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中学40年来坚持让学生蒸饭,你怎么看?支持吗?
这所上热搜的学校是浙江金华浦江县堂头中学,此前估计99%的人都不知道浙江省的经济这么发达,对教育如此重视,却还有学生在食堂淘米,蒸饭,自己排队分菜。
的确,这所浙江省独有的一家不知名的学校,40年如一日,每一届毕业生都是自己蒸了三年的饭。对于自己蒸饭的事情,我真的是深有感触,在我的初中时代,由于地处农村学校只有教师食堂,没法给学生提供伙食,但可以给学生煮饭,于是我们都从家里带米到学校交给食堂,比如我交了10斤米,食堂会给我们10斤饭票,然后自己凭饭票打饭,菜只能自己早上从家里带过来,也没法加热,吃饭的时候放在碗底下,然后盖上饭就可以了。正是那段岁月,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让我学会了如何勤俭节约。
我想堂头中学让学生自己蒸饭的目的无非也是出于让学生感受生活,自己动手,懂得勤俭节约吧!另据了解,他们这个食堂里没有一个清洁工,甚至校园里也没有,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这些工作。
淘米,蒸饭,分菜,希望……孩子们都是自己完成的,这对于现代的家庭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经历啊,可以说是很多城市孩子用金钱都买不来的机会。我们看到的情况基本上都是玩着手机,喊了半天吃饭了都不过来,甚至碗要递到手上才行。
堂头中学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朴素教育方式,没有因为时代变迁而丢弃,反而上了热搜,被全国的网友称赞,可见传统的教育方式并非一无是处,好的传统必须要予以保留,孩子少一点锦衣玉食的生活有益无害,影响的或许就是孩子的一生。
要为堂头中学的这一做法点个赞。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在学校坚持蒸饭的学校越来越少了,而这个中学仍然保持着蒸饭的传统,确实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别小看这一样一次蒸饭,从淘米,到放水,到寻找饭盒,处处都充满着学问。如果不会淘米,就没有饭吃;如果学不会放多少水,蒸的饭不是烂了就是干巴巴的;如果都找不到自己的饭盒,那只能饿肚子了。学会蒸饭,还真能学到许多知识。换作自己的孩子,肯定每天都没有饭吃,因为她不知道如何淘米,如何放水。蒸饭培养了孩子的劳动习惯,还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往嘴里塞一口香甜可口的白米饭,孩子懂得了劳动的不易,懂得了劳动带来的快乐,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懂得了要更加努力学习。
现在有许多家长只要孩子管好自己的学习,把学习成绩搞好,任何劳动都不要孩子去尝试。洗衣服,择菜,淘米,打井水,扫地,拖地等等,这些简单的活儿一点都不会做,更不要说其它的劳动了。由于孩子缺少这些劳动,就不尊重劳动,不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
如果孩子远离家务,视家务为畏途,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是会留下缺憾的。在进行家务劳动时,能够协调孩子的身体机能,提高孩子均衡的运动能力。孩子在经历中感受疼痛,辛酸,得意,快乐的情绪,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更有自信。如果孩子连基本的自理能力、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了,学习再多的知识又有何用呢?
根据学校老师介绍,他们是全省唯一一所目前为止还是让学生用饭盒蒸饭的学校。
他们主要是想通过让学生淘米、蒸饭、洗饭盒的行动,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讲究卫生、勤俭节约等等好习惯。有秩序地排队分菜,吃饭,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
01、那么,他们有没有可能是作秀呢?
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无法做秀的工作:
1、该学校没有一个清洁工、保洁员。既然没有,就真的无法作秀。不像有的学校,德育项目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材料做得满满一堆,既扎实又充实。但这些德育都是活在材料里的德育:遇到检查了,复活一下,找几个人按照材料演一点照片内容;等检查走了,又都乖乖躺回档案盒里睡觉。而这个学校,你说连保洁员、清洁工也没有,让他怎么作秀?一作秀,学生一不劳动,这个学校估计就瘫痪了。
2、该学校的专项举措,不是靠申报,而是靠坚持的,一做就是40年,有十几届学生为证,有在校的1200多名学生为证,是口碑工程,难以造假。
3、从视频中去看,学生娴熟地淘米、蒸饭、洗饭盒的动作,面对镜头的自然,一看就是一种常规操作。远没有临时排演出来的活动那种腼腆、难为情的感觉,说明,这些劳动就是他们都已习以为常了。
02、这样的活动上了新闻,打了谁的脸?
看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有效的德育类新闻,我想反思的是,它打了谁的脸?
1、打了那些以爱学生为名,剥夺学生劳动权利的学校的脸。
为了学习、为了安全,有些学校专门请了一堆保洁员,抢走了学生劳动的权利,把学生像动物一样圈养起来,逼孩子要成绩像逼牛产奶一样。这些学校以为他们为社会输送了人才,殊不知往往培养出高分低能,离开父母就难以生活的巨婴,给社会添了累赘。
2、打了那些在德育上面追求出新,出花样的人的脸。
德育是什么?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积极的品德上的影响。德育的本质应该是很朴素的,远不需要那么多花里胡哨。但我们在进行德育时,却容易一味重宣传、博眼球,忽略脚踏实地。
看过今天的这个新闻,我们应该认识到:做德育,应该从教会学生最简单的生活技能开始。
03、劳动教育,可以解决当前教育中的很多问题:
很多老师讲,现在的教育太难。学生沉迷手机、学生不知道感恩、学生厌学,我们老师都无法管理。
其实,治理这些问题的良方,就是劳动教育。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总是建议那些孩子沉迷于手机、厌学的家长:给孩子停课一段时间,带孩子去干点苦活累活,然后再问问他要不要学习。
很多尝试过我这个建议的家长,最后都帮助孩子改掉了生活中的恶习。
我最后思考了一下,为什么劳动有这么大的功效?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离开学习,在劳动中尝到了苦,学生才会去体会学习的幸福;
2、在劳动中,对比过自己的辛苦付出,与那一点劳动报酬,他才会感受到父母养家的不易和没有文化的艰辛。
04、结语:
自己从小就要帮家里干活,十岁左右,要割草、打草绳,到了十二、三岁就要帮大人收割庄稼。累了就休息一下,脏了就洗一下,弄出血了就用草叶敷一下。慢慢地自己学会干活。现在自己的小孩也有这么大了,也要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锻炼孩子的能力。
这个时代,学生缺乏的不是“吃饭”的资本,而是“蒸饭”的能力。
在幸福中刻意让学生吃一点苦,其实是为了他们更好的感受幸福。从这一点上来讲,堂头中学起码是全省来看,对于幸福理解得最为透彻的学校了。
他们的做法值得推广,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