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身上的长衫 人们心中的辫子 以及大学生的就业难题
#媒体人周刊#
孔乙己身上的长衫和人们心中的辫子,是很具象征意义的事物。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因其放不下读书人的体面而一直穿破旧的长衫,也因为一直穿长衫而不能向穿短衣的闰土那样自食其力,并因此陷入终生的窘迫。借孔乙己困顿潦倒的一生,控诉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和八股文对人的束缚与毒害。
从某种意义上讲,孔乙己是受害者,并非加害者。他既可怜,又可恨。因是受害者而可怜,因为没用双手养活自己还要去偷而可恨。
“民国怪才”辜鸿铭对嘲笑他仍留辫子的北大学生们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君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意在回击剃掉了辫子,仍在心里持旧观点的人。
辜鸿铭虽不可与鲁迅先生同日而语,但他关于辫子的言论,颇有几分道理。
至今,有些保守落后的思想往往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长衫,像无形的辫子存在于一些人的心中。比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是为了做官光宗耀祖、做工人农民是回到底层没文化没出息等等。
身上的长衫是有形而显而易见的,心中的辫子是无形而难以察觉的。身上的长衫因其显而易见便容易脱下,心中的辫子因其难以察觉所以很难剪掉。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民生痛点,事关千万个家庭。
不少大学生因就业艰难和孔乙己的遭遇产生共情,发出很多感慨。
有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将有1158万高校毕业生找工作,为历年之最。他们的学业因三年的疫情大受影响,步入社会又要面对疫情导致的格外艰难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们肩负家庭希望、怀揣美好理想抱负走入社会,但找一份满意的工作谈何容易,心中难免困惑、焦虑、迷茫!
大学生因就业难而发一些议论,不应被喂毫无营养的毒鸡汤,也不应被批评和呵斥,而应该予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但有的推波推波助澜的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认为知识改变命运,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非体制内不可,进企业的话至少是白领而不是蓝领,是管理层而不是普通职工。
从就业形势的角度来讲,全国公务员的公务员岗位700多万,事业编岗位3000多万。每年退休的公务员不足二十万,每年大学生与非大学生比例,事业编不到一百万?空出的岗位连毕业生总数的零头都不到。注定有上千万毕业生要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甚至要像有人说的那样去打螺丝,去从基层做起。三年疫情加上欧美消费市场低迷,很多企业没有订单不好过。个别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也会存在。这是客观事实,不会因为心理不接受、发几句议论就能有所改变。
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讲,大学教育早已经不是社会精英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早已经大众化、普及化,大学同样是培养实用人才的地方。高等教育是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训练的综合。
随着大学自99年以来持续扩招,每年大学招生人数已达到1000万。2000年后出生人口维持在年平均1600万左右,2021、2022年当年大学入学人数1000万,入学率已达到62.5%。也就是说,100个大学年龄段的青年人中,就有62.5个大学生。
大学生还算是天之骄子吗,还是精英吗?只能说,精英论是几十年前的观点。现在的现状是,精英多出于其中,但其中大部分不是精英。我觉得高素质就业者的称谓更为合适。
这就是经过教育的内卷、经过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才进入高校的毕业生们面临的就业基本现状。
那么孩子们因此就没必要去努力读书了考大学了吗?当然不是,收入和学历高低是成正相关性的。
下面这个图表,是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在2021年对全国19个省市在内的39所高校6月后的高校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之后统计出来的数据。
很明显,毕业生收入水平与学历有很大的关联,即学历越高平均收入越高。特别是博士生的收入,表现的十分亮眼,博士毕业生平均薪资水平在14823,其中研究生收入水平也不低,是10113元。而本科与专科收入水平与博士、研究生水平差距明显。
有人可能会说,像马云这样的大佬,一个本科师范生,能领着许多博士研究生工作,学历和挣钱能力没关系。
那我只能和你说,你不用读书,也不用工作,天天去买彩票就好,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中五百万。不要把小概率的孤立事件当成普遍规律来认识。
并且,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就业挣钱。就像活着必须吃饭,但活着并不是只为了吃饭。读书求学是一个完善提升自己的过程,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自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我们掌握更多的选择主动。
孔乙己的自身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现实及时转向,看似长衫的问题,实则是心中那根“读书人高人一等”的辫子在作祟。
高校毕业生和家长们也要认清形势,顺势而为,不要让心中天之骄子的辫子束缚了自己的行为。
鲁迅先生曾写到,“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希望经过三年疫情考验的青年们,知识、青春、热情是你们最大的资本,请直面困境,勇敢去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