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万千读者公认的好书《北大清华学得到:人际交往的艺术》,早看早收获!

  今日推荐:《北大清华学得到:人际交往的艺术》 作者:凡禹。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人际交往与你的人脉

  在好莱坞,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you 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whom you know)。

  这句话并不是叫人不要培养专业知识,而是强调“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专业与人脉竞争力是一个相乘的关系,如果光有专业,没有人脉,个人竞争力就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若加上人脉,个人竞争力将是“一份耕耘,数倍收获”。

  当你想要开创自己的事业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首先便是资金,而资金在银行里。技术呢?这也不用担心,因为有人以贩卖技术为生,所以你当然也能够买得到。即使找不到,和其他公司进行技术合作也是可行的。所以,人是事业开展最重要的因素。

  很多成功的商界人士都深深意识到了人脉资源对自己事业成功的重要性。曾任美国某大铁路公司总裁的AH史密斯说:“铁路的95%是人,5%是铁。”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所以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无怪乎美国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说:“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来获取与人相处的本领。”

  许多政界人士也对人脉的重要性深有体会。曾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曾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的确如此,在美国,曾有人向2000多位雇主做过这样一个问卷调查:“请查阅贵公司最近解雇的三名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解雇的理由是什么”。结果是无论什么地区、无论什么行业的雇主,2/3的答复都是:“他们是因为不会与别人相处而被解雇的。”

  成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人脉资源的过程,人脉资源的多少决定了成功的程度。这种观点也被一些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所证实。斯坦福研究中心曾发表过一份报告: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可见,人脉对于成功是何等重要。无论我们干哪一行,或从事何种职业或专业,如果我们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实现成功就很容易;如果我们不知如何与他人相处,那么要实现成功就很困难。

  所以,你要想事业成功,就一定要营造一个适于成功的人脉网络,包括家庭关系和工作关系。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家和万事兴”。你与配偶的关系如何,决定了你与子女的关系,而家庭关系给我们与别人的关系定下一样的模式。同样,我们与同事、上司及雇员的关系是我们的事业成败的重要原因。一个没有良好的人脉资源的人,即使再有知识,再有技能,那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对此,美国商界曾做过领导能力调查,结果显示:

  管理人员的时间平均有3/4花在处理人脉资源上;大部分公司的最大开支用在人力资源上;管理的所定计划能否执行与执行成败,关键在于人。

  而在我们中国,人脉资源更为重要了。通常情况下,人脉关系不活络的人,假如没有钱的话,做事情就很难;但对于人脉关系活络的人,没有钱却照样可以办大事。人脉广,很多事情可以请人来帮忙和支持,钱反倒在其次。同样,要想在工作中更上一层楼,人脉关系也是必修的一门课。10分的工作里面,有9分是做人,1分是做事情。如果你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尽早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网,所谓人脉资源网,其实就是你的人生支持系统,有了这样的支持系统,你的社会根基才是稳固的。如果你的人脉上有达官贵人,下有平民百姓,左有学界名流,右有商界大亨,那么,当你有喜乐尊荣时,有人为你摇旗呐喊,鼓掌喝彩;当你有事需要借力时,有人为你铺石开路,指点迷津,你就能感到人脉的力量!

  人脉为事业提供发展情报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拥有无限发达的信息,就拥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信息来自你的情报站,情报站就是你的人脉网,人脉有多广,情报就有多广,这是你事业无限发展的平台。

  商场上称人脉信息为“情报”。一个生意人怎样获得工作上必需的情报呢?我们所知的最有效的方法是:

  经常看报;与人建立良好关系;养成读书习惯。

  换句话说,生意人最重要的情报来源是“人”。对他们来说,“人的情报”无疑比“铅字情报”重要得多。越是一流的经营人才,越重视这种“人的情报”,越能为自己的发展带来方便。

  日本三洋电机的总裁龟山太一郎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被同行誉为“情报人”,对于情报的收集别有心得,最有趣的是他自创一格的“情报槽”理论。他说:“一般汇集情报,有从人身上、从事物身上获得两个来源。我主张从人身上加以汇集。如此一来,资料建档之后随时可以活用,对方也随时会有反应,就好像把活鱼放回鱼槽中一样。把情报养在情报槽里,它才能随时吸收到足够的营养。”

  把人的情报比喻成鱼非常有趣。一位有名的评论家也说:“我每一次访问都像烧一条鱼一样,什么样的鱼可以在什么市场买到,应该怎么烹调最好,我得先弄清楚。”对于生意人来说,如何从人身上得到情报及处理情报,这样的工作,其实是和编辑人一样的。许多记者都知道:在没有新闻时,设法找个话题和人聊聊,生意人也是这样。也许没有办法随时外出,那就利用电话来向朋友们讨教吧!

  日本前外相宫泽喜一有个闻名的“电话智囊团”。宫泽在碰到记者穷问不舍时,往往要求给予一个小时的时间考虑。如果碰巧在夜里,则只要一通电话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答复,这些答复来自他的10名智囊团成员,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人的情报”。

  一个人思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建立品质优良的人脉网为你提供情报,成了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

  环绕我们四周的多半是共同寻乐和有利害关系的朋友,和他们交往虽然愉快,关系却不能长久。我们很容易分析得出结交朋友的过程,不外因为某种缘分与别人邂逅,对对方产生好感,然后开始进行交流,于是进入“熟识”阶段。对朋友觉得有趣或愉快,通常都在这个阶段。

  熟识之后,开始有一种共患难的意识,彼此间产生友谊。认为朋友会对我们有帮助,通常是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友谊,联系性强,彼此间也容易产生超过利害关系的亲密感。说得更具体一点,交往的本质其实也就是“互相启发”和互相学习。彼此从不断摸索中逐渐改变逐渐成长,建立起稳固而深厚的友情。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可以作为智囊的朋友,大抵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提供我们有关工作情报和意见的,称为“情报提供者”。这种人大都从事记者、杂志和书籍的编辑、广告和公关工作,即使你不频频相扰,对方也会经常提供宝贵的意见,像上述的“电话智囊”就是这一类。

  第二类提供我们有关工作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意见,称为“顾问”。这种人多半是专家,甚至是本行内的第一人,我们可以把他们视为前辈或师长。

  第三类则与工作无直接关系,称为“游伴”。原则上不是同行,通常是我们在参加研讨会、同乡会和各种社团认识的,有些也是“酒友”。他们不但可以是“后援者”,有时甚至是我们的“监护人”。

  要记住:“人的情报”比“字的情报”重要得多。

  人脉为事业提供发展机遇

  人脉活动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可能,即让你结识他人,也让他人认识你,当彼此间的品行、才干、信息得以了解的时候,活动就可能结出两个甜美的果实:密切彼此的友谊和获得发展的机遇。交际活动是机遇的催产术。着意开发人脉资源,捕捉机遇,成功的彼岸离我们就更近了!

  京城“火花”首富吕春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原是北京一所小学的美术教师。一天他在杂志上看到有人利用收集到的火柴商标引发学生们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的报道,他决定收集火花。于是,他展开了广泛的交际活动。首先油印了200多封言辞中肯、情真意切的短信发到各地火柴厂家,不久就收到六七十个火柴厂的回信,并有了几百枚各式各样的精美的火花。

  此后,他主动走出去以“花”为媒,以“花”会友。1980年,他结识了在新华社工作的一位“花友”。这位热心的花友一次就送给他20多套火花,还给他提供信息,建议他向江苏常州一花友索购一本花友们自编的《火花爱好者通讯录》,由此他欣喜地结识了国内100多位未曾谋面的花友。他与各地花友交换藏品,互通有无;他利用寒暑假,遍访各地藏花已久的花友,还通过各种途径与海外的集花爱好者建立起联系。就这样,在广泛交往中他得到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和享受,为他成名创造了机会。

  他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有关火花知识的文章,还成为北京晚报“谐趣园”的撰稿人。他的火花藏品得到了国际火花收藏界的承认,并跻身于国际性的火花收藏组织的行列。1991年他的几百枚火花精品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中华百绝博览会”……他以14年的收藏历史和20万枚的火花藏品,被誉为火花大王而名甲京城,独领风骚。

  很显然,吕春穆的成功得益于交际。他以“花”为媒,结识朋友,通过朋友再认识朋友,一直把关系建立到全球,从而,一次次机会降临,使他走向了成功。事实一再证明,人们的机遇的多少与其交际能力和交际活动范围的大小几乎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应把开展人脉活动与捕捉机遇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不断扩大自己的人脉网,发现和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进而拥抱成功!

  人脉帮助你提高自身的素质

  良好的人脉可以在如下一些方面有助于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

  透过人脉了解你的竞争对手,从而促进自己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你必须掌握竞争对手的特点、动向。比如他们是否重视教育训练?是否鼓励员工进修以加强他们的技能?他们在同业中的名声如何?是否参加商展?有没有加入商业性组织?

  你的人脉网是了解这些信息的最佳渠道,而且大部分真实可靠。你的朋友只会帮你,而不会去帮你的竞争对手。

  越往高处走的人,越要有人照应。

  当然在了解竞争对手,相比较后,重要的是取长补短:有优势要保持,存在差距就应该追赶。

  人脉可以让你了解这个世界,进而丰富你的人生

  检查一下,你的人脉中,有多少人是外国朋友?如果没有,你该去发展发展了。

  也许你有许多次走出国门的机会,我想你也有和我同样的感觉。那就是,没有什么比身在国外一个人也不认识的感觉更空虚、更无聊了。

  你独自一个人走在国外的土地上,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助你体验这个国家真正的文化,没有人邀你到他们家,让你看看他们的实际生活,这是非常糟糕的事。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国际性的人脉呢?

  第一,参加国际性的旅行团队。在旅行中,如果你不知如何去认识他,你不妨问一句:“你常旅行吗?”会发现大多数人都喜欢谈他们的旅行经验,于是便能很快为你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二,可从外文图书馆或你的股票交易员那儿取得。在这些地方你可以认识到非常真诚的朋友。

  第三,附近的大学。你可以找到与全世界最有广泛联系的学校或系所。

  第四,如果你正在就学,国际学生组织是最佳的起点。

  人脉可以带给你全新的经验及知识

  笔者有一位朋友,从事推广和销售绿色营养食品,他为这个行业服务了8年时间,而且一直孜孜不倦,并以此为荣。8年的工作经验使他成为优秀的营养师和生活教练。笔者因为与他相处的时间多,常常会听到他有关营养学和养生之道的高论,潜移默化当中,笔者也学会了许多营养平衡和维护身体健康方面的知识。试想,如果没有这位朋友,以笔者自己本身的专业,一辈子也不知道这方面的知识或经验。

  人脉是你墙上的一面镜子

  “人脉资源”的第一层意义,便是从人与人的交往中学习。从人脉资源中获得一种“人生资源”。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可以学到以下三种东西:

  他人让你更了解自己

  一般人都爱犯一个毛病,就是自以为最了解自己。事实上,我们对自己的所知极为有限,几乎无法具体地描述自己的个性、能力、长处和短处。当你以为“这就是真正的自己”时,通常只看到“有意识的自我”和“行动的自我”,而这些都只是自我的一部分而已。

  我们很难掌握自己,惟一的办法只有拿自己与周围的人比较,或者从人的交往中逐渐看清楚别人眼中的自己,有时候必须在多次受到长辈的斥责和朋友的规劝之后,才能恍然大悟,掌握到真实的自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除非有别人作为镜子,否则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是什么德性。

  他人让你更了解社会

  我们习惯于从日常生活中了解这个社会,别人的生活经验、书报杂志和传播媒介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可是从生活体验中捕捉到的社会毕竟太狭窄了,就如“井蛙窥天”一样,使我们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报纸和其他传播媒体所提供的也只不过是一张“地图”,光靠这张地图,当然更掌握不到活生生的现实。像这样经由偏狭的个人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观,都可能随着人脉资源的扩大,才慢慢得到修正。

  我们都记得从学校刚毕业时,常常听到父母师长训勉我们:“外面的世界很现实的。”的确,外面的世界和我们理想中的世界是太不一样了。简单地说,只有与人交往才有可能掌握真正的现实社会,进而端正自己的世界观。

  他人让你更了解人生

  我们的一生中无时不在受着他人的影响,这些人可能是父母、亲友,也可能是自己的上司和同事。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自己,更能了解整个社会,同时也因为他们的生活态度而认识人生是什么。

  人脉是一面镜子,通过它不仅可以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和了解人生。日常生活里,我们还可以从四周的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对于启发灵感及增长智慧不无帮助。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人脉是成功的基础

  每个人都需要好的人际关系,希望跟别人相处融洽,建立好的友谊,沟通意见,互信互助。人际关系好的人,我们称他的人脉好。人脉好是安全感的来源,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是创造辉煌的平台。人脉好,使自己左右逢源,神采奕奕,信心十足。

  好人脉的基本特质是别人愿意跟你相处,对你有兴趣,赏识你的风采。别人信赖你,跟你接触,并伸出友谊的手,相对的,你也会对别人发出信任和诚挚的回应。

  什么样的人有人脉?古道热肠者有人脉,和气宽厚者有人脉,急人所难者有人脉,侠肝义胆者有人脉,通情达理者有人脉,礼让谦逊者有人脉。

  什么样的人没人脉?无情无义者没人脉,刻薄寡恩者没人脉,自以为是者没人脉,尖酸善妒者没人脉,悭吝小气者没人脉,缺心缺肺者没人脉,颐指气使者没人脉。

  你也许正需要一份新工作、一栋新房子、一份有潜力的投资建议、提升你的专业技能,你可以去找专业人士咨询,但你得为此付出金钱代价,相信只要稍有生活体验的人都会觉得从朋友网中免费获得,是最快速、最安全的建议。朋友不仅是你日常生活的润滑剂,也是你事业成功的催化酶。

  近年十分火爆的MBA热潮就是一个佐证,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知识充电,更为了搭建高品质的朋友关系,从而从中寻找商机。据说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们,在读书总结时,会把“建立朋友网络”放在第一位。当然这并不是说,经营朋友关系就是要认识许许多多一块吃吃喝喝的朋友,就是善于利用利害关系牵动许多人帮你做事,更不意味着要把不遗余力拉关系当做头等大事。健康的人际关系在于用自己的真心和他人建立一种相互交流和提携的关系,不要夹杂太多的势力和利害关系。

  小王和小高是老邻居,小高来自西北地区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大学毕业后他们在一起工作,小高比小王早来5年左右。由于同在一间办公室上班,更加熟络起来。小高是个非常敬业的人,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尽管他们的工作并不忙,但每个周末小高都会来办公室看看。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工作狂”。生活上,小高非常爽快,也非常喜欢结交朋友,跟大家一块打牌、玩球。周末,小高经常会把小王他们这帮单身招呼到他家吃饭,最多的一次,居然去了20多个人,5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下子拥挤不堪,年轻人在一起当然总是闹得很,一顿饭吃了他们家半袋面——就是吃饺子。他的妻子也为此忙得不亦乐乎。正因为常来常往,大家对他了解得越来越多。后来,单位调来一个领导,居然是小王父亲的老同学,这实在是个凑巧。一次小王去看望这位长辈,话间谈到了小高,小王只是按照自己的观点表达了对一个人的看法,完全是拉家常,没有任何目的或者意图。没想到这成了一次机缘,小高被安排担任一个项目的设计师,他本来就是一个天分极高的人,又非常勤奋,项目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赞赏和钦佩。现在小高已经成了总设计师了。小高总认为是小王帮了他不少忙。其实,纯粹是偶然。但正由于这些,小王和小高两家比以前交往更多、更深了。

  成就千秋伟业固然需要群雄汇集在周围,但平常人的事业和生活也会有自己特有的方式,这是人际交往的魅力。

  人脉是获得幸福的条件

  当我们初识一群人时,交际的进展速度跟接触的频率成正比。也就是说,如果你跟某位刚认识的朋友在开始时总是有机会接触的话,你们的关系很快就会变近,形成比较亲密的群体。道理很简单,为什么你会跟你同办公室的同事、同班的同学很快形成亲密关系,而跟其他同事或同学关系就远一层了呢?这是因为你们常常见面,常常接触,彼此很快就认识了,了解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经常互通信息,互相交流,才能保持良好的关系。亲戚之间,朋友之间,甚至刚认识的朋友,都要想办法常常联系。

  中国人有很多礼节,碰上婚丧嫁娶等大事,亲戚朋友就要参加,有许多场合还得送礼,这是几千年来的传统,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亲朋好友经常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如果一户人家常年关闭门户,既不“出去”,也不欢迎别人“进来”,那只能是孤立了自己。

  要保持良好的人缘,你必须跟你现有的朋友保持经常联系。有空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朋友打打电话,通通信,询问一下对方近来的工作、学习情况,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互相交流一下,这是很有必要的,这点时间绝对不能节省。碰上亲戚、朋友的人生大事,如果有空就尽量参加,如果实在脱不开身,那也得写信或托人带点什么礼物,不然,怎么算得上亲戚朋友。

  对方有困难的时候,更应加强联系,许多人总是喜欢向亲人、朋友汇报自己的喜事,而对一些困难却不好意思开口,去掉这些顾忌,倾听朋友们的喜怒哀乐,也把自己经历的酸甜苦辣讲给他们听。

  当自己的父母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自然不用多说,你一定会首先去看望他们。而当听到叔叔、阿姨、舅舅等亲戚或朋友家有人生病或遇上不幸的事,应马上想办法去看看,平日尽管因工作忙碌,学习紧张没有时间来往,但亲人朋友有困难时鼎力相助或打声招呼,才显出你们间的深厚情谊来。

  另外,常常保持联系对你自己会有许多好处,和亲戚中的长辈经常联系、谈心,一旦你碰上什么事情,如找工作、找对象等听听长辈、朋友的意见,或者找他们帮忙,对你也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如果平时没有联系,困难时找上门去,别人是不会尽心帮助你的。

  人脉是晋升的机遇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不管你高高在上还是沉居下僚;不管你为公还是为私;做大事还是做小事,朋友多了路自然好走些。但是没有几个人是天生的领袖,不用付出就可以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人气需要你平时一点一滴的付出去培育、去集结。要知道喜欢别人,又能让别人喜欢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

  成功的人大多喜欢广泛交际,形成了自己的一张“友谊网”。比如,你要某人推荐几个供你拜访的朋友,如果这个人是个失败的人,他只能好不容易为你提供一两个人,而且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一两个人的地址和电话。成功的人就不同了,他们会推荐出一大堆朋友,而且是在长长的名单上寻找,因为名单上包括各式各样的朋友。由此显示出成功者与失败者在交友方面的差别。

  成功的人大多是有朋友圈的人。这种圈子由各种不同的朋友组成,有过去的知己,有近交的新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辈,有同辈或晚辈,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业的,有不同特长的,也有不同地方的……这样的朋友圈,才是一张比较全面的网络,也就是说,在你的朋友圈中,应该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你提供不同的帮助。

  朋友圈既然称作是“圈”,就应当具有圈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这个圈中朋友的构成有点有面,分布均匀。不懂交际之道的人交友却不是这样,他们结交的范围十分狭窄,分布十分不均。只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认识一些人,而这些人的行业和特长比较单一。这样就构不成一个标准的朋友圈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由于传统的知识分子受“清高”的影响,喜欢闭门谢客,喜欢孤军奋战,特别是官场上的事情喜欢“两耳不闻窗外事”,对政界的人物更是不愿去与之交际。这样的传统和习惯是十分不利的。从成功学的角度来分析,它对聪明人的成功更为不利。

  广泛与人交往是机遇的源泉。交往越广泛,遇到机遇的概率就越高。有许多机遇就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出现的,有时甚至是在漫不经心的时候,朋友的一句话、朋友的帮助、朋友的关心等等都可能化作难得的机遇。在很多情况下,就是靠朋友的推荐、朋友提供的信息和其他人多方面的帮助,人们才获得了难得的机遇。

  一家单位新来一位主要领导,需要配备秘书,在多人跃跃欲试、趋之若鹜的情况下,小许被选中了。原因就在于是这位领导委托自己的一个下级小汪为自己物色秘书,而小汪和小许是同学加好朋友。小汪自然清楚,小许肯定能胜任秘书职位,于是就把这个同学推荐出来了。

  结果,领导本人满意,组织考察合格,正在为前程茫然奔波的小许更是欣喜若狂,因为他找到了自己适合的位置,在当时情况下当上领导同志的秘书,是他的心愿,也是他将成功的一个里程碑。这个里程碑的获得,关键因素是他有那么一个得到领导信任的同学。

  也许他想不到这个朋友会对他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他们之间彼此进行交往的时候,没想到这种交往决定了日后一个人的巨大成功,没想到这种交往就是一个人成功的机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交往广泛,机遇就多。

  聪明人不应当过于急功近利,有许多机遇是在交往中实现的,而在初步交往中,人们很可能没有看到这种机遇,在这个时候,不要因为没有看到交往的价值,就冷漠这种交往。

  实际上,你的“朋友圈”远比你意识到的要广大。你实际拥有的圈子延伸到了你每天都有联系的人之外,更多的联系包括你与之共同工作和曾经一同工作过的人们,以前的同学和校友,朋友,你整个大家庭的成员,你遇到过的孩子的父母,你参加研讨会或其他会议时遇到的人,这些人都会是你的圈中成员。你的圈中成员还包括那些你在圈子中认识的人,以及与他们有联系的人。

  有句美国谚语说得好:每个人距总统只有六个人的距离。你认识一些人,他们又认识一些人,而他们又认识另外的一些人……这种连锁反应一直延续到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而且,如果你仅仅距总统六个人的距离,那么你距你想会见的任何人也就只有六个人的距离,不管他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还是你想让其加入你的团队支持你的名人。

  第2章 30以后靠人脉赚钱

  哈佛大学为了解人际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就所扮演的角色,曾经针对贝尔实验室(Bell Lab)顶尖研究员做过调查。他们发现,被大家认同的杰出人才,专业能力往往不是重点,关键在于“顶尖人才会采用不同的人际策略,这些人会多花时间与那些在关键时刻可能有帮助的人培养良好的关系,在面临问题或危机时便容易化险为夷”。

  刚大学毕业的人是凭着勤奋、敬业、肯被剥削才能被器重,并拥有机会做大一点的事情,而工作几年以后如果仍然被人尊重,绝不是因为能够像20岁的毛头小子那样加班熬夜,或者能陪人喝下两斤白酒,也不是因为他一个人能当两个人用,而是因为他通过工作以来所建立的人脉和交际圈子。每个人的体能会下降,知识也会落伍,唯一增长的就是人脉。

  若将一个人30年的事业生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10年的重点应在于培养专业。年轻人在这个时间,并不需要刻意把重心花在建立关系上,而是利用每一次把事做好的机会,附带建立人脉。第二个10年是专业与人脉并重的阶段。这时,除了靠工作上的往来建立人脉,也可以发展出私人的社交圈。在事业生涯的最后10年,人脉关系将优于专业,因为专业的部分会有你的下属帮你完成,而你的人脉关系也就是能为这些专业升值的地方。 “三十岁以前靠专业赚钱,三十岁以后拿人脉赚钱。”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脉就是金矿

  每个人都有一座等待你去挖掘的金矿,丰富的人脉网络就是你的这座金矿,而你从中多发掘一个朋友就会为自己多带来一条财路。只要你善于开发,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你的金矿。

  多结交一个朋友,必定可以多为你带来一个财富机会,所以千万不要忽视和放弃与周围每一个人建立好人脉的大好机会。你所认识的每一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贵人,成为你事业中重要的支撑。我们先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以前,每遇到同学聚会、朋友结婚之类的,杨某都很积极地参加。但现在杨某却因为长期派驻外地而很少参加了。但这次一个旧同事的婚礼搞得大张旗鼓,虽然杨某和这位结婚的同事只是偶然谋过面,但是怀念以前的公司,也想见一见老同事,于是杨某还是参加了,毕竟,用礼金换来和老朋友的一聚也是件高兴的事情。赴宴的前一天,杨某家里还出了点事情,当时有些想放弃,但是已经应承的事情还是最好信守诺言。到了婚礼现场,有一点点失望,好几个答应要来的同事都没出现。但是宴席上碰到一个刚回国的前同事,正在找工作,而杨某那时的公司也正在招人,于是相互留下联系地址。之后,这位前同事顺利通过面试,又成为了杨某的同事。他入职半年后,杨某收到了推荐奖金,六千多元,而这推荐奖来源于那次婚礼,但那次婚礼,杨某只是付出了礼金两百元而已。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成才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完成的,甚至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也都与他的人脉关系息息相关。没有人际交往人们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遭遇,没有人际交往又何谈家庭、社会和国家,更谈不上个人的“钱途”和发展了。

  莫洛担任美国摩根银行股东兼总经理的时候,年薪高达一百万美元,后又担任了美国驻墨西哥大使,一时在美国声名鹊起。但最初仅仅是一名法庭书记员的莫洛,后来缘何有如此惊人的成就呢?莫洛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就是他被摩根银行的董事们看中,被推上摩根银行总经理的宝座,一跃成为全美商业巨子。据说,摩根银行的董事们选择莫洛担当此重任,不仅是因为他在企业界享有盛名,更因为他在企业界和政府官员中具有好人脉。

  人脉越宽,路子越宽;朋友越多,赚钱的机会自然也就越多。几千年来,这已经被无数的经验和教训所验证。一个优秀的人,往往能影响他身边的人,能接受他们,使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好。好人脉是成大事者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我们挖掘人生金矿的必经之路!

  人脉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一个小国的国君,他要出门到远方去。临行前,他把自己身边的三位信臣召集起来,按照各人的才干,给他们一些银子。后来,国王回国了,就把大臣叫到身边,了解他们经商的情况。

  第一个大臣说:“主人,你交给我;5000两银子,我巳用它赚了4000两。”

  国王听了很高兴,赞赏地说:“好,你既然在赚钱的事上对我很忠诚,又这样有才能,我要把许多事派给你管理。”

  第二个大臣接着说:“主人,你交给我1 500两银子,我巳用它赚了1 500两。”

  国王也很高兴,赞赏这个大臣说:“我可以把一些事交给你管理。”

  第三个大臣来到主人面前,打开包得整整齐齐的手绢说:“尊敬的主人,看哪,您的500两银子还在这里。我把它埋在地里,听说您回来,我就把它挖了出来。”

  国王的脸色沉了下来,说道:“你这又愚又懒的大臣,你浪费了我的钱!”

  于是收回他这500两,给了第一个大臣,并说:“凡是能赚钱的还要多给他,不能赚钱的,原来的也要收回来。”

  这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名的“马太效应”,第一位大臣很会利用手中的现有的资源,使其实现增值;第二位大臣也不错,是手中资金翻倍;而第三位大臣一叶障目,认为手中的动了就不是原有的了,小心翼翼的藏着,却不知手中资源的潜在发展。手中的钱就像我们自己所拥有的人脉资源一样,形不同而质同。

  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一样,当你刚刚开始准备创业的时候,或者开展一个项目的时候。你可能没有钱,没有设备,没有技术。不要紧,只要你有人脉资源就行。人脉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成为创造财富不可缺少的因素。

  知识过时,人脉不会过时

  很多人,尤其是当代很多大学生,都认为我们在大学或者是研究生学习阶段所学到的东西可以让我们受益一生。或者是在我们学好一门技术后,我们就可以坐享其成了。但是我们是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多元化。因此,我们所学的“旧知识”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是否会有效。如果我们的旧知识不能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那么我们所学的东西就已经过时了。学习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只有在我们不断的刷新我们的知识库,不断的去学习新东西,我们才不会被这个时代淘汰。

  学习不是成功的唯一保障。局限在自己拥有的知识里,封闭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其实是画地为牢。上网,结识陌生的新朋友,旅行……经营自己的人脉关系可以使自己事半功倍。

  有个生意失败了的老板,他遇到了许多挫折,正准备放弃。 一天,老板看着儿子拿着一个圆规在作业本上画圆圈,画着画着,儿子突然问:“爸爸,为什么圆规的一端老转不出这个圆。”是呀,圆规为什么老转不出这个圆。这位父亲愣住了。“我们老师说了,圆是一个封闭的曲线。”儿子自己回答说。父亲极受震撼,联想到自己的事业不就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圆吗?这个圆是自己画的,自己又走不出这个圆。“那么你告诉爸爸,怎么才能走出这个圆呢?”父亲急切的问。儿子想了想说:“切线呀!只要找准一个切点,另一端就可以无限延伸。”他茅塞顿开,立马打电话给自己的朋友、顾客,请他们帮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东山再起,成为一位富甲一方的企业家。

  只有做一个人脉关系大赢家,才能成为一个财富管道的建造者。

  人脉宽就有“资源”

  曾有人向2000多位雇主做过一个问卷调查:“请自阅贵公司最近解雇的三名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解雇的理由是什么”。结果是无论什么地区或什么行业的雇主,70%的答复都是:“他们是因为与别人相处不好而被解雇的。”

  你要想事业成功,就一定要营造一个适于成功的人脉网络,包括家庭关系和工作关系。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家和万事兴”。你与配偶的关系如何,决定了你与子女的关系,而家庭关系给我们与别人的关系定下一样的模式。同样,我们与同事、上司及雇员的关系是我们的事业成败的重要原因。一个没有良好的人脉资源的人,即使再有知识,再有技能,那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

  人际关系可以说一座让人终生受用的富矿,编织关系网,就像开发矿藏,开发得越多,你就越富有;又如播种,你撒下的种越多,收获也就越多。因此会办事的人,不仅重视和某个人建立关系,更重视和多数人搞好关系。只有搞好了人际关系,并善于利用人际关系,事情才能办成、办对。

  心理学家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作了大量研究,结果都证明:一个人若是懂得人脉关系网的重要性,那么他与人交往就会越积极主动,其人际关系也会越融洽,就越能适应社会,其工作业绩也就越大。

  杰克·伦敦童年的经历贫穷而不幸。14岁那年,他借钱买了一条小船,开始偷捕牡蛎。可是,不久之后就被水上巡逻队抓住,被罚去做劳工。杰克·伦敦瞅空子逃了出来,从此便走上了流浪水手的道路。

  两年以后,杰克·伦敦随着姐夫一起来到阿拉斯加,加入了淘金者的队伍。在淘金者中,他结识了不少朋友。他这些朋友中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而大多数是美国的劳苦人民,虽然他们的生活贫穷困苦,但是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杰克·,伦敦的朋友中有一位叫坎里南的中年人,他来自芝加哥,他的辛酸历史可以写成一部厚厚的书。杰克·伦敦听他的故事时经常潸然泪下,而这更加坚定了杰克·伦敦心中的一个目标:我要写作,写淘金者的生活。在坎里南的帮助下,杰克·伦敦利用休息的时间,23岁的杰克·伦敦写出了处女作《猎人》,接着写了小说集《狼之子》。这些作品都是以淘金工人的心酸生活为结构,因此,赢得了广大中下层人士的喜爱,杰克·伦敦渐渐走向成功的道路,他的著作在全国畅销,也给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刚开始的时候,杰克·伦敦并没有忘记与他同甘共苦的淘金工人们,正是他们的生活给了他灵感与素材。他经常去看望他的穷朋友们,一起聊天,一起喝酒,回忆以往的岁月。

  但是后来,伦敦的钱越来越多,他对于钱也越来越看重,他甚至声明他只是为了钱写作。他开始过期豪华奢侈的生活,而且大肆的挥霍。与此同时,他开始渐渐忘记他那些穷朋友们。

  离开了朋友,就离开了写作的源泉,杰克·伦敦的情绪沉闷、思维枯竭,再也写不出一部像样的著作了。1961年11月22日,处于精神和金钱危机中的杰克·伦敦在自己的公寓里用一把左轮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杰克·伦敦可谓“成也人脉,输也人脉”,他的故事发人深思。良好的人脉关系网是提升你的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脉的“水’’决定了你成功的“舟”能走多远。

  晚清乱势中一帜独秀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在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时,说:“要成大事,先要会做人;而会做人,即是善于在交往中积累人缘。若能做到圆通有术,左右逢源,进退自如,上不得罪于达官贵人,下不失信于平民百姓,中不招妒于同行朋友,行得方圆之道,人缘大树枝繁叶茂,那成大事一定不在话下了。”

  胡雪岩所说的“人缘”,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人脉”。人的血脉健康通畅,则人精神焕发、充满活力。人生成功路上也有一条“血脉”——那就是“人脉”。有了健康通畅的人脉,人生路上的你必定精神焕发、活力四射;反之,则举步维艰、处处掣肘。

  人脉宽的人“运气好”

  有一个关于维克多连锁店的故事。

  维克多是从父亲的手中接过这家食品店的,这是一家古老的食品店,很早以前就在镇上很出名了。维克多希望它在自己的寻中能够发展得更加壮大。

  一天晚上,维克多在店里收拾货物清点账款,第二天他将和妻子一起去度假。他打算早早地关上店门,以便为外出作准备。突然,他看到店门外站着一个面黄肌瘦的年轻人。衣衫褴褛、双眼深陷,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典型的流浪汉。

  维克多是个热心肠的人。他走了出去,对那个年轻小伙子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年轻人略带点腼腆地问道:“这里是维克多食品吗?他说话时带着浓重的墨西哥味。“是的”年轻人更加腼腆了,他低着头,小声地说道:“我是从墨西哥来找工作的,可是整整两个月了,我仍然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我父亲年轻时也来过美国,他告诉我他在你的店里买过东西,喏,就是这顶帽子。”

  维克多看见小伙子的头上果然戴着一顶十分破旧的帽子,那个被污渍弄得模模糊糊的“V”字形符号正是他店里的标记。“我现在没有钱回家了,也好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餐了。我想……”年轻人继续说道。

  维克多知道了眼前站着的人只不过是多年前一个顾客的儿子,但是,他觉得自己应该帮助这个小伙子。于是,他把小伙子请进了店内,好好地让他饱餐了一顿,并且还给了他一笔路费,让他回国。

  不久,维克多便将此事淡忘了。过了十几年,维克多的食品店越来越兴旺,在美国开了许多家分店,他于是决定向海外扩展,可是由于他在海外没有根基,要想从头发展也是很困难的。为此维克多一直犹豫不决。

  正在这时,他突然收到一位陌生人从墨西哥寄来的一封信,原来写信人正是多年前他曾经帮助过的那个流浪青年。此时那个年轻人已经成了墨西哥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他在信中邀请维克多来墨西哥发展,与他共创事业。这对于维克多来说真是喜出望外,有了那位年轻人的帮助,维克多很快在墨西哥建立了他的连锁店,而且经营发展得异常迅速。

  很多人把维克多的发迹简单地归功于“运气”好,这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我却更愿意将维克多连锁店的发展归功于“人脉”。

  人生的路上,有些运气是拣来的——例如中福利彩票——但那是一种不值得提倡的博弈;有些运气是时势造就的——但这需要具有过人的眼光;而有些运气则是他人给的——这只需要你在日常生活中助人为乐,广结善缘!

  “关系圈”是力量来源

  一个黑白混血儿,一个在没有父母陪伴的环境中成长的人,一个从名牌院校毕业却投入贫困社区工作的人,一个在大多数人怀疑目光中走向既定目标的人。贝拉克·奥巴马,已经在美国创造了一个奇迹。接下来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他的这个奇迹得益于自己建立的“关系圈”。

  奥巴马没有显赫的政治背景,他所依靠的力量大多来自多年来培养的“关系”,比如他竞选阵营的顶级顾问戴维·阿克塞尔罗德,就是他近20年的好友。1992年,奥巴马参与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竞选,与志愿者贝迪鲁·萨尔茨曼共事。萨尔茨曼对奥巴马印象深刻,牵线让奥巴马和戴维·阿克塞尔罗德会面,两人一见如故,阿氏被奥巴马引为知己,成为其“关系圈”中重要的人物。

  奥巴马的另外一位政坛密友则是已被他宣布为未来白宫办公厅主任、曾为伊利诺伊州国会众议员的拉默·伊曼纽尔。比奥巴马大2岁的伊曼纽尔曾是前总统克林顿的助手,2002年当选众议员选举前是众议院民主党党团会议主席,是众议院第4号人物。

  2002年,奥巴马决定竞选参议员。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民主党政治新星,是因为获得了总统候选人克里的赏识,受邀在2004年民主党大会上做主题演讲。正是在演讲中,奥巴马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口才,走上全国政坛。

  在长达22个月的竞选过程中,奥巴马对自己的定位把握得很小心,既要作为一个美国政坛的新面孔和局外人,又要为符合总统一职要求而展现出他的才识和勇气。令美国民众最受鼓舞的是,奥巴马并非让他们相信他带来了变革,而是相信他们自己能实现这种变革。

  随着这种信任的逐渐加深,加入其“圈子”的政治和经济界人物越来越多,包括为其寻找副总统竞选搭档的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千金卡罗琳·肯尼迪和掌管美国最大对冲基金之一Citadel投资集团的亿万富翁肯·格里芬。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多年以来,奥巴马是怎样一步步打造自己的“关系圈”的:

  奥巴马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政治学学位后,前往芝加哥,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内接受了一份收入非常低的社区工作——在南部贫民区发动人们参政,发出他们的声音。

  据当时的同事说,奥巴马看上去年轻稚嫩,但作风踏实,相当有组织能力,就算有些人相处不来,他也能与他们共事,完成一项工作。他总是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所以不要在工作中掺杂感情色彩。

  在芝加哥,奥巴马学会结盟的力量和发展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遇到不喜欢的事情,他也会变得强硬和咄咄逼人,当然,也会给自己留有回旋余地。此外,在三年社区活动中,他也变得更加实用主义。他感到,这种努力尽管能改变一些人的生活,但不能改变美国社会。因此,奥巴马决定从政,前往美国政治家摇篮的哈佛攻读法学硕士。

  在哈佛法学院,奥巴马逐渐成为风云人物,并担任知名专业学术月刊《哈佛法学评论》的首位黑人主编。哈佛大学的现代高等教育给他带来的一个巨大益处是,他建立了一个以后派上大用场人际关系。在长达一年多的竞选活动中,奥巴马除了充分利用他的得力的竞选班子之外,他还始终依靠了一伙奥巴马在哈佛大学的同学和学友在幕后为他献计献策。这些人的人数很多,比较固定的近30人。可见,奥巴马不是一个唯我独尊,听不得不同意见的人,而是一个非常注重从众人中,特别是从精英中吸取养分,来为自己的政治服务。

  从哈佛毕业后,他返回芝加哥,奥巴马目标明确,要谋求政治前途。他先从事社区基层工作,动员当地百姓注册选民,成功发展了数以万计的人。他的同事说,那时奥巴马非常直率,从不拐弯抹角,有什么话都放在桌面上讲。与此同时,奥巴马加入了一家拥有政治关系网的小型律师事务所,负责民权案件。此外,他还兼任芝加哥大学宪法学教授。

  当时,奥巴马一家住在芝加哥大学附近一处种族混居的社区,周边生活着不少持有激进派政治观点的知识分子。在此期间,他也结识了不少民主党内有影响力的人和政治捐款者。在他们眼中,奥巴马具有全面的政治才能,喜欢与人交往,倾听他们的心声,并且有卓越的能力建立同盟关系。

  在芝加哥大学12年教书生涯中,在法学院开了3门课的奥巴马,还有时间参加了5次政治选举,包括三次伊利诺伊州议员和两次国会议员竞选。据《纽约时报》报道,芝加哥大学的教授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但奥巴马却极少参加。芝大法学院的哈钦森教授说:“我认为他跟谁关系都不好,除了同为宪法学教授的卡斯·松斯坦。”而松斯坦后来成为奥巴马竞选班子的顾问。

  从奥巴马的经历来看,他一直都在培养自己的关系圈,积蓄力量。可能也正是因为他非常清楚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所以他才不惜花费大费周章,得以带着手机进入白宫。

  根据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当上总统后,总统与外界的任何通讯来往都必须纳入国家档案局记录的范围。言下之意,总统在通讯方面没有自己的私生活。这给奥巴马出了一道难题。奥巴马在过去长达一年多的竞选活动中,他有个个人与外界、外围参谋、甚至他的基层支持者们保持着一种最直接的通讯方式,那就是用他的黑莓手机发送短信。根据美国的法律,他就不得再使用黑莓手机。可是奥巴马说什么也不干,他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和行政的手段,使得他可以在白宫继续使用他的黑莓手机与外界交往,他的理由是不要自己长期在总统的宝座上,使他看不到事情的真相,被人蒙在鼓里都不知道。

  奥巴马当然不是靠自己一个人的努力取胜的,除去他的竞选团队,背后还有着成千上万的人帮他,这个有价值的人际网络给了他巨大的力量和帮助,帮助他达到了自己的目标。那么你呢,你利用和发展好你的人际关系网络了吗?

  穷人与富人的差别

  下面是美研究机构刚颁布的《中国贫富标准线》,你不妨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生活在哪个层次?

  超级大富豪:年收入在5000万以上

  大富豪:年收入在1000万—5000万

  富豪:年收入在300万—1000万之间

  富人:年收入在100万—300万之间

  高产者:年收入在30万—100万之间

  中产者:年收入在15万—30万之间

  低产者:年收入在8万—15万之间

  穷人:年收入在3万—8万之间

  很穷的人:年收入在1万—3万之间

  非常穷的穷人:年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

  穷得没衣服穿的人:年收入在1000元—5000元之间

  穷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穷人:年收入在100元—1000元之间

  穷得几乎要死的穷人:年收入在30元—100元之间

  死路一条的穷人:年收入在30元以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