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将设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
四川在线记者 付真卿
近日,四川省民族宗教委印发《关于设立“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全省正式启动教育基地设立工作。这是四川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民族团结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的具体表现,是推动全省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格局的一项重要举措。
根据安排,四川将按照“统一规划、分批设立、特色突出、竞争择优、规范建设、动态管理”的工作思路,力争在3年内,建设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的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体平台和重要阵地,在全社会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认同感,助推全省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教育基地原则上在省及以上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中推荐产生,符合主题鲜明、优势突出、管理到位、保障有力等5大类16项申报条件,具体涵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工程类、革命历史纪念类、旅游文教类、宗教中国化示范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类别。2021年全省拟命名授牌教育基地不超过10个。
《通知》明确了教育基地建设的三项机制,一是建立省、市、县三级共建机制,县级负责运行、管理,市级负责监管、保障,省级负责指导、评估;二是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基地运行周期为三年,按照每年抽检评估、三年综合评估的方式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被命名的教育基地,将在经费支持、政策保障、创建试点及重大活动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制定教育基地标准化建设规范和评估指标体系,形成一套全面可行的全省教育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努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四川经验和四川样板。”省民族宗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