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 | 小城咖啡里的“大世界”

  1989年,雀巢咖啡一句“味道好极了”的广告语,配上标志性的红色马克杯,开启了中国人对咖啡的认知。

  时至今日,在中国各大中小城市,喝上一杯咖啡早已是稀松平常的事。但如果在小县城,要想喝得上,且能随时喝上,却不一定容易。

  不过,在青田却不一样,喝咖啡是当地百姓最日常的生活。在青田249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50多家咖啡馆保持着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几口喝完一杯,这也让青田人对咖啡的体验,变得尤为超前。

  日均饮用咖啡1.5万杯、年均消耗咖啡豆80吨……常住人口不到60万的青田,不产一粒咖啡豆,为何处处咖啡袅袅生香?青田咖啡,留住了什么?

  一

  很多人认识青田,是从一杯意式浓缩咖啡开始的。

  在青田,几乎没什么连锁的商业咖啡,多的是小小的独立咖啡馆,安扎于望得见风景的商圈闹市,入驻在远离喧嚣的深巷居民区,“在生活的漫漫中调和匆匆的早C晚A”。

  所谓“早C晚A”,“早C”就是早上喝一杯coffee(咖啡),开始一天的工作;“晚A”就是夜幕降临之时,需要alcohol(含酒精的饮料)来结束这一天。

  青田咖啡的醇香,吸引着各地咖啡爱好者“寻味而来”。据不完全统计,在小红书平台“青田咖啡”的相关搜索中,笔记超过2500篇。

  与很多地方不一样的是,青田人喝咖啡没有人群之分:

  比如,一批回国安享晚年的老华侨,会在早晨准时出现在咖啡馆里。于他们而言,每天入口的第一杯意式浓咖,或许可以慰藉半生风尘;

  空闲时,城郊的一些老人,也喜欢踱进咖啡馆。即便这辈子从未踏出国门,但他们的味蕾也早已习惯了咖啡的味道;

  如果你来到青田,青田人招待你,端上来的不是茶,可能是一小杯浓郁的意式浓缩咖啡,而后道出诸如“浓缩咖啡上面那层油脂,其实是二氧化碳”“据说咖啡是由一位牧羊人发现的”等冷门知识;

  在自驾途中或是户外运动,青田人也需要一杯咖啡。若“咖啡瘾”犯了,他们会将随身携带的咖啡粉倒入矿泉水瓶中,轻晃几下,一口饮尽。

  正是这份平实、朴素、充满市井烟火气的欢喜,让咖啡文化在青田的活跃和延续,有了更多的底气和可能。

  二

  源自西洋的舶来品,为何漂洋过海,在小山城青田落地生了根?

  且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300多年前。

  据1935年英文版的《中国年鉴》记载:“在十七、十八世纪之交,就有少数国人循陆路经西伯利亚前往欧洲经商,初期前往者,以浙江青田籍人为多,贩卖青田石制品。”商人的开拓性和冒险精神,让青田人开辟出一条别样的出国之路。

  青田人首个出国高峰期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3万多人一骨碌往国外跑”。第二个出国高峰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青田人大多靠一把剪刀、一把理发刀、一把菜刀闯天下。

  出国的青田人吃苦耐劳,象征“力量与热情”的咖啡,成为他们入乡随俗的生活方式,也帮助他们在劳作之余提神解乏。用老华侨的话说,“30毫升,一口喝下,力气又生出来了。”

  上世纪30年代起,青田华侨开始用皮箱将来自产地的咖啡豆、咖啡机、咖啡壶作为日用品、伴手礼带回青田。初尝咖啡的青田人爱不释手,咖啡文化氛围也从当地百姓家中一点点积攒而成。

  38.1万青田华侨生活在146个国家与地区,世代遵循着相同的生活路径:“国外创业、回国投资”。于是,当年“背着石雕闯世界”的青田华侨,又带着“全世界”回来了。

  与此同时,咖啡馆也慢慢在青田聚集。

  1991年,青田街头出现第一家咖啡馆。不过,当时的冲泡方式传统而单一:选用精心研磨的上等咖啡粉,加入热水手工搅拌,待粉末慢慢渗透,浓郁的咖香便轻而易举地闯入感官体验。

  在数十平方米的咖啡馆里,归国老华侨用咖啡分析问题、追忆过去,而更多的青田人开始区分不同产地精品咖啡的特点、探究真正的咖啡是什么味道。尽管当时每杯售价达5元,但咖啡馆仍常常挤满了人。

  很快,在沿着瓯江的临江东路上,咖啡馆的招牌相继亮起。

  从第一家到100多家,青田只用了不到10年;从2015年开始,每年新增30多家咖啡馆,直至300多家……咖啡馆以一种低调平和的商业姿态,安静地席卷青田人的生活。

  三

  显然,智慧的青田人不止于此。青田人对咖啡的深情里,还藏着另一片蓝海。

  在品尝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后,他们选择另辟蹊径。于是,浓度更高、味道更醇的“青田咖啡”便从舌尖百味中脱颖而出。

  2020年,在第三届青田侨博会开幕式上,“青咖LOGO”正式发布,咖啡名正言顺地扛起品牌培育大旗;2021年,丽水首条拥有正规生产资质的咖啡豆生产线在青田落地投产,从此咖啡产业链迈入纵向延伸;2021年,青田举办第二届国际咖啡博览会,200多家国内外知名咖啡企业、1000家专业采购商蜂拥而至......

  如今,青田咖啡从业人员超过7000人,仅咖啡馆年营业额就达到8000多万元。每年11月,当临江路上银杏满目金黄、龙津公园里暖阳和煦温和,咖啡音乐节便如期而至。醇厚的咖啡,碰撞着滚烫的音乐,“青田又一次来到世界面前”。

  青田咖啡,连接世界,靠近山水,也拥抱人群。

  没有大城市的狂飙与喧嚣,这里的咖啡文化一路下沉,这便有了乡村咖啡馆,“一眼望生态,一杯读风光”。用诗人郭力家的话说,叫“人生转场”。

  当乡村有了咖啡馆甚至咖啡产业,是种什么体验?

  年轻人不用“逃离乡村”,就可以拥有“北上广深”同款“朋友圈”;一批批在城里工作的人,更喜欢回家了,因为乡村不再是从前模样,反而成为他们追逐的“诗和远方”;远道而来的游客,也会奔赴乡间“喝一杯”……

  “藏”于山水之间的咖啡馆,更像一个个精心挑选的乡村美学符号:有的设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废旧水磨碾米坊改造而成的民宿里,有的坐落于全省最美绿道的露营基地中,“一边是满目翠色,一边是无敌江景”……在乡村野趣中,人们品味一杯青田咖啡,感受山水气韵。

  作为一种场景化的旅游新业态,建在乡村里的“村儿咖”如同一个个连接点,串联起周边的景区、田园、花海、民宿,创造出更多的“第三空间”,让乡村的样子更立体了。

  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青田,咖啡呼应这座小山城继续生长,留住回味和人心,于小杯盏中装下“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