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催生家校社“融育生态”

  我校的假期生活研究已持续开展8年,所在的社区也一直致力于促成一个“学习型街道”,通过对学生假期活动的设计,我们实现了家家皆学、人人共学互学的社区氛围,形成了促进学生成长的“融育生态”。

  通过假期推动“家家皆学”。我们刚开始的活动设计主要围绕“成就儿童”展开,提出通过假期培养“会休息的放假人”“会玩中学的孩子”“会承担的家庭人”“会融入的社区人”“能胜任多种角色的自己发展的小主人”。实践内容、组织方式、评价激励等也都围绕着学生的发展来展开。虽也发动了家长、教师、社区人士等参与,但缺少深入思考和行动规划,没有实现人人参与,只是学校、家庭、社区都有“代表”出场。

  2023年寒假,我校以“龙娃虎妞慧集六福‘兔’,互学共玩创享学习‘家’”为主题更新了设计理路,倡导学生既做自己成长的主人,还携手家人、祖辈、伙伴,全家总动员,共玩互学,开学后评选出优秀的学习型家庭。通过推动“家家皆学”,实现家庭内部的每个成员之间以及与社区其他成员之间的互动、共学。

  通过假期深化“事事互学”。我校构建了以安全健康、文明实践、绿色生态、书香文化、科创智慧5条主题研学线路为统领,融通学校、家庭、社区全场域的学生寒假实践内容体系,倡导家长、教师、社区人士在合作开展的过程中互学共学。但以往这种“互学共学”大多还只是关注不同的合作方,平面、定向进行。我们虽然也关注到了代际互学,尤其是隔代教育的独特价值,但究其根本还是以教师为主导,是沿着教师设计的既定“路线”做事、互学。2023年寒假期间,基于之前的五大研学主题,我们探索了“1+1+4x”的行动模式:第一个“1”是必做项——年文化研究专题;第二个“1”也是必做项,是研学主题中的“书香文化”;“4x”指其他四个研学主题,可选择做或尽可能整合着做。这就激发了学生、家长整合融通的创造性。学生主动与社区洽谈,创造性地发起了“社区治理&隔代互学”的项目研究,其中的“社区乱堆放治理活动”特别具有代表性。该活动招募了祖孙一起参与,而父母可以作为服务保障的志愿者在场,不仅有家校社三方不同角度的互学,更有三代人之间的互学,尤其是祖辈,从以往乱堆放的被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主体之一、被学习的对象之一,获得感增强,不仅有助于精准治理,还让参与其中的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体验更加丰富多元。

  通过假期实现了街区共学、人人互学。我校从2017年就推动建立了被专家称为“首创”的“龙虎塘街道学生寒暑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促进委员会制度”,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四位一体,全程参与学生寒暑假生活的策划、实践、展评,创生了每学期初“龙虎塘街道学生寒(暑)假生活成果博览展销会”这一独特的评价形态。2023年的“展销会”,我校一方面创新了“摆摊”“玩”以及“学习型家庭”的展示,推动学生的假期成果面向生活进行物化、可视化、可操作化的再创造。比如,学生们研究了社区文明停车的问题,不仅形成了研究报告、解决策略,还创造性地制作了“创意挪车牌”等文创产品,参加展销会的社区书记们非常喜爱和认同,要求这个项目到社区去进行巡回展示。

  我们深感,假期打开了通往大教育、活教育的通道,开启了家校社合作的宝藏,也让学校成为学习型社区的一分子,让身在其中的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工作者都得到了成长。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3年03月26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