓》的可贵处在于,从血脉深处生发的情感认同,并借助这种强大的情感认知,再现了四皓身上“愚、神、刚、正”的人格力量。在庙堂与江湖之间,围绕四皓铺开的关系大网,从伦理争辩到良言劝善,或疾或徐,或张或弛,却总有一种家国情怀与热血情结熔铸其间,尤其是细密织入的或血泪,或英武,或旷达的历史人物及重要场景。凡此种种,积细积微、至情至性,是大开大合的大争之世大显大隐,既是浓墨重彩的一曲浩然长歌,又是打马绝尘的一抹远山淡影。
王家民先生笔下的商山四皓,化山为神,卧松饮雪,成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高山峡谷,如虹飞瀑,入潭成溪,汇流成海,涤荡人心。呼出四皓复照商山,山高月小,依然如炬。商山四皓堪称中国历史“千年雪翁”,雪落千年,光照亦千年。
(作者系陕西画报社创意总监)
历史浪漫的形象表达
文/李志慧
《商山四皓》描写的历史跨度是战国末年至西汉初年的故事。在此中国纪年史的重要时期,揭开了封建社会的序幕,诸侯列国皆着手变法,唯秦国经变法图强,远交近攻,统一六合,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经楚汉之争,刘邦建立西汉,经惠帝过渡,至文景之治,终有汉武激扬大汉雄风。
作品所选题材很有意义,对读者形象地感知这段历史极有价值。故事讲述以商山四皓为线索,展现出这段风云激荡的历史,将历史的真实性与文学的形象性,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就历史而言,作者坚持真实性,所写内容取自《战国策》《史记》《汉书》等正史,许多段落即如李斯入秦、韩非被囚、张良锤击博浪沙、荆轲刺秦、沙丘之变等,可从《史记》的《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诸多篇目中找出原文。作品有正史之实,无戏说之嫌。
就文学而言,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和形象化、细节性的叙述,即如商山四皓虽然正史记载不多,但作品对四皓的太湖擒凶、求学兰陵、携书入秦等少年经历描写得细腻生动;对韩非子与李斯的纠葛、入秦面见秦王等微妙的心理活动揭示得真切可信;对荀子的性恶论及教育思想、商鞅垦草令的形成及其感情描写不落俗套;对汉初政局稳定及汉承秦制的故事化描述别出心裁等等。总之,作品纵向取材,脉络清晰,线索分明;横向展现,视角开阔,内容丰富。作品语言精炼严谨,将书面语与口头语、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较完美地融为一体。
四皓高风远,商山文脉长。《商山四皓》是一部文化内涵深厚、无愧历史、不负读者的好小说。
(作者系西北大学教授、文学院原院长)
大家谈
长篇小说《商山四皓》,是在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美丽的土地上诞生的又一个花朵。商山四皓,大而言之,是中华民族的担待和责任感的结合;小而言之,表现了商山这块土地上的文化人格,与世无争归隐深山,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他们都是好样的。
——萧云儒(文化学者)
王家民先生是著名画家。长篇小说《商山四皓》,写的是秦末汉初在商山隐居的四位奇人、四位名士的故事,这部小说是古代的名士和当代的名士的一次跨时空的对话。这部小说的构成也非常奇特,尤其是与美术、音乐作品的合体,因此我认为它是一部奇书。我向大家特别推荐。
——李震(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王家民先生恰好就在四皓的隐居地商山长大,所以在这部小说里面他描绘了美好的山里的风光,也是他家乡的风光、田园和人物。小说人物鲜活生动,可以看出来他像作画一样,把他所熟悉的人物用作小说的原型,值得一读。
——方英文(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以长篇小说的方式书写四皓、传播四皓精神,王家民先生是古往今来第一人,这次书写可以说是穿越两千年时空的一次精神访谈和交流,可以说是一次对前人已有的四皓阐发、四皓书写基础之上的新的拓展。这也是他作为画家的一次跨行作业的艺术冒险。在这次书写中,王家民先生桑梓情结、家国情怀、艺术的想象力、人生的某些体验和认知都共同发力,从而建构起了这部小说的艺术具象。
——刘炜评(西北大学教授)
王家民先生不仅是在为商山四皓树碑立传,也是在为我们商洛的这片土地树碑立传,更是为中华传统文化树碑立传。我们都是受到商山四皓精神深深影响的一代文人,我相信这本书会和商山四皓一样,和商山四皓的风气一样,能够慢慢地流传下去。当时就有一个想法:这本书应该摆在商山四皓的陵墓旁边,成为商山四皓又一块文字的碑石。
——陈仓(鲁迅文学奖得主)
商山四皓这个题材古老又深远,作者以小说的形式表现四位老人功成身退的事迹,这在中华人文精神中是有价值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在历史上留下来的记载不多,作者用充沛的想象、推理、虚构丰满了这个故事,使它的文化意义更具象、更准确、更形象、更具传承意义。
——孙见喜(著名作家)
商山四皓是商洛的名片,在家民的家乡丹凤,有两张名片,一张是商山四皓,一张是贾平凹。家民把这第一张名片,生动地用文学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是商洛文学乃至陕西文学的一个重要收获。
——鱼在洋(商洛市作协主席)
王家民《风云际会》
王家民 《风云际会》 纸本水墨
45cm×68cm 2021年
王家民《仁德化民》
王家民 《仁德化民》 纸本水墨
45cm×68cm 2021年
本文选自2023年3月22日《文化艺术报》
责?编 | 王越美
审 核 |?吴汉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