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缺失了什么?
中国的中学地理课夹在文理之间,长期处于尴尬的境地。
不少国家和地区在中学分别设立了地理和地球科学课,学科边界清晰。地理课教授人文和区域地理内容,地球科学课则系统地呈现自然科学知识,广度和深度相当于高校专业课程的简化版,提升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知与思考。
2017年4月,海南海口市的一所中学,学生们通过VR一体机上地理课。图/视觉中国
中国的中学只有一门地理课,对地球科学的教育相对匮乏。因此,有人呼吁将中学地理课改名为地球科学课并作为理科课程,在他们看来,中学地理要侧重地球科学,让学生接受更完整的自然科学教育(数理化天地生)。这又派生出一个现实的难题:地理若是如此这般改为理科专业后,人文、区域地理要放在哪里?
乍一看,中学地理课如何设置似乎没那么重要。毕竟,在中学教育中地理略显边缘,一位从业30多年的中学老师向记者描述,地理教师的课时费要低于物理、化学等科目,考试顺序也被安排在历史和政治后面,“不受重视已成了传统”。相比之下,地球科学专业的大学教授、科研学者乃至院士,却在过去十年多次提出要加强中学地理或地球科学教育,折射出人才培养与高考制度之间的断层。
前述中学老师提到另一处细节:她询问毕业多年的学生包括她的女儿,长大后,哪些中学知识对生活的帮助最大,“不是因为我(教地理课)的缘故,好多人都提到了地理,而且举出了例子,比如平时关注天气现象,或在旅行中认识一个新的城市等”。另一位科研人员进一步总结,地球科学课关乎青少年世界观的塑造,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一环,但国内中学却弱化了其重要性。
相较于改名,独立设置一门课程更合适,然而在高考指挥棒下,国内中学增加一门课程的空间似乎并不大。一位参与编写地理教材的老师感慨,囿于课时和减负,他们一直努力对学科做“减法”,但专家们却一直希望做“加法”。
支持地理课改名的学者反复强调,中学课程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师资、学科协调以及学生的接受度,甚至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要进行调整,必须仔细讨论,协调推进,是否纳入高考也需慎重考虑。
这些建议在当下颇为应景。他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当各界鼓励创新、发展科学技术时,我们最终还是要回溯到基础教育阶段,去种下科学教育的种子,并精心培养,启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思维方式,才有可能在高等教育乃至科研阶段结出果实。
发于2023.3.27总第1085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尴尬的中学地理
记者:杨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