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新疆女子如何“秀”美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面露华浓
无论古时还是今日
世人皆爱美
让我们跟随新疆各地出土文物
欣赏一场特别的“时装秀”
看看文物里的“她”
新疆博物馆展厅陈列的小河墓地出土的木俑。石榴云/新疆日报 记者赵梅摄
小河墓地出土女性腰衣。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资料图
新疆博物馆展厅里陈列的小河公主展板。石榴云/新疆日报 记者赵梅摄
从罗布泊铁板河、古墓沟、小河墓地等墓葬遗址
出土的皮毛制品来看
早在青铜时代
人们就在用羊皮、羊毛类制作各类服饰
用羊毛、羊绒加水反复擀压成毡
制作出漂亮的毡帽
用羊毛捻线
编织出别致的毛织腰衣、毛织斗篷
用动物皮缝制出舒适的短靴等
小河女性的服饰虽结构简单
却能彰显那时人们高超的编织工艺
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新疆博物馆展厅里陈列的苏贝希墓地中姑师女子复原图。石榴云/新疆日报 记者赵梅摄
苏贝希墓地中姑师女子复原图。新疆博物馆资料图
在距今2800年至2300年前
西域的羊毛加工、毛纺织技术以及染色技艺
进一步提高
女性服饰风格有了较大变化
哈密的五堡墓地、鄯善县的苏贝希墓地、且末县的扎滚鲁克古墓
出土了一批新颖别致、色彩斑斓的服饰
从苏贝希墓地出土的毛质服饰来看
当时的姑师女子穿着考究又时尚
喜欢用裥色条纹裙装
搭配一顶尖帽来装扮自己
民丰县尼雅遗址墓葬出土汉晋时期的女绢夹衣。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洛浦县山普拉墓地出土的汉晋时期女性穿缀织绦裙。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若羌县楼兰壁画墓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穿半袖绮衣。石榴云/新疆日报 记者赵梅摄
汉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西域服饰发展也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
从洛浦县山普拉古墓、民丰县尼雅遗址
尉犁县营盘古墓、若羌县楼兰壁画墓
出土的各类服饰制品来看
上述地区服饰不仅汇聚了本地及东西方
不同的织造技术、艺术风格
还出现了圆领套头长衣、灯笼裤
和缀织裙等时尚服饰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唐代女舞俑,其上身着窄袖短襦,半臂衣穿于短襦外,下身穿齐腰红黄间色曳地长裙,这是唐代女子的时尚装束。石榴云/新疆日报 记者赵梅摄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唐代女俑绢画,画中为初唐仕女着装形象。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唐代女性穿的印花绢裙。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唐代,随着西域和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合
西域干练的胡服
受到中原人的喜爱
而中原的“石榴裙”也受到西域青睐
由于胡服的设计
备显女人的英姿飒爽
使得中原妇女
皆以胡服、胡帽为美
“石榴裙”则是以其艳丽的色彩
和其尽显女性曲线美等特点
赢得西域年轻女子的喜爱
宋元时期,回鹘贵妇所穿的服饰。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乌鲁木齐市盐湖墓葬出土的元代黄色绢面织金锦边袄子。新疆博物馆资料图
宋元时期
多种宗教、多元文化并存发展
女性服饰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
尤其是回鹘贵族服饰
因雍容华贵、富丽多彩等特点
成为这一时期女性着装的亮点
而回鹘人织制的织金锦
更是受到西域各民族的喜爱
织金锦是一种把金线织入锦中
而形成特殊光泽的丝织物
其在元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属于当时贵族阶层的服饰
男女皆穿
乌鲁木齐市盐湖墓葬
曾出土一件元代黄色绢面织金锦边袄子
根据史籍和考古研究
新疆地区曾织造织金锦并名扬天下
哈密清代女性穿传统服饰。哈密市文博院(博物馆)资料图
哈密清代女性穿传统服饰。哈密市文博院(博物馆)资料图
哈密清代女性穿传统服饰。哈密市文博院(博物馆)资料图
明清时期
新疆地区服饰博采众长
尤其是哈密清代女性传统服饰
在款式、质地、色泽、花纹图案等方面
表现出与汉族、满族等
民族服饰相融合的特征
如在服饰图案上
吸收了中原牡丹、莲、菊、
梅、佛手、龙、凤等吉祥图案
而在款式上
则吸收了满、汉等文化元素
来源:新疆土话大百科r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