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最热小说《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小学版》,评价极高!

  今日推荐:《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小学版》 作者:韩笑。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六章好妈妈一定要知道的常识

  2.鼓励孩子对美的追求

  当孩子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后,他们开始有了对美的追求。他们开始讲究穿戴,开始注意发型,开始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这时外界的氛围对其心态影响较大。如果别人说他(她)穿得合身,说他(她)的身材好或发型很酷,表面上他们肯定显得挺不好意思的,但内心却很是乐意于此。当然美不仅仅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内在美。内在美主要是思想素质问题,包括对祖国的热爱,对父母的孝敬,对别人的尊重,对社会秩序的遵守,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等等。这都非一日之功形成的,需要成人的时时指正,并有效地激励他们追求美。

  3.对孩子意志力、勇气、自信心的赞扬

  爱迪生说:“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好多人具有一分天才,可是为什么他们还是不曾成功(即使他们也付出过汗水)?就因为他们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本来要九十九分汗水,你付二三十就是九十八分也不能成功,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行。

  孩子们就像一块未被雕塑的美玉,好父母总能看到这块玉身上的可塑之处,然后把它变成世上最美的玉。

  在比较中发现孩子的进步

  写给妈妈的话:

  在比较中你会发现孩子的进步,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提出更适当的更高的要求,使孩子更快进步。比较中激励孩子可以使孩子做得更好,对自己抱有更强的自信心去迎接明天的挑战。

  【生活案例】

  小王说他孩子:“上次你语文才考了73分,这次一下子蹦到80分,我女儿了不起,进步真大呀,真让爸爸高兴。”这时她女儿见爸爸这么高兴,又夸奖她,兴奋地说:“爸爸,这次发挥得不好,下次我考个85分给你看看。”女儿能这样说,说明小王的话已生效,剩下的就是她女儿向85分的奋斗过程了。

  有些父母就对孩子要求过高,不仅不懂得赞美,反而大加责备。一个孩子说:“上次我数学考了98分,全班第一,妈妈很高兴。可这次我只考了89分,得了第四名,妈妈狠狠地骂了我一顿。这次题本来就比较难嘛!再说我也不可能保证次次考第一吧。”在这儿,这位妈妈就陷入了教育孩子的误区,没有用比较激励法,只看到孩子分数、名次的稍微下降,没注意孩子思维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

  【应对策略】

  我们看什么事物都得有个参照物,你才能对其加以判断。“是”是“非”的参照物,“远”是“近”的参照物,“美”是“丑”的参照物。我们激励孩子也同样需要参照物,需要加以比较,这才能显出他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后退了,是成熟了还是一如往日。

  我们这里所说比较中激励孩子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

  1.和艺术作品中的孩子或成人进行比较

  “艺术源于生活”,虽然有其夸张的一面,但亦是脱离不了生活的。艺术品中的人物大多是虚构的,有的近乎完美,有的一无是处,但这并非无法比较。我们可以取其中的一个点或一个面就行了。

  许多好的影片和书籍不知使多少人为之振奋。影片和书籍中的英雄人物也不知不觉成了人们比较的对象。如《小兵张嘎》中张嘎的机智、勇敢,《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大无畏,《雷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以及后来的《焦裕禄》等。虽然他们做出了令人们敬佩的事,但他们身上的优点并不是被他们垄断了,可能千千万万个人都拥有,只是没搬上荧幕而已。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种优点往往在纯真的孩子身上体现得更明显。

  当你的孩子做了一件帮助他人的事,你可以拿雷锋做他的榜样;当你的孩子面对挫折不屈不挠时,你可以说他有保尔的钢铁意志;当你的孩子为了失学儿童而砸碎自己心爱的储蓄小动物,你可以拿其壮举与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相比。你觉得这话说得有些夸张吗?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儿童有一种特强的模仿力。你既然把他们比成英雄,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个英雄,做什么事都得拿出点英雄气概来,不知不觉地会去模仿英雄的为人处世。就像一个班集体中的班干部一样,你是班干部,你就得带头,做出榜样,让人服你。

  2.同现实中的人进行比较

  不管怎么说,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总不如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当你还小时,你父母也许常对你说这家的孩子乖,那家的孩子学习勤奋等。当时你有何感想,你是否觉得那家的孩子真的那样呢?不,你肯定会想,那家的孩子不乖的时候你没看到,乖的时候恰恰被你发现了。这样对孩子产生了好的效果吗?但如果你说,我家儿子最乖了,都知道自己收拾房间了,邻家孩子就不如你,房里乱糟糟,让他父母每天累得……这时你的孩子的虚荣心(或叫上进心吧)会使他们想得到更进一步的激励,说不定明天就开始帮你扫地、做家务了,以证实他的确比邻家某某优秀得多。

  3.同孩子自己进行比较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他们不再问“麻雀知道它们叫麻雀吗?”“电视机吃不吃饭?”这类问题,他们开始问你怎样对待老师、同学,怎样整理好东西,怎样做饭等问题,这说明他们开始懂得要独立生存了。这提问的本身就是值得大加称赞的,说明孩子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个时候你还有理由保持你的“金口不开”,舍不得夸赞孩子的进步吗?

  发自内心地予以夸奖

  写给妈妈的话:

  发自内心的夸奖可以起到鼓励孩子的作用,让他们觉得倍受尊重和有价值。发自内心的夸奖能让孩子肯定自我、尊重自我,进而发展更完美的人格。

  【生活案例】

  案例1:

  露露8岁的时候,有一次,一个人在家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妈妈一回来,就说:“哇,是谁这么勤劳?把屋子收拾得这么干净!”于是她就从门后边站出来。妈妈说:“原来是我的宝贝女儿啊,你可真能干!”妈妈发自内心的夸奖,让露露爱上了家务劳动,她总想给妈妈一个惊喜。

  案例2:

  家庭野餐会上,几个孩子一起打羽毛球,双方你来我往,战况激烈,笑声不断。11岁的瑞恩把球拍交给5岁的妹妹,并抱她坐在肩膀上一起应战。和大孩子一起打球,妹妹高兴得尖叫,有时候也能还击几球呢。

  这群孩子一起回来喝汽水时,瑞恩的爸爸小声对他说:“你是一个很会照顾妹妹的好哥哥。”瑞恩耸耸肩,加入其他同伴,但脸上带着一抹隐藏不了的羞涩微笑。他明白爸爸发自内心、真心诚意地赞美他对妹妹好,这种感觉将永远珍藏在他心底,成为难忘的回忆。

  父母发自内心的赞美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当我们不在他们身边时,陪他们度过严峻考验的将会是这些自信。免费地、大方地给孩子赞美吧,因为赞美永远不嫌多,这是孩子发展自我意识的必要支持力量。慷慨的赞美和尊重,真的足以供孩子享用一辈子。

  【应对策略】

  生活在赞美中的孩子,将比他周围的朋友更活泼开朗。受赞美的孩子,会感到备受尊重,进而能激起他们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每个孩子都该得到这种感觉,这是我们为人父母者的责任。

  1.赞美要发自内心

  如果父母没有发自内心,那么,所有的赞扬都是虚伪的,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假惺惺的,赞扬的目的就不可能达到。

  一位妈妈经常打孩子,后来她听了有关赏识教育的一节课,觉得的确应该常夸夸自己的孩子。回家儿子正吃饭呢,她就跟儿子说:“儿子你太好了!你真棒!”儿子说:“妈,你生病了吧?我看你今天病得不轻,都开始说胡话了。”儿子不相信她的赞扬。

  也难怪,假惺惺的谁信哪。赞美的话要发自内心地说才行。

  2.平常心很重要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一天,一位客人来拜访他的妈妈。

  客人笑着对杜鲁门的妈妈说:“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吧!”

  杜鲁门的妈妈微笑地回答:“是这样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地豆呢!”

  杜鲁门的弟弟是一位农夫,但是,妈妈并没有认为这位做农夫的儿子是无能的。对她来说,每个孩子都令她感到自豪,无论儿子是总统还是农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杜鲁门的弟弟是这样评价哥哥和自己的:“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

  这是何等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正来自于妈妈的赏识。

  实际上,每一个孩子总是有优点的,只要父母真正从内心去赏识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父母自豪的。

  由此可见,赏识孩子应该发自内心,从孩子本身出发,不要把孩子与别的孩子做盲目的比较,尤其不要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而应该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让孩子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不管孩子是否优秀,做父母的都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只有把孩子当作一个平凡的人,当你在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时,你才可能发自内心地去赏识他。

  当你发自内心地赏识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注视着孩子,温和地对孩子说:“孩子,你真棒!”让小小的他或她感觉到你的无限真诚!

  夸奖孩子一定要及时

  写给妈妈的话:

  孩子做了好事或有了进步,最好当时就给予夸奖和鼓励,这样孩子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就会及时得到最大的满足,把后面的事情做得更好。如果,孩子取得了成就,你无动于衷或反应迟缓,必然会给他的内心造成不良的影响。

  【生活案例】

  “妈妈,妈妈,我今天跳高得了第一名。”小剑一进门就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

  “你身体又不是特别好,运动起来那么上劲干吗?”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顺口问道。

  “今天我们班上体育课,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跳高比赛。我是跳得最高的,老师夸我很有运动天赋呢!”小剑跑到厨房门口得意地说着。

  “哦,知道了。今天有作业吗?快去做作业吧!我这里忙得乱七八糟的,你就不要捣乱了!”妈妈好像没有听到小剑说的话,表现出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听到妈妈这么说,小剑刚进门的高兴劲一下子就没了,闷闷不乐地躲进了自己的房间。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跑了第一名,妈妈却一点都不高兴,更没有夸奖他。他甚至在心中犯嘀咕:妈妈难道不爱我了,一点都不关心我?

  正当小剑疑惑不解的时候,爸爸回来了。爸爸发现小剑很不高兴,就问他:“怎么了孩子,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

  “爸爸,我今天跳高得了第一名,老师都夸奖我了,可是妈妈却一点都不高兴。”小剑很委屈地对爸爸说。

  “是吗?第一名啊,真厉害!和爸爸说说当时的情况。”爸爸很高兴地问。

  “体育老师让我们分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生里我跳得最高,他们都不如我,你都想象不到我当时有多帅!”

  “真是好样的,等会儿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多吃点,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强壮,以后还要得第一名,好吗?”

  “嗯,我以后还要得第一名。”小剑高兴地跑到饭桌旁边,等待吃饭了。

  我们很庆幸,小剑爸爸给了孩子所需要的及时奖励。小剑是幸运的,毕竟有一个好爸爸及时回应了他的夸奖需求,避免了给他一生造成不良影响的后果。

  【应对策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父母们常常在孩子不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了孩子过分的呵护,而当孩子需要父母赞扬和鼓励的时候,却因为怕孩子骄傲而故作冷淡。

  每个人非常希望获得父母的认同。作为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或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是多么值得父母赏识的事情!这时候,父母应该为孩子感到高兴,应该及时给予热情的赏识和赞扬。让他们感觉到父母为他的出色表现感到骄傲!

  事实证明,只有及时赏识和赞扬孩子,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往更高的目标冲刺。如果是事后再给予赞扬,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已经不再期待,所以夸与不夸其实已没有多大区别。

  某校长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期末考试之后,他分别在不同时间内对两个班级考试成绩差不多的两组孩子做出评价。

  对第一组孩子,校长在考试成绩出来的当天就表扬了他们:“成绩真不错,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继续努力吧。”

  对第二组孩子,校长一直等到下一个学期开始之后,才对他们说:“你们上学期考试成绩不错!”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