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谁是最可爱的人》阅读训练附答案附课堂笔记手写
一、阅读课文前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1、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抒情,议论。
作用:点题,总领全文。
2、第三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第三自然段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赞扬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品质”“意志”针对前边的“平凡”而发;“气质”“胸怀”针对前边的“简单”而谈。“松骨峰战斗”照应“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马玉祥火中救小孩”照应“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防空洞中的谈话”照应“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和“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二、阅读“松骨峰战斗”部分。
(1)指出本部分所写事件的要素
时间:二次战役
地点:松骨峰(或书堂站);
人物:一支志愿军部队的先头连:
事件:松骨峰战斗;
起因:志愿军先头连向敌后猛插,切断敌人逃路,与敌人相遇;
结果:打死了 300多敌人,使部队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2)赏析下 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匆匆”表示时间紧迫,准备不足;“很低的”“光光的”“小”说明无险可守,地形不利。这些修饰性词语预示着战斗的激烈、艰苦,烘托了战士们的英雄主义精神在严峻的不利条件下毅然投入战斗的刚强意志和英雄主义精神。
②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运用动作描写,具体、准确而又生动地表观了志愿军战士的“壮烈”,突出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说说下面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环境描写。表现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战斗形势,烘托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指出下列语句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作用。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议论、打情。用反问句抒发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强烈的赞美之情,升华了主题。
(5)第8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反问。既突出了中心,又以强烈的感情使读者产生共鸣。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
一支志愿军的部队,为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全部牺牲,最后等到主力部队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三、阅读“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他们确实是我 我们最可爱的人”,回答问题。
(1)防空洞谈话中战士的三个回答表现了他的哪些思想品格?
高尚的苦乐观(幸福观)、高度的责任感、崇高的荣誉感。
(2)作者在记叙事例的同时,还穿插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结尾一段的抒情、议论有什么作用?
结尾把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在朝鲜奋不顾身地杀敌联系起来,再次强调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且号召我们热爱我们的战士,既照应了开头和文题,又升华了主题,使主题更突出。
(3)这篇文章讲述了三个事例,“防空洞谈话”能否调整到前面?请谈谈你的意见。
不能调整。因为志愿军出国作战,首要的使命是打击侵略者,“松骨峰战斗”理应放在首位。狠狠打击敌人是因为同情、热爱朝鲜人民。火海救小孩”是这层意义更直接的体现,因此,放在第二位。两个事例一“恨”一“爱”,深层的思想基础在“防空洞谈话”的事例中提示出来,即来源于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最后这个事例是更深层的展开。三个事例不孤立,从内在联系看,必须按现在的次序排列。
四、阅读“防空洞中的谈话”部分。这部分共有三问三答,它们分别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品质?
1、你不觉得苦吗?……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乐于为祖国人民吃苦的幸福观、苦乐观。2、你想不想祖国啊?”“想,但不愿回去,因为朝鲜还半边红,半边黑。”
时刻把祖国人民的嘱托记在心上的责任感。
对祖国对朝鲜人民有什么要求吗?""想要一块朝鲜解纪念章’”贡献很大,要求很少,有崇高的荣誉感
五、阅读课文结尾部分。
1、写祖国人民的和平幸福生活,意图是什么?
将这种生活和志愿军战士联系起来,说明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号召人们热爱他们。
2、结尾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议论和抒情。总结三个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战士的可爱,感染读者;与开头部分的议论抒情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五、阅读“马玉祥火中救小孩”部分,回答问题。
1、第9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点明对敌人的狠,引出对朝鲜人民的爱。
2、指出这部分所写事件的六要素。
时间: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
地点:一个小村;
人物:马玉祥;
事件: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起因:从阵地上下来做饭,遇到敌人的机关炮和燃烧弹袭击;
结果;救出小孩。
3、这一部分怎样表现了马玉祥的国际主义精神?请找出来分析。
(1)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战士的纯朴乐观,以及正确的苦乐观。
如动作描写:踹,扑,摸,拉,抓,抱,钻,跳……这些动词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马玉祥的国际主义精神。
(2)环境描写(火、烟)。本段反复写了烟和火,烟大火盛,表现环境之危险,为下文救人艰难做铺垫,烘托人物奋不顾身的高尚品质和对朝鲜人民的爱。
六、课文所选三个典型事例有什么内在联系?
三个事例共同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和思想境界,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1)松骨峰战斗——对敌人的狠
(2)马玉祥火中救小孩——对朝鲜人民的爱。
(3)防空洞中的谈话——以上二者的思想基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