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德令哈:持续发挥人才优势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本网综合消息:近年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以“引用育留”为切入点,着重在教育内涵、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关键环节发力,逐步构建起“外引优才、内育全才、党管人才、善用贤才”的引用育留全链条机制,助推全市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围绕需求,以开放包容之心“引才”。落实中央、省委、州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制发《德令哈市“巴音英才”引进和培养计划(试行)》《德令哈市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健全引才引智机制,部署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推动人才工作与全市中心工作融合。通过公开考试招聘、校园引才、社会招聘、公费师范生定向服务基层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浙江援青等方式,广开引才渠道,持续加大人才招引力度,不断深化“柔性引才”,汇聚教育英才,努力缓解“教育人才之渴”。2022年教育系统引进(聘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85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9人、政策性安置6人、引进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2人,柔性引进援青教师18人,政府招聘编外教师40人。

  发挥潜能,以不拘一格之举“用才”。选派2名优秀教师挂职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持续在优化评价体系、强化家庭教育意识、科学高效管理班级、课堂教学分层指导、教育帮带融合、教研提优补差、教师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给出宝贵意见,进一步将管理与教学有机结合。借力“互联网+教育”平台,与杭州市开通“空中课堂”,以“名师引领+精准教育”方式,深入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区块链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突破时空限制,共享优质网络教育资源课程4门,学生300余人,形成了线上“空中课堂”线下“名师送教”相结合的智力帮扶新亮点。依托《名师领航工程》和《名师工作室》,以“核心基础 思维课堂”引领的课程教学改革为主体,先后调整和科学使用名师16人,开展教研交流10期,带动全市200余名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持续发挥浙江援青教师、理念、资源优势,组织42名援青教师深入各学校开展名师讲堂、听课评教、领衔教研、跟岗培训等工作,惠及学生6000余人。

  立足长远,以固本培元之法“育才”。按照“重点人才重点培养、骨干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加大培养培训力度,重点实施“校长领跑”工程,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方式,邀请南京名校长、专家学者赴为德令哈市15所学校,45名校长开展专题培训班,辐射带动全市办学治校能力,一体推进“一校园、一精品、一特色”建设;组织全市教育工作者一行30余人,赴杭州开展“校校结对”工作,实现结对学校教师之间的备课、听课、评课、研课“四同步”目标落实,有效解决教师基本功不扎实、课标意识不强和对新教材把握不够等普遍性问题。着眼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实施“教师人才培养工程”,采取“师徒结对+竞赛展示+适度集中培训”模式,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质量大幅提升,荣获全州小学教学能手竞赛4人,荣获全省科学竞赛一等奖1人,教师队伍梯次培养体系初步形成,全市中考成绩较上年度提高70.2分,乡镇农村学校“一分两率”提高6% ,2022年荣获全州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优秀地区。

  注重实效,以筑巢引凤之策“留才”。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优化升级人才新政,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环境。制发《德令哈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定办法》《德令哈市优秀教师评选办法》,通过确定评选标准、规范评选程序、认真组织实施、及时反馈结果等方式,树立科学选人用人导向,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热情,2022年评定副高级以上职称24人、一级教师31人、二级教师38人。围绕教育提质行动的实施,注重对新聘教师的关心爱护,积极做好新进教师职称评聘和执行乡村教师工作补贴,提供乡村教师周转房200套,将学校教师活动中心、食堂、生活设施和学校周边水电路改造建设等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整体建设规划,不断优化乡村教师发展环境,改善乡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工作开展情况,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教师在健康体检、住房保障以及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专心教学,切实做到“事业留才、环境留才、情感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