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首次大捷此团立大功,团领导2人成上将,3人结局令人唏嘘
直到长征后四个多月的1935年2月,我英勇的红军进入贵州境内,在遵义城外的老鸦山、红花岗一线,打得敌人措手不及,随后,乘胜追击,5天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遵义,击溃和歼灭敌两个师又8个团,毙敌俘敌甚众,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长征开始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一时红军士气大振,为此后红军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奠定基础,此役史称“遵义大捷”。
地处遵义老城西南方向的红花岗、老鸦山,是一条绵延八九公里呈弓弧形的山体,自古就是遵义府城天然屏障,乃兵家必争之地。据《遵义府志》载:“自咸丰甲寅以来,皆易作营垒,驻要兵,旌旗舒卷,画角呜咽。清同治元年(1862),太平天国石达开据守此处,钳制清兵。”后来,清军用当年最先进的武器红夷大炮轰击,战斗相当激烈,双方均伤亡惨重,并且一举击毁石达开的黄伞,太平军随即撤出战斗,退至海龙坝大营,取道仁怀往毕节离黔而去。
“遵义大捷”后来有许多开国将军都留下回忆录,但对是役细节描述得最为详细的,便是曾经担任“遵义大捷”主攻团政委,全程参与这次战斗的指挥员黄克功。让我们去聆听这位红军团政委对战事的讲述——
当时,敌人数个师的重兵布置在险要阵地娄山关、老鸦山、红花岗一线,企图我红军军东进。由于这里地势十分险要,红军是处于仰攻状态,第一天战斗打响之后,战斗十分激烈,我英勇的红军打得非常英勇,指挥员身先士卒,便端起刺刀挥舞马刀冲锋,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英雄气概,杀入敌群,直杀得敌人哭爹叫娘,丢盔弃甲。守敌看到这阵势,胆战心惊。战斗持续到傍晚,但敌人的碉堡太坚固,依然没有拿下。
由于我军紧急行军,行程过多,精神疲劳,加上地形不熟,未便当夜攻击,于是宿营于红花岗,与敌人形成对峙状态。为了钳制敌人,当天晚上还是不间断地派出佯攻部队,对守敌进行袭击,制造我们要晚上进攻的架势,吓得敌人梦寐不安,警戒诚惶诚恐。给敌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这样大大地削弱了其战斗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