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讲座|当我们谈论女性主义时,我们到底在谈什么?

  北京|重读《郑和航海图》——多视角下的古海图时间:3月24日(周五)14:00

  地点: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汪前进(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郑和航海图》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航海图,不仅真实记录了详细而宝贵的航海信息,而且还蕴含有大量的政治文化与地图绘制方法。过去曾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解决了不少重要问题,为后人的研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对于此图的研究仍然没有穷尽,如果换换不同的视角,还会提出一些新问题:如为什么图上的外国地名几乎没有像西方那样新取蕴含“探险家”自身文化元素的地名、为什么图上与随员所撰的行纪上只称沿途外邦为“番”而不是蛮与夷、为什么图上在阿拉伯地区没有画出伊斯兰建筑、为什么“皇城”的符号用的是与自身真实形状不同的正方形、为什么图上航行沿途山脉与岛礁的形状都是向上而不是以航行线为中心倒向两侧……本次讲座就上述中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以请教各位方家。

  北京|汉字对民族古文字的创制与书写的影响时间:3月24日(周五)16:00-18:00

  地点: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603

  主讲人:孙伯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作为中国文字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古文字不仅丰富了文字的定义,其中很多“汉字系”文字采用汉字字形和笔画,创造性地借用“六书”造字法造字,也丰富了汉字文字学理论。同时,民族古文字在行款、雕版与活字印刷等方面均受到汉字书写的广泛影响。少数民族建立的辽、夏、金塞北三朝创制了仿照汉字设计的全新文字,元朝创制的八思巴文也仿汉字采用方块形式,这些文字作为“官方文字”为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使用,用来翻译了许多儒家经典教化百姓,反映了汉字所承载的儒家文化与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对少数民族的积极影响。

  北京|现代性危机与《悉达多》的智慧时间:3月24日(周五)18:30-20:30

  地点:朝阳区朝阳北路101号朝阳大悦城5F-42单向空间

  嘉宾:顾彬(学者、诗人、翻译家)、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夏可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董成龙(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黑塞的《悉达多》,几乎与同时代的英语世界诗歌《荒原》、德语犹太化小说《城堡》、法国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一道,在伟大之年,确立了一个现代生命的伟大范例。3月24日,在单向空间·大悦城店,李雪涛教授将与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 Wolfgang Kubin)、夏可君教授与董成龙副教授一起,与你一起探讨《悉达多:一首印度的诗》中所包涵的现代性危机、德意志文化在文学中的显著特点、自我救赎的文学叙事传统,黑塞与瑞士(在欧洲的特别地位)、黑塞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从黑塞与托马斯·曼等人的交从过往中一瞥这部小说写作的历史文化背景。

  北京|什么是“大一统”——《“天命”如何转移》研读会时间:3月25日(周六)14:00

  地点: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嘉宾: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唐晓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李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明珂(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等

  王朝更迭绵延千年,历代帝王如何树立政治权威,获得承接“天命”的资格?历两汉宋明儒家阐释,清朝如何改造前朝“正统观”,重申“一统”之为首义?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杨念群教授历二十余年探索深耕,在最新专著《“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中采用贯通性视角,试图以新锐政治史方法,对上述问题做出独特的分析与解释。本次“文研读书”活动,邀请多学科的学者,围绕本书做进一步的延伸讨论,以期进一步探析和争鸣“大一统”对中国历史及政治文化的影响。

  北京|去1918的北京城冒险——李唐长篇小说《上京》分享会时间:3月25日(周六)14:00-15:30

  地点:朝阳区朝阳北路101号朝阳大悦城5F-42单向空间

  嘉宾:夏海明(译者、汉学家)、贾行家(作家)、李唐(小说家、诗人)

  3月25日,作家李唐与汉学家夏海明、作家贾行家、《文化有限》主播杨大壹相聚线下,从1918年一名职业刺客的一天谈起,聊聊老北京的旧时今日,深入探讨在变动的世界里普通人能如何做选择。

  北京|海晏河清:新时期正风反腐的文学表达——《天下人心》新书分享会时间:3月25日(周六)15:00-17:00

  地点:西城区西长安街17号北京图书大厦一层

  嘉宾:阎晶明(作家)、胡平(评论家)、李一鸣(评论家)、傅逸尘(评论家)、凤岐(作家)、宗利华(作家)

  长篇小说《天下人心》从纪检监察角度描写反腐,集中展现了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的艰辛历程和重大成效。周六下午,本书的两位作者凤岐、宗利华,以及评论家阎晶明、胡平、李一鸣、傅逸尘将做客北京图书大厦,一起分享该书。

  北京|康梁笔下的世界时间:3月26日(周日)9:30

  地点: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嘉宾: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天纲(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干春松(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等

  20世纪早期,“学科格式化”进程尚未完全重塑中国学者对世界的认识框架,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人在中西穿行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对文明、历史、世界、民族、国家等概念和问题的论述。这些论述尚未被西方中心主义的学科话语支配,呈现出中国异域志的视角和叙事,并构造了新旧知识传统之间的桥梁。重新回到这些讨论,有助于祛除西方中心主义的幽灵,形成中文学术自觉,为世界学术呈现重要的中间环节和多重普遍性。

  北京|破解文明密码——段晴的学术人生时间:3月26日(周日)14:00-17:00

  地点: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三联韬奋书店二层活动区

  嘉宾:荣新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沈卫荣(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萨尔吉(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主任)、叶少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副教授)

  3月26日是段晴教授去世周年祭,“三联学术论坛”特别邀请段老师的生前挚友、学术伙伴荣新江、沈卫荣、渠敬东,以及亲传弟子萨尔吉、叶少勇,借由段晴教授如火一样燃烧的学术人生,探讨中国近代自陈寅恪、季羡林以降的学脉传承,回顾近年西域研究的突破与进展,拓开我们对人类文明的感知和理解。

  北京|在乱世与盛世间盛放——《长乐里:盛世如我愿》新书分享会时间:3月26日(周日)14:00-16:00

  地点:朝阳区光华路5号院1号楼世纪财富中心东座2层建投书局

  嘉宾:骁骑校(作家)、童童(作家)、林特特(作家)、朱彦(媒体人)、谢思鹏(媒体人)

  1940年代的上海滩,住在长乐里一栋石库门房子的九户人家,这其中有工人、车夫、文人、舞女、小生意人、洋行买办、二房东,看他们如何在山河破碎的年代挣扎生存,如何在最艰难的岁月绽放人性的光辉。到了2020年代的“魔都”上海,主角在寻找归途的过程中,他寻访了当年长乐里邻居们的后人,从一段段鲜活的历史中去感受百年沧桑巨变,民族复兴之路。3月26日,建投书局联合番茄出版与上海文艺出版社邀请作家骁骑校,通过九个家庭,九段百年历史,再佐以大量的历史详实细节,为读者们讲解上海百年来的历史沉浮。

  北京|古代中国的家族与国家时间:3月26日(周日)14:30-16:30

  地点:东城区王府井大街36号涵芬楼书店2层·商务印书馆历史陈列馆

  主讲人:朱凤瀚(北京大学历史系与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是对商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家族形态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部专著。该书运用现代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以及古文字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方法,在充分挖掘利用大量的田野考古资料和甲骨文、商周金文等古文字资料的基础上,对商周家族形态包括家族亲属组织的规模和结构、居住形式,家族成员的等级结构,家族内部的政治形态与经济形态,家族的社会功能等进行了全面的考证探析,对商周不同历史时段家族形态的演变及其变化的背景和原因及这种演变对国家结构、政体、军事组织、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做了深入揭示。周日下午,我们邀请该书作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凤瀚,从这本书出发,谈谈古代中国的家族与国家。

  北京|星夜再长,我们终见流光——《北京流光:北漂青年故事集》新书分享会时间:3月26日(周日)15:30-17:30

  地点:东城区和平里北街6号尚8远东文化园15号楼109室码字人书店

  嘉宾:黄西蒙(作家)、侯磊(作家)

  90后作家黄西蒙在最新作品《北京流光:北漂青年故事集》中,将目光投注在那些在城市的边缘、角落或者籍籍无名的普通人身上,“为芸芸众生尤其是小人物树碑立传”。3月26日,译林出版社和码字人书店联合举办该书的分享会,与黄西蒙,作家、诗人侯磊一起聊聊那些北京故事。

  北京|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检索与利用时间:3月28日(周二)18:30-20:30

  地点: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3号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文科楼401会议室

  主讲人:张燚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自上线以来,在学界中与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反响良好。3月28日晚,我们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张燚明老师来教大家如何检索与利用这个文献数据库。

  北京|《说文解字系传》的流传与研读

  时间:3月29日(周三)14:00-15:30

  地点: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508

  主讲人:董婧宸(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副教授)

  在《说文解字》的流传中,徐锴所作《说文解字系传》,是其中重要的版本,世称小徐本。徐锴《系传》成书后,历经北宋馆阁校勘、南渡后传写刊刻,至明清又有不同的抄本、刻本流传。小徐本的篆形、说解,与徐锴之兄徐铉校定的大徐本颇有不同,并对清代《说文》的研究、刊刻有着深远的影响。《系传》的《通释》和通论中,反映出徐锴对《说文》的独到理解,也是研读《说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

  北京|ChatGPT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3月30日(周四)18:30-20:30

  地点: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8号国际财源中心B座36层耶鲁北京中心

  嘉宾:窦德景(波士顿咨询中国区首席数据科学家)、周杰(浪淘金公司创始人)、孙彬(竹间智能首席运营官)

  近来火出圈的ChatGPT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突破了1亿的活跃用户,引发各方热议。ChatGPT像一位博古通今的智者,可以与我们自如的交谈,ChatGPT是如何做到如此神通广大的?它会给产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它将如何推动产业变革与模式创新?3月30日,耶鲁校友及领域内专家将一起来分享他们对ChatGPT的思考。

  上海|黄浦路的历史和故事

  时间:3月24日(周五)14:00-16:00

  地点:虹口区黄浦路15号中国证券博物馆二楼礼查厅

  主讲人:薛理勇(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

  本次活动邀请薛理勇老师,为我们讲讲黄浦路的历史文化和有趣的故事。黄浦路不算太长,在上海众多的马路中只能算是一条小路。在上海开埠后的近百年中,许多外国驻上海领事馆设在黄浦路,著名的礼查饭店开设在黄浦路,20世纪20年代,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从黄浦路的扬子码头启程,踏上赴法勤工俭学的征程……

  上海|在AI狂飙的时代,重思主体性时间:3月24日(周五)19:00-21:00

  地点:浦东新区浦城路150号3楼融书房

  主讲人:余明锋(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左手Copilot,右手ChatGPT”的AI狂飙年代,显然这些技术会对人类生活产生颠覆式的影响,这些技术的发展也会对人的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公平等问题产生深刻影响,甚至挑战人类的主体性问题。周五晚,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余明锋将做客陆家嘴读书会,剖析技术时代的生存实情和人性危机,回应我们面对的忧虑、困惑和希望。

  上海|浪漫不浪漫——200多年后,我们为何还会被柯勒律治的诗打动时间:3月24日(周五)19:00-20:30

  地点:黄浦区皋兰路16号思南书局·诗歌店

  嘉宾:叶紫(翻译家)、胡桑(诗人、译者、学者)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巨匠和奠基人之一,“湖畔派”诗人代表。《古舟子咏(插图珍藏版)》,将单首诗歌以中英对照的方式,出版了超大开本,来呈现柯勒律治笔下的那个壮阔世界。3月24日晚,《古舟子咏(插图珍藏版)》译者叶紫、诗人胡桑,将带读者们领略柯勒律治式的浪漫,进一步了解其诗歌背后的故事。

  上海|当女性书写权力的游戏——希拉里·曼特尔《镜与光》新书首发时间:3月25日(周六)13:3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互动区

  嘉宾:毛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小白(作家)、陆大鹏(世界史研究者、英德译者)、黄昱宁(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翻译家、作家)

  作为2009、2012年布克奖小说《狼厅》《提堂》的终篇,万众期待的《镜与光》可谓“十年磨一剑”。《镜与光》的故事聚焦于克伦威尔人生落幕前的最后四年,透过他的视角,徐徐讲述一段个人既受制于历史又创造历史的故事。3月25日下午,毛尖、小白、陆大鹏和黄昱宁将来到上海图书馆东馆,与读者们聊聊希拉里·曼特尔这位“历史小说女王”以及她的“天鹅绝唱”《镜与光》。

  上海|“音”、“画”漫游——《一点巴黎》演读会

  时间:3月25日(周六)13:30

  地点:黄浦区陕西南路235号明复图书馆乐乐楼三楼

  嘉宾:施晓颉(画家)、黄雅琴(图书编辑)

  让·雅克·桑贝是法国国宝级漫画大师,长期为《纽约客》杂志供稿,《一点巴黎》则是他的代表作,是由一系列单幅图画构成的绘本。桑贝用温柔、幽默的画笔勾勒出巴黎人的百幅生活图景。本期演读会,我们将邀请上海知名画家施晓颉教授与译文出版社编辑黄雅琴老师,为读者们分享《一点巴黎》中的漫画世界。

  上海|心理勘探与灵魂叙事——鲁迅文学奖得主艾伟长篇小说《镜中》分享会时间:3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点:黄浦区重庆南路256号思南公馆宴会厅

  嘉宾:艾伟(作家)、吴俊(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席教授)、王宏图(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周立民(巴金纪念馆馆长)

  《镜中》是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艾伟的最新长篇,书写了生命的坚韧和爱的恒久力量,是一部触动万千读者的治愈之书,也是一部超越中国当代叙事传统,与世界文学对话的突围之作。3月25日下午,学者、作家王宏图,学者、批评家周立民,学者、批评家吴俊,作家艾伟,以及文学博士、编辑周思将做客思南读书会,围绕文学作品的精神力量、小说写作与建筑艺术、亲密关系中的平衡与失衡等主题,就《镜中》一书展开精彩交流与分享。

  上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征战史——伯希和注《圣武亲征录》中译本对谈会时间:3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点:徐汇区长乐路325号韬奋西文书局

  嘉宾:尹磊(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副馆长)、张佳(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员)

  《圣武亲征录》是有关蒙古历史的汉文史料中较为重要的一部著作,对成吉思汗早年事迹及统一蒙古各部,向西发动军事征讨、南下攻金和窝阔台汗灭金等均有记载。伯希和晚年投入巨大的精力对《圣武亲征录》进行注释,但到1945年他逝世时,全书的注释工作并未完成。其弟子韩百诗对遗稿进行了整理,以《圣武亲征录——成吉思汗战纪》为名出版了这一作品,堪称蒙元史研究领域的一部经典之作。中译本不但忠实翻译了原书,还广泛吸收了国内外蒙元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引用文献进行核查,对有疑义和不准确之处加以注释,对原书所引《史集》中的波斯文,利用多个版本进行校勘,从而使本书的学术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本周六下午,我们邀请该书译者尹磊、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员张佳一起对谈这部经典。

  上海|作家可以同时是演员吗?时间:3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点:浦东新区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52楼朵云书院

  嘉宾:韩松落(作家)、祝羽捷(写作者、策展人、文化学者)、赵松(作家、评论家)

  熟悉韩松落的人或许知道,除了写作,他在电影、音乐等领域均有涉猎。多重探索、多重身份的碰撞,延伸出一个奇妙的问题:作家可以同时是演员吗?3月25日下午 ,作家韩松落将与祝羽捷、赵松做客朵云书院·旗舰店,聊一聊作家和演员这两种看似千差万别的身份,究竟可以生发出怎样的有趣连接。

  上海|绝境中的人性交响——《续命:奥斯维辛女子乐队纪事》阅读分享时间:3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点:长宁区延安西路1262号上生新所7号楼茑屋书店

  嘉宾:周学立(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副教授)、王莫之(小说家、乐评人)

  法国歌手法尼娅·费内隆是奥斯维辛女子乐队的一员。走出生天三十年后,她终于决定直面这段地狱般的岁月:她们是纳粹灭绝营里命悬一线的女囚。她们曾是专业乐手或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她们为出工、收工的劳动队伴奏。她们上午为即将被送入毒气室的难友演出,晚上又要为完成杀戮的刽子手奏乐消遣。音乐给了她们一线生机,音乐为她们提供嘲弄、反抗屠夫的武器。3月25日,《续命:奥斯维辛女子乐队纪事》译者周学立与小说家、乐评人王莫之将现身上生新所茑屋书店,分享翻译心路、阅读感受,以及书籍之外的故事。

  上海|诗可以言——谈谈《诗经》的阅读与写作时间:3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7-03

  主讲人:张定浩(《上海文化》杂志副主编、诗人、文学评论家)

  诗三百,既是诸多短诗的结集,在当时又是一个整体,有涵盖一切的力量。而在今天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其无论是作为一首首单独的短诗,还是作为整体的诗教传统,都已丧失曾有的完整性,只剩下一些碎片,锈迹斑斑,或隐或现。本次讲座试图从个人经验出发,分享一些有关《诗经》阅读和写作的体会,以期让《诗经》重新成为一本人人可读之书。

  上海|何以解忧,唯有续杯时间:3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点:徐汇区淮海中路1834号大隐书局

  嘉宾:刘书宇(小说家)、项静(评论家、作家)

  刘书宇的新作、短篇小说集《别让我消失》,像荒诞电影一般:创业失败的父亲在五十二岁生日前一天变成了松鼠,母亲服用安眠药进入了沉睡的世界……周六下午,刘书宇和评论家、作家项静将做客大隐书局·武康店,与读者分享这些年轻的故事。

  上海|现实与传奇:王安忆余华对谈时间:3月26日(周日)9:30-11:40

  地点: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思群堂(电影院)

  嘉宾:王安忆(作家)、余华(作家)

  3月26日,华东师范大学远读批评中心邀请王安忆、余华两位作家对谈“现实与传奇”。对谈结束后,还将举行余华作品研讨会。

  上海|当欲望的潮水漫过艺术的堤岸——《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新书分享时间:3月26日(周日)14:00-16:00

  地点:黄浦区长乐路398号朵云书院·戏剧店

  嘉宾:汤惟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王培雷(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学院教师)、祝羽捷(写作者、策展人、文化学者)

  在小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部为维米尔同名名画构建的传奇里,300多年前荷兰台夫特地区的市井风俗、艺术家的生活被重新着色复活起来:倒牛奶的女仆,窗前读信的女子,“光学显微镜之父”范列文虎克悉数登场,一则被世人追问与想象了几个世纪之久的谜团,将在暗黑与屈辱、隐忍与高洁的情愫间绵绵展开。2003年,小说被搬上银幕,获得奥斯卡奖(3项)、金球奖(2项)和英国电影学院奖(10项)多项提名,收获粉丝无数。3月26日下午,朵云书院·戏剧店,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电影文化研究者王培雷(笔名:独孤岛主),写作者、策展人祝羽捷,将带读者在小说、绘画和电影中自由穿梭,唤醒“沉睡了两个世纪的斯芬克斯”维米尔,让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在“光的魔术师”的召唤下复活。

  上海|影像里的中非印象时间:3月26日(周日)14:00-16:00

  地点:浦东新区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52楼朵云书院

  主讲人:施东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

  3月26日下午,我们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施东来,与读者分享“影像里的中非印象”。过去十余年,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也已超过美国成为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而在官方层面的合作之外,本土与跨国文化产品——诸如文学、电影、短视频——正在逐步探索中非关系的发展对普通人生活以及相互认知的影响。这些文化产品如何描绘中国人与非洲人?虚构叙事和纪录片如何为中非之间通往更加以人为本、相互理解的道路提供了契机?本次讲座将深入种族交流的历史语境,尤其是中非混血群体的媒体形象,来阐述这些关于中非人文交流的重要议题。

  上海|关于人们撒谎的那些事时间:3月26日(周日)15:00-16:30

  地点:虹口区四川北路2056号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

  嘉宾:蔡骏(悬疑作家)、孙书恒(喜剧演员)、小饭(媒体人、作家)

  “27小圆桌”第二期,将以“关于人们撒谎的那些事”为主题,开启作家蔡骏的新书《一千万人的密室》分享会。

  上海|流水不绝:洛阳风景的事实和想象时间:3月27日(周一)19:00

  地点:徐汇区桂林路81号上海师范大学东部文科实验楼1103室

  主讲人:唐克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中古洛阳,主要指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素以风景和城市的关系知名。但是现今这种“历史中存在过的风景”只能以现状间接地想象,因为陵谷变迁,也因风景无法脱离具体的体验主体和观察方式独立存在。讲者从考察有关洛阳历史遗迹的经验出发,对什么是中国历史中独有的风景概念做自己的剖析。推而广之,也将思考此类遗产对于当下生活的意义。

  上海|私家材料与档案纪事:1950年代上影党组织、党员与明星时间:3月29日(周三)15:00

  地点: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人文楼5303室

  主讲人:张济顺(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教授)

  本研究意在探索电影史的另一条路径,把电影人从电影文本框架内摆脱出来,放回到生产场所的权力关系中。通过解读一位电影新人的个人材料与官方档案,检视“党管电影”新体制下微观世界的日常政治生态。

  广州|“韦译叔本华”分享会——二十多年翻译叔本华的经历和收获时间:3月26日(周日)14:00-15:30

  地点:天河区体育东路27号1200Bookshop

  主讲人:韦启昌(翻译家)

  3月26日下午,目前国内翻译叔本华作品第一人韦启昌先生将做客1200Bookshop体育东店,从二十多年来翻译叔本华作品的经历和体会出发,分享自己在阅读、翻译达两百多万字的叔本华哲学文本后对叔本华思想的体悟,与读者一起讨论叔本华思想启发当代生活另一种幸福的可能。

  广州|大世界的小安慰——笛安《亲爱的蜂蜜》新书分享会时间:3月26日(周日)15:00-17:00

  地点:天河区天河路383号太古汇MU35号方所

  嘉宾:笛安(作家)、钟毅(媒体人)

  《亲爱的蜂蜜》是一部对于笛安来说最为亲近的文本,孩童的柔软消解了成人世界的坚硬和理性,在孩童中间,我们再次成为自己,愿意等待一朵花开,愿意在午后打盹,愿意用好奇的目光展露十万个为什么,愿意迈出一步去认识另一半,即使有各自的过往,也会有新的序章。3月26日,广州方所联合新周刊·硬核读书会、人民文学出版社,邀请到作家笛安,与读者们一同分享小说的创作故事,解答 “孩子”这个温情的谜语,谈谈母亲身份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改变。

  广州|虹影:涉过这世上所有的河——女性的突围之路时间:3月26日(周日)19:00-21:00

  地点:天河区天河路383号太古汇MU35号方所

  嘉宾:虹影(作家)、林宋瑜(作家)

  虹影,当代华语文学女性主义写作代表人物。3月26日,广州方所联合花城出版社,邀请著名作家、编剧、诗人虹影,与林宋瑜一起,以虹影于2022年出版的“虹影长篇定本全编”共13本书的文本为基本内容,围绕虹影丰富的人生经历,回顾虹影作为当代华语文学女性主义写作代表人物的写作与生命的突围。

  广州|先器识而后文艺——岭南书法的人文传统时间:3月31日(周五)15:00—17:00

  地点:越秀区水荫路11号楠枫书院K层活动区

  主讲人:张桂光(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岭南文化新讲之十四”,3月31日下午,我们邀请张桂光教授,从自身求学经历出发,回顾岭南书法文脉传承,阐述人文素养对于书法的意义,并为观众展示古老的粤语吟诵。

  南京|AI已经觉醒了,我们还能写小说吗时间:3月24日(周五)19:00-21:00

  地点:鼓楼区金银街8号万象书坊·图书区

  嘉宾:韩松落(作家)、许金晶(书评人)

  《春山夜行》为韩松落首部小说集,也是一本是带着1990年代气息的、“私小说”式的小说集。3月24日晚,韩松落将携此新书,在南京万象书坊与嘉宾、读者展开交流。

  南京|写作的一万种可能——《鲛典》读书分享会时间:3月24日(周五)19:00

  地点:鼓楼区中山北路346号老学堂创意园东区6栋朴阅书店·人文书房

  嘉宾:朱婧(小说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少况(诗人、译者)

  《鲛典》是一部气质奇异的文本,它以完全虚构的形式在写一部辞典,又以词条和书信不断强化其传奇性、历史感与真实度,而这一切都是为想象和虚构服务的。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与先锋的碰撞、小说家的野心,和写作的一万种可能。3月24日晚,欢迎来到朴阅书店,共同参与这场关于《鲛典》的深度对谈,一起探索关于写作的一万种可能。

  南京|跨界的可能——“大家”来说《广陵散》主题分享暨签售会时间:3月25日(周六)14:30

  地点:玄武区珠江路699号锦创书城一楼和平剧场

  嘉宾:郭平(小说家、古琴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林东坡(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陈卫新(设计师)

  由著名小说家、古琴家、南师大文学院教授郭平创作的长篇小说《广陵散》,2022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重磅推出。3月25日下午,我们邀请郭平,著名室内、园林设计师、作家陈卫新,著名二胡演奏家、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东坡,进行一场关于“跨界”的主题分享。美学,古琴,设计,二胡……这些变量如何影响了他们的创作之路?不同艺术门类之间有怎样的勾连与张力?各自的作品又如何体现出他们的经验与思考?

  南京|当我们谈论女性主义时,我们到底在谈什么?时间:3月25日(周六)15:00

  地点:鼓楼区广州路173号先锋书店

  嘉宾:黄荭(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朱虹(南京大学市场营销系教授)、戴雪红(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陆远(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师)

  即使是那些最有独立意识、最具女性主义倾向的女性,也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她们享受男性对她们投来的具有征服意味的目光,她们渴望成为伴侣怀中一只温顺的宠物,相比那些看上去更能让她们绽放自我的工作,她们更愿意去干干家务活儿,从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为家人精心准备的早餐中获得小小的乐趣。这些欲望和乐趣同女性的独立是否矛盾?这些下意识的顺从是天性使然吗?3月25日下午,我们邀请到《她之所以为她——女人不是生而顺从,而是变得顺从》一书的译者、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黄荭老师,以及南京大学市场营销系朱虹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戴雪红教授作为嘉宾,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陆远老师担任主持,与三位“hong”教授一起畅谈从波伏瓦到玛侬·加西亚时代的“女性主义”。

  南京|女性、身体与经验之歌——《未死之身:一位乳腺癌病人的生死独白》新书分享会时间:3月25日(周六)15:30-17:00

  地点:玄武区洪武北路116号拱廊计划2F

  嘉宾:高薪(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周雯静(艺术家)

  在41岁生日刚过完一周后,诗人安妮·博耶被诊断出患有三阴性乳腺癌,这是乳腺癌中极凶险的一种。她以身体经验记录关于现代疾病的沉浸式身心体验,用细腻而勇敢、温柔又残酷的笔触写下这部普利策奖作品《未死之身:一位乳腺癌病人的生死独白》。3月25日,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高薪、新锐艺术家周雯静将做客拱廊计划,带领大家共读《未死之身》这部写给现代人的身体与经验之歌,谈谈文学,聊聊艺术,分享体验,走进一个充满诗意和独特美学的精神世界。

  南京|请相信,倾听可以治愈心灵时间:3月26日(周日)15:00-17:00

  地点:鼓楼区金银街8号万象书坊·图书区

  嘉宾:严和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教师)、姜余(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精神分析家怎么和孩子工作?《倾听时刻:精神分析室里的孩子》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唯一,他们需要倾听与交流,他们的真实状况、隐私与欲望需要得到尊重,他们的生存困难需要得到理解与认识,要抓住那些和孩子工作的关键时刻。3月26日下午,《倾听时刻》译者将做客万象书坊,为我们带来文本审视之外的精神理疗。

  南京|河西走廊的文学里程碑——叶舟长篇新作《凉州十八拍》分享会时间:3月26日(周日)15:00

  地点:鼓楼区广州路173号先锋书店

  嘉宾:王彬彬(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汪政(作家、南京晓庄学院教授)、雷平阳(诗人、作家)、叶舟(作家)

  在叶舟根植于西部的写作中,我们能够发现更多具有超越性的、普遍性的意义。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著名批评家施战军这样评价道:“叶舟在今天写出《凉州十八拍》,其意义是里程碑式的。”这样一部长篇巨作,无疑是一座树立在河西走廊大地上的文学里程碑。3月26日下午,《凉州十八拍》作者叶舟,学者、批评家王彬彬,学者、批评家汪政,诗人、作家雷平阳,以及出版人曹元勇将做客南京先锋书店,围绕西北边地书写中的家国叙事、河西大地上绵延不绝的民族精神等主题,就《凉州十八拍》一书展开精彩交流与分享。

  南京|西班牙语世界如何看《三体》?时间:3月26日(周日)15:00

  地点:栖霞区仙林大学城杉湖东路9号可一书店·仙林艺术中心

  主讲人:张伟劼(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主任、副教授)

  中国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不仅是中国当代科幻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随着其英文版的热销,国际科幻文学界的高度认可,《三体》被翻译成更多的语言,也成为新世纪世界科幻文学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在英文版大获成功之后,《三体》也被翻译成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西班牙语。《三体》被翻译成西班牙文后,一时间成为西班牙语世界人气最高的中国文学作品。在对《三体》在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做一番考查后,或许能为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中国科幻文学“走出去”的尝试提供一些参考经验。本场讲座,我们邀请到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主任、副教授张伟劼博士,来为我们解读西班牙语世界究竟是如何看《三体》的。

  杭州|张爱玲全宇宙——《爱与真的启示:张爱玲的晚期风格》陈建华新书分享会时间:3月25日(周六)14:00

  地点:西湖区体育场路533号弥陀寺公园内晓风书屋·明远BOOK

  嘉宾:陈建华(复旦大学古籍所教授)、王音洁(剧场导演)

  3月25日下午,晓风书屋邀请到了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者、《爱与真的启示:张爱玲的晚期风格》作者陈建华先生,以及艺术史博士王音洁,来到杭州晓风·明远BOOK,与读者朋友一起探寻张爱玲全宇宙——聊聊她的欲望、记忆与文学转向。

  杭州|坐在南京的凳子上眺望中国——叶兆言《仪凤之门》分享会时间:3月25日(周六)14:30-16:30

  地点:余杭区滨河南路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大屋顶书馆

  嘉宾:叶兆言(作家)、邓安庆(作家)

  在作家叶兆言40年的写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都绕不开他生活了六十多年的地方——“秦淮”、“南京”。2022年,叶兆言带来了他的最新长篇小说《仪凤之门》,这一次,南京依然是他书写的主题。3月25日下午,叶兆言将来到大屋顶,和各位读者分享这部最新长篇力作的写作故事,和杭州的朋友们聊一聊他是如何坐在南京的凳子上眺望中国。

  杭州|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李凤群《月下》新书分享会时间:3月25日(周六)15:00-17:00

  地点:西湖区保俶塔前山路8号纯真年代书吧

  嘉宾:李凤群(作家)、苏七七(影评人、策展人)、萧耳(作家媒体人)

  3月25日,作家李凤群和影评人、策展人苏七七,以及作家、媒体人萧耳,将做客杭州纯真年代书吧,聊聊作为平凡人的我们,为何对平凡深怀恐惧?为了摆脱平庸,又经历了怎样的成长?

  杭州|致随风而逝的生活——子禾《异乡人:我在北京这十年》读享会时间:3月26日(周日)15:00-17:00

  地点:西湖区保俶塔前山路8号纯真年代书吧

  嘉宾:子禾(作家)、黄咏梅(小说家)、吴玄(作家)

  《异乡人》是青年作家子禾的首部非虚构作品,书写自己在北京十年间生活经验,照见最普遍的你我人生,勾勒巨变时代的侧影。周日下午,子禾将与作家黄咏梅、吴玄一起做客纯真年代书吧,与大家一起分享这部新作。

  杭州|我们时代的男性写作者如何书写女性时间:3月26日(周日)14:00-16:00

  地点:拱墅区丽水路58号远洋乐堤港B区单向空间1F

  嘉宾:韩松落(作家)、王恺(作家、媒体人)

  在韩松落首部小说集《春山夜行》中,故事的主角,基本都是女性。男性作家为何选择又如何叙述女性?我们将保留一个问号,以此作为起点去探讨性别与作品的关系,进行一场坦诚的对话。本周日下午,在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我们邀请了韩松落与作家王恺,聊聊我们这个时代的男性写作者和他们笔下的女性角色。

  长沙|我的乡村叙事——以《家山》为例时间:3月24日(周五)14:30

  地点:开福区新河三角洲滨江文化园内长沙市图书馆217报告厅

  嘉宾:王跃文(作家)、龚旭东(文学评论人)

  王跃文的新作《家山》与读者见面,这部小说里的故事发生地——南方乡村“沙湾”,其原型正是“漫水”,王跃文的家乡。《家山》书写了一个跨越五代人的故事,呈现的是作者熟悉的乡村民俗史,也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史。王跃文说,他想通过一个乡村去展示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周五下午,作家王跃文将与文学评论人龚旭东一起对谈这部新作。

  长沙|作家何顿《国术》新书首发分享会时间:3月25日(周六)14:30

  地点:天心区湘府西路8号湘府文化公园东南角乐之书店二楼沙龙区

  嘉宾:何顿(作家)、言异玲(武术运动员)、刘小苏(太空门第二代掌门人)等

  《国术》以文学笔法真实生动地还原了武术大师刘杞荣的传奇人生。在国术传人的人生故事之外,小说亦展现了旧时湘楚风情,再现老长沙生活场景。周六下午,作家何顿将与国家一级武术运动员言异玲,刘杞荣之子、太空门第二代掌门人刘小苏对谈该书,同时会有几位武术家进行现场表演。

  长沙|乡镇女性的真实生活——《盐镇》新书分享会时间:3月25日(周六)14:30-16:00

  地点:芙蓉区韶山北路169号湖南图书馆阅览楼一楼多媒体演示厅

  嘉宾:易小荷(媒体人、作家)、袁凌(作家)

  本期讲座,《盐镇》作者易小荷将会从自身写作经验出发,通过与非虚构作家袁凌对谈的方式,为大家展示盐镇女性的真实生活图景。

  长沙|小人物的历史与命运——《盐镇》新书分享会时间:3月26日(周日)14:30-16:30

  地点:岳麓区谷塘路万科森林公园营销中心旁几何书店

  嘉宾:易小荷(媒体人、作家)、谭伯牛(学者、作家)

  3月26日下午,易小荷携新书《盐镇》,与谭伯牛做客长沙几何书店,和读者朋友们一起聊聊乡镇女性的生活与命运,以及从女性史和小人物的生命史出发,理解我们的时代。

  成都|当网络文学与科幻相遇——《我们生活在南京》新书分享会时间:3月26日(周日)19:30-21:30

  地点:锦江区中纱帽街8号远洋太古里M68-70号方所

  嘉宾:天瑞说符(科幻作家)、远瞳(科幻作家)、姜振宇(四川大学中国科幻研究院负责人)

  “流浪”在科幻世界的作家们如何想象未来?当网络文学与科幻相遇,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奇景?3月26日,青年科幻作家天瑞说符携新书、获得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网络科幻小说奖”的《我们生活在南京》,来到方所成都店,与同是网络科幻作家的远瞳、国内首位科幻博士姜振宇一起聊聊科幻写作那些事。

  成都|如梦如幻又真实的电影人生——《把悲伤留给电影》新书分享会时间:3月28日(周二)19:00-20:30

  地点: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2001号SKP购物中心2楼SKP RENDEZ-VOUS

  主讲人:陈德森(导演)

  回望港片黄金时代,从小助理到大导演,陈德森将人生历程全都酿造进了自己的书里。这本《把悲伤留给电影》讲述了陈德森不畏挑战的逐梦之旅——前半生人生如戏,后半生戏如人生!3月28日,我们邀请到香港金像奖导演陈德森做客成都SKP,向各位分享他如梦如幻又真实的精彩人生。

  附:线上活动预告

  我们真的读懂了苏轼的名篇吗?时间:3月25日(周六)14:00

  地点:上海教育出版社微信视频号

  主讲人:李贵(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北宋大文豪苏轼的许多作品都脍炙人口,但我们真的读懂了吗?《赤壁赋》“吾与子之所共食”的“食”为何不是“适”,《后赤壁赋》梦见的是“二道士”还是“一道士”,《赤壁怀古》中“灰飞烟灭”的到底是“樯橹”还是“强虏”?李贵教授将讲述准确解读苏轼作品的方法,与大家一起厘清误读,深化浅读,为准确地读懂苏轼、阐释苏轼提供坚实基础。

  《教育市场化的边界》图书线上对谈会时间:3月25日(周六)20:00

  地点:ZOOM会议

  嘉宾:塞缪尔·E.艾布拉姆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教授)、丁瑞常(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等

  美国学者塞缪尔·E.艾布拉姆斯(Samuel E. Abrams)历时七年多写成《教育市场化的边界》一书,通过回顾美国“爱迪生计划”、“知识就是力量”项目、“卓越特许学校”、《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和“力争上游”计划等的演变历程,以及智利、瑞典和芬兰等不同国家的教育改革进程,发现数十年来的教育市场化改革并没有真正解决它当初所想解决的问题,但认为学校依旧可以从商界汲取一些经验。3月25日,世界著名教育经济学家亨利.M.莱文(Henry M. Levin)教授,当代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教授,原书作者艾布拉姆斯教授,译者丁瑞常副教授,将以本书为基础,在线对谈教育市场化与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问题。

  “话语”的公与私——日记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方法时间:3月26日(周日)14:00-17:00

  地点:腾讯会议(ID:407833960)

  嘉宾:张剑(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教授)、张桂丽(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馆员)

  日记作为记录个人经历与情感的文本,其形式流传已久。在文史研究涉及的各类材料中,私密性高、吐露较为自然率直的日记和书信,是备受关注的两种史料,其中尤以日记的内容和信息更为丰富。日记号称“百科全书”,可以展现作者当时的情绪、心态,反映他们所生活时代的信息、环境、背景;其私人化的书写形态,也提示我们对这类文体的话语特质应予认知和理解。中国近代日记存世数量巨大,超过此前日记文献数量的总和。近年来,由北京大学教授张剑主持出版的《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系列,不断推出最新整理研究成果,在学界引起极大反响,丛刊目前已出至第九辑,其中80%以上均为日记和书信。“汲古论坛”第二十三场学术活动,即以晚近以来的日记文献为关注焦点,邀请张剑教授、张桂丽研究馆员等专家分享经验,以系统总结日记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方法、深度解析和阐释日记文体的话语特性。

  民歌笔记:田野中的音乐档案时间:3月26日(周日)15:00

  地点:腾讯会议(ID:624786817)

  主讲人:魏小石(中国音网总编辑)

  号子、小调、山歌、木卡姆、爵士……从出生到葬礼,从集体劳作的呼和到独自面对自然的吟咏,可以说,民间音乐贯穿了人类所有的生活。民间音乐又是记录人类生存痕迹的“活化石”。多年来,音乐人类学专业出身的青年学者魏小石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收集、制作、传播着不同地域的民族音乐,并以此为基础,撰写成《民歌笔记》一书。3月26日下午,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将围绕《民歌笔记》一书,邀请本书作者魏小石老师与民间音乐爱好者、“土地与歌”公众号主理人宁二老师,以线上共读的方式,分享与民间音乐有关的人与事。

  当茶叶走向西方时间:3月27日(周一)12:00-13:00

  地点:中华书局微赞、中华书局微信视频号

  嘉宾:董洪波(图书编辑)、贾雪飞( 中华书局副编审)

  中国的饮茶传统源远流长。西方人是从什么时候爱上饮茶的呢?茶叶对西方人的经济和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为什么到了19世纪末,中国的茶叶竞争不过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茶业霸主的地位?小小的茶叶,在19世纪中国走向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们来一探究竟。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