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路在何方?教育业界人士:要拥抱技术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沫依 通讯员 魏球

  图/主办方提供

  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必将引发新的讨论热潮,而当下最热门的技术,莫过于ChatGPT。作为面向未来的教育领域,不可避免地会将目光汇聚于此。3月25日,“当双减遇上ChatGPT,家校如何共同育娃”主题论坛在广州市汇景新城实验小学鸣锣举行。知名校长、人工智能专家学者和家长代表等业界大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当下未来教育应用及其发展趋势,主动拥抱变化。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我们要识变、应变、求变,用科技赋能教育,用科技提升生产力。”侨鑫集团联席总裁、侨鑫学院校长、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这样说,他认为,每一次的颠覆性科技创新都能推动整个人类文明向前发展,也会带来教育的巨大进步。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思考未来应该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工具,共同推动教育向前发展,培养未来人才。

  

  华南师范大学未来学习空间研究中心主任、广东家庭教育研究会家校社共育专委会会长廖文则认为,在未来的教育中,学生的赋能和释能将成为教育的重要方向,教师需要赋能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帮助他们释放自己的潜力,而未来的教与学将是灵活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来调整课程和教学方法。

  

  华南理工大学人工智能未来创新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安则强调,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的是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听课,而现代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帮助,从而点燃和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张华通过七个案例,总结了家庭教育领域中ChatGPT的九种应用场景,并呼吁每位家长拥有开放思维,拥抱变化,从多维度的思维方式出发,为孩子的教育提供更好的可能性。广东省政府大数据顾问、《第二大脑》作者、阿里巴巴集团原副总裁涂子沛分享了自己使用GPT的感受和经验,认为学校教育如果跟不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就有可能落后于社会的主流需求,他呼吁数据科学要尽快进入中小学生的课堂,培养孩子们掌握脑机协作的能力,使用第二大脑的习惯和技能。

  圆桌论坛由汇景新城实验小学校长徐无名主持,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严钦熙、汇悦天启幼儿园园长刘咏欣、家长代表朱力强、侨鑫集团教育事业部总经理袁拔围绕科技对教育与教育的关系、科技如何助力双减等问题从学校案例、课程设置、家庭教育等多个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心得,讨论如何引领师生通过ChatGPT等科技实现教学内容、师生关系的转变。

  

  在严钦熙看来,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应该是有选择的,“只要我们以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ChatGPT进入课堂就会存在一定障碍,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历史等科目的课堂上不能被允许使用。”不过他也表示,在课堂之外,家长和学校可以利用技术对教育进行辅助;而袁拔认为,技术对于班级和科目教育模式必定产生冲击,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拥抱科技,让其对教育产生指导作用。

  那么在“双减”的当下,科技会提供怎样的助力呢?虽然幼儿园阶段并不在“双减”的范围之中,但刘咏欣表示,科技能给为教育的评价体系提供不小的支持,“过去的评价十分依赖教师的回忆,如果有了科技的辅助,就会在当下给出精准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作为家长代表,也是技术领域从业者的朱力强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科技是协助学习的良好工具,技术带给人类的是行为上的解放,因此作为人特有的逻辑和思路则必须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训练,但这同时也要求学习者学会提问:“因为越会提问,好的工具就能给出越符合的答复。”(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孙唯

  校对 | 谢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