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护肝春分还有哪些养生方法?专家为您解答

  央广网北京3月22日消息 春分,于今年3月21日交节,这意味着春季已经过去了一半时间。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到:“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春分日则正好平分了春季;二是“昼夜平分”,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春分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回暖,到处呈现一派阳光明媚、花红柳绿的景象。

  中医认为,科学养生应“顺四时而适寒暑”,针对春分阴阳平衡的节气特点,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中医肝病科景婧副主任医师和大家说说如何顺应春分节气科学养生。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有云:“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饮食应有节制,既要营养均衡、饮食适度,也应把握三餐节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中应重视主食在结构中的重要性。人有昼兴夜寐的规律,故三餐要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暴饮暴食、过度节食、偏食挑食都不可取,任一行为都会威胁到人们的健康。此外,健康人群不可盲目进补(如:红参、黄芪煲汤)或长期大量进补(如:大红枣、枸杞茶),而应根据个人体质状态和中医病证个体化选择。

  起居应有规律,要顺应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常度,不熬夜、不晚起。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春季属木,对应人体五脏之肝,故春气通肝。古人将一昼夜(24小时)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来予以表示。其中,肝胆经脉对应着子时(晚23时-凌晨1时)和丑时(凌晨1时-凌晨3时),在该时辰内保证充足的睡眠不仅对养生治病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对肝病患者的调护极为重要。

  动静须得相宜,要调整好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平衡,学会规划时间,张弛有度,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学习任务。“久卧伤气,久坐伤肉”,长期久卧或久坐都会使机体气血运行不畅,使人体脏腑、肢体等组织器官得不到充分的营养供应,因此应有计划地进行运动,增强体质,但须注意的是,若冬季运动量不够,春季不宜选择太激烈的运动项目,避免发生运动损伤。

  志闲少欲,心平气和

  春季时人体阳气生发,易犯肝火,精神情绪波动较大,容易诱发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肝病等疾患。肝主情志,应保持愉快向上的乐观心态,避免消极情绪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甚至发生肝病、心理疾病、心脑血管病、宿疾复发等问题。肝病患者在春季时更应做到心平气和,避免大悲大怒,否则不利于患者的养护以及疾病的恢复。

  防之未萌,治之未乱

  未病先防——春季气候回暖,柳絮飘飞,建议外出时佩戴口罩,注意勤开窗通风,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传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的发生。肝病患者通常免疫力低下,应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既病防变——医圣张仲景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病患者应该更加注重脾胃功能的养护。肝病患者伴有乏力、便溏等脾胃虚弱表现时,不妨进食淮山药等平补之品。

  瘥后防复——患者肝病康复后,或者肝损伤缓解后,仍应戒烟酒、畅情志,避免服用伤肝药物,以防疾病复发或反复。

  四时唯爱春,春更家春分。愿大家“形神合一,阴平阳秘”,带着理性、科学的养生观,强健身心,充实体魄,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