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三聚焦两分散一灵活” 提升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实效

  近年来,昆明市盘龙区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求变、创新思维,以基层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主题聚焦、师资聚焦、对象聚焦、地点分散、时间分散、方式灵活的“三聚焦两分散一灵活”培训方式,切实提升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实效。

  主题聚焦 做到“缺啥补啥”

  盘龙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教育,引导村(社区)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紧紧围绕基层发展需要和工作实际,结合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短板弱项,聚焦“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文化惠民、为民服务、营商服务、项目服务、产业发展”7个主题,分层级、分类型、分领域精心制定课程内容,切实提升村(社区)干部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抓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师资聚焦 做到“谁会谁教”

  盘龙区坚持能者为师,注重选聘理论政策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基层干部、乡土人才、做群众工作的行家能手等担任教师,破除唯职称论、唯级别论、唯名气论,以提升村(社区)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目标,建立涵盖“大学者”“好榜样”“土专家”“田秀才”等的师资库,建立讲师档案,做到“谁优秀谁辅导”“谁专业谁授课”。

  对象聚焦 做到“谁要谁学”

  盘龙区把“根据主题确定培训对象、根据老师确定培训对象、根据问题确定培训对象”相结合,统筹考虑培训对象的岗位、年龄、学历等情况,杜绝“一锅煮”、实行“分餐制”。针对基层一线干部本领上的短板、知识上的弱项,突出重点对象、重要岗位建立按需培训、点名调训机制,确保内容紧跟需求走、形式紧跟对象走,全覆盖轮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驻村干部等群体,全面有效提升一线干部能力素质。

  地点分散 做到“出门即学”

  盘龙区改变传统的全区村(社区)干部集中到区里参加培训的方式,变“村(社区)干部上来”为“业务讲师下去”,采取巡回宣讲、流动课堂、送教上门等方式,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开展培训,把街道党校、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田间地头、工厂基地等都变成“教室”,让机关干部“多跑腿”、村(社区)干部“少走路”,让村(社区)干部在“家门口”就能培训、在“家门口”就能提升,把更多精力放到吸收知识与服务群众上。

  时间分散 做到“想学就学”

  盘龙区改变以往有关部门确定时间、村(社区)干部集中参与的培训模式,培训时间从“上级安排”变为“基层确定”、从“强制、固定”变为“按需、灵活”,针对基层“忙人长期不能参训、闲人成为培训专业户”的问题,将短学制、小规模、高频次和分段式培训有机结合,有效缓解村(社区)干部培训工学矛盾。针对重点岗位和业务骨干,围绕1至2个专题办为期1-2天的“小班”,针对干部业务能力短板或工作中的关键点、薄弱点办“专班”,针对基层治理中的突发情况和紧急任务办“临时班”。

  方式灵活 做到“即学即用”

  盘龙区突出村(社区)干部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教育培训需求导向,从基层工作和村(社区)干部队伍的实际出发,通过“帮带”培训、现场观摩、案例教学等途径,探索挂职培训、行动学习等方式,促进学习培训和实践运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充分运用双向视频调度系统,线上线下相结合,用“土方言”“大白话”等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拉近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工作、老师与学生的距离,真正让村(社区)干部能参加、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盘龙区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