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洋居民”更有归属感,闵行这个公益组织获奖了

  “在推动中外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空间塑造与社区治理的同时,我们还与华漕镇各个居委会形成良性共治的综合服务网络,提供更便捷的人性化服务,让外籍人士更有归属感。”金丰国际社区发展促进会(后文简称“促进会”)会长陈星言说道。

  近日,第二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征集与推广活动颁奖仪式暨社会建设专家讲坛举行,促进会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华漕国际社区品牌,提升街镇形象与公众美誉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获“十大最具活力社区社会组织”称号。

  文化交流、综合服务,

  让老外更有归属感

  作为上海有代表性的国际社区,华漕镇有11个国际型小区,4所国际学校,外籍人口近6000人,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虽然本地居民与外籍居民居住在一起,但彼此缺少沟通纽带,很少往来,同时,外籍居民也希望融入社区生活、参与社区建设。

  为了解决外籍人士的口语障碍和文化差异,打通与政府和本地居民的沟通渠道。华漕镇金丰国际社区发展促进会于2017年由20多家单位联合发起,迈出了打造华漕国际社区交流平台、推动国际社区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步。

  

  近6年来,促进会开展了大大小小60多场丰富多彩的社区中外居民活动,让外籍人士走出家门,走进社区。比如“国际家庭日嘉年华”“华漕绿色骑行日”,已经成为了华漕的品牌活动;快乐中国年、情满社区中秋联欢会、重阳敬老活动等传统节庆活动,进一步增加了外籍居民和本土居民的沟通交流,推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过元宵节,来之前我就很好奇为什么元宵要做兔子灯,而不是鸭子灯,我的中国朋友告诉我,因为月亮上有‘兔子’,我觉得中国的文化很浪漫。”在春节的一场元宵活动上,来自俄罗斯的Galina曾这样说道。

  

  同时,促进会还是政府与居民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该会创办的《华漕生活H·Life 》双语杂志季刊,开辟了线下和线上两种发布渠道,已累计印刷21期,配送量超过5万册,实现了华漕外籍家庭、国际教育机构和酒店住宿业全覆盖,还派送至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以及数百家社区商户与企业,内容不仅包含了社区动态,还向中外居民介绍了多元化发展的华漕。陈星言表示:“我们通过在社区内进行问卷调研、召开外籍居民社情民意沙龙、外籍居民议事会等形式,了解外籍居民的需求及对社区建设的意见。”

  “在国际社区里生活,我和我的家人有了归属感、幸福感,可以说华漕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上海美国学校浦西校区校长、加拿大人Christophe Henry采访中告诉记者,“促进会贴心地解决了我和家人在文化差异和语言方面遇到的困难,社区用善良与友好包容我们,令我十分感动。”

  

  教英语、做公益,

  “洋居民”成了贴心的志愿者

  通过促进会,“洋居民”不仅有了归属感,还积极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为外籍人士、本地居民提供服务,配合推进社区工作。

  “现有常态化稳定的志愿者团队30人,大多是企业高管、国际学校家长、社区居民、国际学校学生。不少国际学校学生暑期还会为当地学生教授英语,中外学生在重阳节参与社区敬老活动慰问长者等等,学生和志愿者们在完成服务工作的同时也能锻炼提升自己。”陈星言说,“我的先生也是一名外籍人士,去年他也加入了国际社区的志愿者队伍。”

  “在可见的未来,虹桥前湾将是全球优质企业集聚发展的高地,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到这里。”华漕镇民政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继续通过党建引领外籍居民自治,打通外国居民与华漕政府沟通的桥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推动华漕镇全过程人民民主,增加外籍居民参与感与归属感。”

  通讯员:浅晚月

  编辑:毛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