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高分作品《鱼病防治1000问》,新鲜出炉值得深度思考
今日推荐:《鱼病防治1000问》 作者:《家庭生活百科》编委会。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上篇观赏鱼疾病防治基础
磺胺脒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别名:磺胺脒。
理化性质
磺胺脒为白色针状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遇日光渐变色。磺胺脒在稀盐酸中易溶,在沸水中溶解,在水中微溶,在碱的水溶液中如不加热几乎不溶。
作用与用途
用于治疗细菌性肠炎病。
用途与用量
内服:每千克鱼重用药0.05~0.40克,混入饲料中,连用6天。
磺胺噻唑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理化性质
磺胺噻唑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颗粒或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无味;遇日光色渐变深。磺胺噻唑在稀盐酸、氢氧化碱溶液、碳酸碱溶液或氨溶液中均能溶解,在水中微溶。
作用与用途
有广谱抗菌作用。用于治疗赤皮病、竖鳞病、球虫病等。
用法与用量
内服:每千克鱼重用药0.1克,混入饲料中,连用6天。
磺胺甲基异
用磺胺类药物治疗观赏鱼类的各种细菌性疾病时,必须严格掌握足够剂量的原则。因为磺胺药的浓度必须大大超过组织中对氨苯甲酸的浓度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治疗时应给予足够的剂量和一定的疗程,以维持血液中的有效浓度。用量不足或停药过早,不但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但剂量过大或不适当地延长疗程,也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且会造成浪费。一般第一剂应给予倍量,以便迅速达到有效血浓度,从第2天后可以半量维持,待症状消退后,继续以半量治疗2~3天,以免复发。
磺胺甲基嘧啶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或粉末;无臭,味微苦;遇日光色渐变深。在稀盐酸、碱或氨溶液中易溶,在水中溶解极微。
作用与用途
用于治疗疖疮病等。
用法与用量
内服:每千克鱼重用药0.1~0.2克,混入饲料中,连用5天。
磺胺嘧啶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理化性质
磺胺嘧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粉末;无臭,无味;遇光色渐变暗。在碱或氨溶液中易溶,在稀盐酸中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作用与用途
治疗全身性感染,也可用于治疗赤皮病、肠炎病和六鞭毛虫病。
用法与用量
内服:每千克鱼重用药0.08~0.20克,混入饲料中,连用2~4天。
诺氟沙星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理化性质
淡黄色粉末,微溶于水。
作用与用途
抗菌活性强,广谱抗菌。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厌氧菌也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与多种抗生素无交叉耐药,如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氨苄或磺胺类的TMP耐药菌株,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如吸收良好,多次服用诺氟沙星可提高血药浓度,但无蓄留。用于治疗细菌性肠炎等各种感染症。
用法与用量
内服:每千克鱼重用药0.01~0.02克。预防日服1次;治疗日服2次,连用3~4天。
盐酸四环素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按干品计算,1毫克盐酸四环素的效价不得少于950盐酸四环素单位。
理化性质
盐酸四环素为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有引湿性;遇光色渐变深,在碱性溶液中易被破坏失效。盐酸四环素在水中溶解。
作用与用途
抗菌谱与盐酸土霉素相同。用于治疗弧菌病、嗜水产气单胞菌病。
用法与用量
内服:每千克鱼重每次用药0.1~0.2克。混入饲料中给药,连用5天。
盐酸土霉素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理化性质
盐酸土霉素为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微有引湿性;在日光下颜色变暗,在碱溶液中易被破坏而失效。在乙醇中微溶,在水中溶解极微。在水中易溶,10%水溶液的pH值应为2.3~2.9。
作用与用途
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有效。主要是抑制细菌生长,在极高浓度时亦具杀菌作用。口服时,若给药方法恰当,3~12小时后体内可达到最高浓度,即可杀灭病原菌。用于防治弧菌病、疖疮病等。
用法与用量
内服:每千克鱼重每次用药0.05~0.07克,混入饲料中给药,连用3~4天。
盐酸金霉素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盐酸金霉素为7-金霉素的盐酸盐。按干品计算,1毫克效价不得少于910盐酸金霉素单位。
理化性质
金黄色或黄色结晶,无臭,味苦;遇光色渐变暗;在空气中比较稳定,在碱溶液中迅速失效、在水中略溶,在生理盐水中,含量超过1%时即被析出。
作用与用途
抗菌谱与盐酸土霉素相同。用于防治弧菌病、白皮病。
用法与用量
内服:一次量0.03~0.05毫克/升鱼重,混在饲料中给药,连用3~5天。药浴:12.5毫克/升水,浸洗病鱼30分钟,可治疗白皮病。
使用红霉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1.应防止细菌对抗生素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并控制耐药菌的传播。因而在处理感染时,应按各种抗生素治疗各类疾病时所述,剂量要足量,疗程要适当,以保证有效血药浓度来控制耐药性的发展。
2.严格注意上述各种抗生素药的适应证,不能滥用,或滥用作预防药,并且尽量避免长期用药。有计划地使用抗菌药物,分期分批地交换使用,药效更为显著。
3.使用上述各种抗生素药物治疗观赏鱼类疾病前,应注意有效期的标志,若已超过有效期限,应停止使用。
氯霉素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氯霉素为D-苏式-1-对硝基苯基-2-二氯乙酰胺基-1,3丙二醇,按干品计算,含氯霉素不得少于98.5%。
理化性质
白色或略带黄绿色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干燥时稳定。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易溶,在水中微溶。
作用与用途
广谱抗菌。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口服一次剂量后6~18小时血中药浓度达最高峰。排泄较快,2~3天后从鱼体内消失。用于治疗弧菌病、疖疮病等。
用法与用量
内服:每千克鱼重每次用药0.025~0.050克,首次量0.05克,第2天后半量维持,连用3~5天。
盐酸左旋咪唑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理化性质
盐酸左旋咪唑为白色或类白色的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盐酸左旋咪唑在水中极易溶解。
作用与用途
抗虫药。用于治疗饼形碘泡虫病。
用法与用量
内服:每千克鱼重每次用药2~4克,混入饲料中,每日喂2次。
硫双二氯酚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别名:硫氯酚。
理化性质
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或略有特异臭;难溶于水,易溶于稀碱液。
作用与用途
驱虫药。用于治疗线虫病、绦虫病、棘头虫病等。
用法与用量
内服:每千克鱼重每次用药0.2克,混入饲料中,连用5~6天,用于驱除鱼类体内的线虫、绦虫、棘头虫。
碘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蓝黑色鳞片状或片状。具金属光泽,有辛辣刺激气味。常温时挥发出紫色蒸气。能溶于碘化钾溶液、醇溶液,呈褐色,不溶于水。
作用与用途
驱虫药。用于黏孢子虫病的治疗。
用法与用量
内服:每千克鱼重每次用药2.4克,混入饲料中,连用4天。
青霉素钠或青霉素钾的用途
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
作用与用途
抗生素。用于亲鱼产后受伤防止感染。
用法与用量
肌肉注射或腹腔注射,一次量,10~20万单位/尾。
使用青霉素钠或青霉素钾有哪些注意事项
1.使用时,按瓶外标签上标示的单位,根据用量计算。
2.临用时用灭菌注射用水定量稀释溶解。
3.注意瓶签标示的有效期限。
硫酸链霉素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注射用硫酸链霉素为硫酸链霉素的无菌粉末。按干品计算,每毫克效价不得少于720链霉素单位。
理化性质
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味微苦;有引湿性。在水中易溶。
作用与用途
抗生素类药。用于防治亲鱼受伤感染。
用法与用量
肌肉注射或腹腔注射,一次量,10~20万单位/尾。
使用硫酸链霉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1.使用时,按瓶外标签上标示的单位,根据用量计算。
2.临用时用灭菌注射用水定量稀释溶解。
3.注意瓶签标示的有效期限。
黑复康有什么用途
功能与主治:对七彩神仙鱼的鱼体发黑,身上长有网状灰白色絮状物,停食,身体抖动,与固体物摩擦等症状及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无效的多类鱼病,均有良好的疗效。
用法与用量:按鱼缸实际水容量,每100千克水加药15毫升,每日一次,连用3天。
彩虹神奇快清(粉剂)有什么用途
利用化学正负离子在水中的快速凝结作用,达到清净水质的良好效果,此剂适用任何咸淡水观赏鱼类的水族箱以及水草缸等的水质净化、杀菌、除腥臭、除清苔,并对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无害。使用彩虹神奇快清,至少一个月内免除水族箱频繁换水之烦恼。常用本品,可使水质清澈,碧绿透亮。
用法:将彩虹神奇快清(粉剂)直接投入水族箱内,如水草缸应放置于过滤机的滤棉夹层之中,必定能达到神奇快清的效果,100厘米水箱投入半包,150厘米水箱投入一剂量,依此类推即可。
中草药防治观赏鱼病有什么特点
中草药简称中药。是指按照中国传统医药理论用以防治人和动物疾病的物质,是我国医药发展中的一颗明珠。中草药用来防治观赏鱼病,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药效稳定、持久,而且对水体、鱼体等的副作用较小。因此,目前已经成为许多观赏鱼药生产厂家青睐的新药源。
2.作用广泛。中草药不仅对观赏鱼类的细菌感染有效,而且对某些病毒感染也有效,同时副作用少,为抗生素和磺胺药所不及。
3.用于治病的中草药品种多。我国经过近10来年的普查,已经查明中草药资源达12800多种。根据长期实践证实,疗效较好的中草药有大蒜头、五倍子、大黄、乌桕、地锦草、大叶桉、枫树叶、韭菜、生姜、南瓜、穿心莲、板蓝根、水辣蓼、菖蒲、水花生等。
4.可以防治多种观赏鱼疾病。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烂鳃病、白头白嘴病、出血病、小瓜虫病和车轮虫病等。
大黄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蓼科大黄属植物掌叶大黄,大黄或鸡爪大黄。以根及根状茎入药。采集时间为秋末冬初采茎叶,或次春发芽前挖取地下部分,除去粗皮,切成瓣或段,干燥而成。
性状
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厘米~17厘米,直径3厘米~10厘米。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口嚼之粘牙,有沙粒感。质坚实。以质坚实、气味清香、味苦而微带涩味者为佳。
作用与用途
抗菌药。抗菌作用强,广谱抗菌。有效成分已证明为蒽醌衍生物。不仅对由黏菌引起的白头白嘴病和烂鳃病有明显的疗效,而且对病毒病亦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用法与用量
1.药浴:1%大黄煎煮液,5分钟,可防治黏菌性疾病。
2.遍洒:1.25~3.75毫克/升。临用前,先将养殖水体需用的大黄量,用0.3%氨水(含氨25%~28%),按1∶20比例,在室温下浸泡约12~24小时,再均匀洒入水中。可有效防治黏菌性鱼病。
3.大黄与硫酸铜合用。1.0~1.5毫克/升大黄与0.5毫克/升硫酸铜,大黄在使用前的处理与第一步相同,先泼洒大黄再洒硫酸铜。可防治黏菌性疾病。
4.内服:每千克鱼重每次用药5~10克,大黄碾成粉末混入饲料内,1日1次。连用3天,可防治黏菌性鱼病。
五倍子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漆树科漆树属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等的叶或叶柄,因受五倍子蚜虫的刺伤而生成的囊状虫瘿,可分为角倍和肚倍两种。采集时间,角倍在9~10月间采摘,肚倍在6月间采摘为宜,如过期则虫瘿开裂。采摘后,用沸水煮3~5分钟,杀灭内部虫体,晒干即成。
性状
1.角倍呈不规则的囊状,有若干瘤状突起或角状分支,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有灰白色软滑的绒毛,破碎后,则见中心为空洞,有黑褐色五倍子蚜虫的尸体及白色的外皮以及粉状排泄物等,壁厚1~2毫米,内壁浅棕色,平滑。
2.肚倍呈纺锤形囊状,无突起或分支。外面毛茸较少,壁厚2~3毫米。
角倍以破折面角质样,质坚脆;肚倍的折断面为角质样,较角倍光亮。气特异,味极涩而有吸湿性。
作用与用途
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抗菌作用主要存在于皮部。用于防治黏菌、产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引起的鱼病。
用法与用量
遍洒:2~4毫克/升。用于治疗白头白嘴病、烂鳃病、白皮病、疖疮病和赤皮病等。
乌桕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大戟科乌桕属植物乌桕,以叶入药。采集时间为每年夏末秋初,晒干。
性状
叶片菱状卵形,长3~9厘米,宽2.5~7.5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微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基部有密腺一对。
作用与用途
抗菌药。乌桕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有效成分为含酚有机酸类。用于防治细菌性鱼病。
用法与用量
药浴:1%乌桕叶水煎液,浸洗10分钟,对黏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遍洒:2.5~3.7毫克/升,临用前,将养殖水体中需用的乌桕叶量,按1千克乌桕叶干粉,用20升饱和石灰水(1千克生石灰加5升水后的上清液),浸泡12小时左右,再煮沸10分钟,用池水稀释均匀泼洒,可有效地防治黏菌性鱼病。
大蒜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性状
为多年生宿根草本,作一年生或二年生栽培。本品鳞茎(蒜头)呈卵形,直径3~4厘米,外皮白色或紫红色,内含一种蒜胺酸。瓣片呈簇生状,分6~12瓣,瓣片白色肉质,面光滑平坦,味辣。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作用与用途
抗菌药。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对真菌具抑制作用。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为一种植物杀菌素、防治肠炎病。
用法与用量
内服:每千克鱼重每次用药10~30克。使用前先将大蒜捣碎,然后与饵料混合,并加入适量食盐,稍后即可投喂。1日1次,连用6天。可防治肠炎病。
生姜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性状
为姜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栽培。须根不发达。根状茎肥大,呈不规则块状,灰白或黄色,有辛辣味,可作蔬菜、香辛料,也可入药。
我国中部和南部普遍栽培。
用法与用量
0.4ppm的生姜粉与0.55ppm的辣椒粉合剂可治小瓜虫病。
槟榔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棕榈科槟榔属植物槟榔的种子,每年春末夏初槟榔成熟时,采收果实,取出种子,晒干或烘干。
性状
本品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高1.5~3.5厘米,底部直径1.5~3.5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一明显疤痕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花纹。气微,味涩,微苦。
作用与用途
驱虫药。具有强大的驱绦虫作用。并能驱黏孢子虫,此作用可能与槟榔中主要成分槟榔碱有关。用于治疗绦虫病、黏孢子虫病。
用法与用量
内服:每千克鱼重每次用药2~4克,混入饲料中,每日1次,连用3~5天,用于治疗绦虫病;每千克鱼重每次用药20~40克。混入饲料中,1日1次,连用15~16天。
辣椒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为茄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在热带为多年生灌木,高50厘米左右。单叶互生,叶片卵圆形,无缺裂。浆果,未熟时绿色,成熟后一般为红或橙黄色。果加工后做调味品,也可入药。
生长地区: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与姜相同。
南瓜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别名:中国南瓜、番瓜、饭瓜。
为葫芦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呈五菱形,无刺。花单性,黄色,雌雄同株。其果实(瓜子)长圆、扁圆、圆形或瓢形,果柄有棱。
性喜温暖,适应性强。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用南瓜子粉末250克和1千克饲料做成药饵,连续喂3天,可治绦虫病等。
鱼藤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别名:毒鱼藤。
木质藤本,全株无毛,枝条有麻点(皮孔)。叶互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片通常为5枚,间有3~7枚,前端渐尖而钝,基部圆形,花粉红色,长在叶腋。花后结斜卵形豆荚,扁而薄,长约3厘米。
南方等省均有分布。生于山沟密林、山脚疏林。药用根茎,全年可采。
作用与用途
主要用于室外养殖池的清塘。每667平方米水深1米左右,用干鱼藤1.5千克,先用水泡软,待乳白色汁液浸出后,即可全池泼洒。24小时后即可放鱼,可杀死野杂鱼及水生昆虫。
地锦草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别名:铺地锦、红茎草、乳汁草、粪脚草、奶浆草。
一年生匍匐小草本。茎细软,折断有白色乳汁,分支很多,紫红色,有毛,叶对生,圆形,叶边有细齿,背面有毛。聚伞花序生在叶腋和枝腋,花暗红色。分布南北各省。生于路边、菜园边、屋前屋后。药用全草,6~11月采集。
用途
1.防治鱼肠炎病
预防:在5~6月、8~9月以2~3次进行喂药预防。每千克鱼每天用干草2.5毫克,或鲜草10~25克,加水200~250毫升,煮沸半小时,将药液加入少量麦粉调成面糊拌青草或将药汁直接拌豆饼投喂。每次连续投喂3天。
治疗:按每千克鱼用干草5克或鲜草25克。每天1次,连续3天。或用地锦草、铁苋菜辣蓼治疗鱼肠炎病。按每千克鱼每天用干草10克,连喂3~4天(成鱼投喂3天,种鱼投喂4天)。其用法不论煎剂或粉剂均有疗效。
2.防治烂鳃、赤皮并发症
每千克鱼用干草5克或鲜草25克,煮汁后拌饵料内或制成药饵,投喂3天为一疗程,可治疗烂鳃、赤皮并发症。
韭菜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别名:扁莱菜。
多年生草本,鳞茎圆柱形,1~3个聚生,鳞被灰色。叶扁平,线性,花白色带粉红晕,20~40朵,伞形花序生于花茎顶端,有苞叶1~2枚,花茎细小有棱。蒴果倒心脏形,室背开裂。我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药用全草。
用途
1.治疗白皮病。
每平方米水面用3~5克韭菜和适量的豆饼、食盐等一起磨碎投喂。每天2次。
2.治疗白头白嘴病。
每平方米用切碎的韭菜5~6克与黄豆混合磨成浆,均匀泼洒,每日上下午各一次,泼洒1~2天。
每平方米水面用韭菜3克,食盐0.75克研成浆状喂鱼。
治疗车轮虫病。每平方米每米水深用韭菜4.5~7.5克,捣烂后加盐0.5克拌匀,全池遍泼。
辣蓼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别名:水蓼、柳蓼、白辣蓼、酒药草。
一年生草本,高约半米,多分支,节部膨大,茎红色或青绿色。叶互生,被针形,长5~7厘米,上部中脉两旁常有人字形黑纹,揉之有辣味。花淡白色,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果小,熟时褐色,扁圆形或略呈三角形。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喜生于湿地、路旁、沟边。药用全草,夏秋采集。
用途
1.防治鱼肠炎病。
预防:在鱼病流行季节,每天用鲜草1.5千克加水煎煮后拌饲料,或用辣蓼干松粉0.7千克制成药丸投喂。
治疗:按每千克鱼用干草50克或鲜草250克,每天1次,连续3天。如果是鱼种,按每尾鱼种每天用干粉0.05毫克拌豆饼浆或制成颗粒药丸投喂,连续投喂3~6天。
2.预防烂鳃病。
当年鱼种在6月中旬放齐后,开始投喂辣蓼。6~7月,每千克鱼每天用干辣蓼粉0.5克或鲜草15克。干粉加适量清水,煮沸后再继续煮半小时,鲜草先经粉碎机粉碎后,加水煎煮,然后将药液连同药渣拌商品饲料放在食架上喂鱼。8~9月时每天用干粉1克。
3.防治鱼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并发症。
4.辣蓼、苦楝树叶、生石灰、尿盐合剂防治鱼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并发症。先将辣蓼、苦楝树叶煎煮,取出药液,加入生石灰、尿和盐,调匀,泼洒全池。每平方米每米水深用辣蓼8.4克,苦楝树叶9克,生石灰50克,尿25克,盐2.7克。
菖蒲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别名:白菖蒲、水菖蒲、石菖蒲、水剑草、石蜈蚣。多年生草本。地上根茎匍匐横生,节密生,并有三角形叶痕,须根狭细,叶由根茎丛生,线形,绿色。肉穗花序。多产于长江以南各省。生于沼泽,沟边及泉流岩石上。
用途
1.治疗鱼细菌性肠炎病。
将菖蒲切碎,投入塘喂鱼,每平方米每天用菖蒲7.5克。连喂2天。
2.用菖蒲、蓖麻治疗鱼肠炎病。
每平方米用菖蒲60~75克,切碎后裹在150克左右的松枝内,扎成捆,放置食台上风、进水口等处,浸没在水中,每天翻动1次,使之腐烂。或将其用粉碎机打成浆汁,连汁带渣泼入鱼池中。
3.治疗水霉病。
每667平方米用菖蒲汁2.5~5.0千克,加食盐0.5~1.0千克,人尿2~5千克全池泼洒,有较好效果。
4.治疗烂鳃病。
每亩用菖蒲4~5千克,蓖麻叶4~5千克,用切草机打碎成浆液状,略经浸泡后即将汁和渣一起均匀泼洒全池。
5.治疗赤皮病。
用法、用量同上。
艾对鱼病防治有什么作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