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行」德江县稳坪镇金庄村:青山变绿“金山”来

  春光无限好,农事正当时。3月26日,走进德江县稳坪镇金庄村,一片新绿尽收眼底,当地群众正沐浴春风,穿梭在花椒林间忙着除草施肥,开启新一年的管护工作。

  时光镌刻沧桑岁月,也勾勒出奋进轨迹。曾经掣肘于石头缝“刨生活”的德江县稳坪镇金庄村人,如今正依靠花椒这股“麻味儿”改变贫苦命运,书写崭新的幸福篇章。

  乱石纵横,广种薄收。因受乌江深度切割,又名“金庄坝”的金庄村却少有沃地,多为缺水易旱的石旮旯。在世代沿袭的贫苦中,人们躬耕薄土,一次次燃起幸福渴望,却又一次次无奈向命运妥协。

  脱贫攻坚的号角在全国吹响,解贫问策,探寻出路的干事热潮在这里掀起。摆脱生计型农业,让石旮旯长出“金果果”,稳坪镇思路清晰——战胜石漠化,鼓起钱袋子,“生态和经济”效益双收。

  于不可为处有所为,当智志双具。2014年,金庄村“两委”在稳坪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通过反复调研后探索出“花椒+扶贫”的发展模式,并组织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50多人到贞丰县北盘江镇考察学习花椒“顶坛模式”。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考察归来后,稳坪镇在金庄村建成3300亩花椒产业园。为最大程度带动群众受益,园区探索出“大户+村‘两委’+农户”的组织方式,并按照“631”利益分红模式,即大户出资占股60%、农户出地占股30%、村“两委”参与管理占股10%,整合各类资源让花椒产业发展壮大。

  积尺寸之功,成千秋之利。2021年,金庄村被评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22年,金庄村成功创建“国家花椒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村子年产鲜花椒825吨,干花椒165吨,总产值达750万元以上。

  吃起来麻人,用起来养人,花椒兼具食药功能。但要将其经济价值“吃干榨净”,椒农们认为仅靠卖干花椒还远远不够。如何让这颗不起眼的小果,蝶变成登堂入室的经济产品,转化成振兴乡村的澎湃力量?

  “保量,提质,增效!”稳坪镇党委书记李海用六个字总结花椒产业后续发展思路。即保住原有种植面积不减少,全力扶持产业主体提升花椒品质,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延伸产业末端经济。

  借帮扶“东风”,行发展“快船”。2022年8月,稳坪镇借助中国五矿集团定点帮扶机遇,积极争取帮扶资金120万元,支持金庄村购进设备,成立五矿缘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完善花椒加工产业链。

  目前该公司的精深加工车间已进入试运阶段。记者在生产现场看到,几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一颗颗花椒经过挑拣、烘干、灭菌、粉碎、搅拌等流程后,便可入袋包装成产品,送往各地养生馆和敬老院等场所。

  除了在产品加工上下功夫,金庄村还变废为宝,将采下果实后的花椒枝条制作成农家肥施到树上,或打碎后加工成菌棒卖给当地发展食用菌的合作社,不仅降低了管护成本,还增加一条增收渠道。

  椒绿石旮旯,带富一方人。据介绍,稳坪镇目前已种植花椒2.4万亩,带动1500户群众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全镇每年产出花椒达480吨,带动群众务工就业2.6万余人次,年劳务支出200余万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

  编辑 刘煜妤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