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之美
(书法美学随笔)
作者:卢忠仁(教授)
画心(纯音乐)04:55来自白浪情
“狂草”,是草书的一种,人们叫“草书的草书”。中国狂草书法的代表是唐代张旭、怀素,他们的狂草达到了中国书法的极致。下面就张旭、怀素的狂草作一点评说。
△ 怀素《自叙帖》(部分)
一、中国书法、草书与狂草
1、中国书法
书法是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包括书体笔法、结构章法。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举世无双。著名哲学家叶秀山说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舞蹈。” 又说书法是“看得见的音乐。”① 有人说:中国书法是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中国文字、书体和书法都源远流长。最古老的有:图画文字、符契文字、陶文、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它们是文字,也是一种书体。后来形成五体,即: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5种。 篆、隶、楷、行、草是书体,也是书法。
2、中国草书及特征
在中国书法5种书体中,最能表现中国书法精神和神韵的是草书。哲学家叶秀山说:“书法是一种活动的线条的舞蹈,那么,很自然就会以草书作为它的范本。”②
东汉张芝创立章草,人称“草书之祖”、“草圣”。著名学者余英时在《汉晋之际士之自觉与新思潮》中说:汉中叶以后,“草书始为时人所喜爱。盖草书之任意挥洒,不拘形踪,最与士大夫之人生观相合,亦最能见个性之发挥也。”草书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出现了今草(大草即狂草、小草)、行草。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章草》中说草书是:“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义,谓之草书。”
关于草书的审美特点,三国末期吴国的杨泉在《草书赋》中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惟六书之为体,美草法之最奇。……乍杨柳而奋发,似龙凤之腾仪。应神灵之变化,像日月之盈亏。……或斂束而相抱,或婆娑而四垂;或攒翦而齐整,或上下而参差;或阴岑而高举,或落箨而自披。” 唐代虞世南《笔髓论·释草》云:“起伏连卷,收揽吐纳。内转藏锋也。既如舞袖挥拂而萦纡,又若垂藤樛盘而缭绕。蹙旋转峰,亦如腾猿过树,逸虬得水,轻兵追俘,烈火燎原。”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有3段话说的很形象,他在《书断·章草》说草书:”婉若廻鸾,撄如舞袖。” 他在《书议》中说草书 :“或烟收雾合,或电击星流,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有类云霞聚散,触遇成形;龙虎威神,飞动增势。” 他在《文字论》中说草书:“迹在尘壤而志出云霄,灵变无常,务于飞动,或若擒虎豹有强梁拿攫(jiue)之形,若执蛟螭(chi)见蚴蟉(you liu)盘旋之势。”
3、狂草及审美特征
草书中最能表现人的感情和艺术神韵的又是狂草。人们说“狂草”是“草书的草书”,即草书中最狂放恣纵的一种,也叫“连笔草书”、“一笔书”。
狂草的主要审美特征当然是一个“狂”字。“狂”《说文解字》云:“狂,狾(zhi,义为疯狂),犬也。 “狂”的原始意是疯狗。后引申、演变成了一种表示癫、疯等精神不正常的心病。 后来,“狂”不断引申、演变成一个美学、艺术的概念,包括审美趣味、审美风格、创作状态等,并形成以“狂”为基本词素的美学概念家族,如 狂放、狂肆、狂逸、狂纵、狂傲、狂野、狂怪、狂颠…… 审美之“狂”,其含义指:任其性情、随心所欲、自由奔放、放纵恣肆、奔腾激越、不守规矩,不师成法、淋漓尽致、潇洒浪漫……
“狂”美“狂草”中表现尤为典型、突出。其具体美学形态和特征为:行笔快捷,流走迅速,快如疾风,一泻千里;笔势连绵,点画映带,线条环绕,龙飞凤舞;自由奔放,驰骋不羁,纵横捭阖,狂肆骇人;……狂草书法如闪电、如惊雷、如狂飙、如骤雨、如云涛、如洪流、如悬瀑、如险峰、……。狂草是法中无法、无法中有法的顶级书法艺术形式。狂草是最能表现精神、最能抒发心志、最能宣泄情感、最能张扬个性的艺术。“狂草”的美,是书法中的极致之美。
△ 张旭 △ 怀素
4、狂草代表——“颠张狂素”
中国狂草艺术的代表人物是唐代的大书法家张旭和怀素,即人们说的“颠张醉素”、“颠张狂素”、“张颠素狂”。狂草始于张旭,张旭的继承者是怀素。 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说:“昔张长史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仆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孰为不可也?” 张旭、怀素可谓书法史上两座草书高峰、“狂草书艺的双子星座”。 当然,张旭、怀素狂草也各有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山谷题跋》中说“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 张旭草书偏肥厚,表现为雄浑之美;而怀素草书偏瘦劲,表现为峻秀之美。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云:“张长史书‘悲喜双用’,怀素书‘悲喜双遣’。”刘氏借用佛语大意说:张旭书法雄浑磅礴又超旷飘逸,有儒、道精神的因子; 而怀素书法空灵超逸又淡远缥缈,有佛禅的影子。
二、张旭狂草之美
1、张旭其人
张旭(675——750),苏州吴郡昆山人,字伯高,他是 “吴中四士”之一、 “饮中八仙”之一。他是唐代大书法家,行、楷、草皆精,尤以狂草著名。他还发明了著名的“永字八法”。 黄山谷说:“盖自二王后,能臻书法之极者,惟张长史(张旭)与鲁公(颜真卿)二人。” 董其昌在张旭《古诗四帖》跋中说:“狂草始于伯高”。
《旧唐书》、《新唐书》都记载:张旭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为人潇洒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 旧唐书》云:“时有吴郡张旭,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 《新唐书》云:“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 这大概就是中国人讲的“神灵附体”,或如柏拉图讲的审美中的“迷狂”状态、尼采讲的“酒神酒神”吧?! 张旭尤精狂草,被人称为“草圣”。文宗时期,曾下诏: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三绝”。
△ 张旭《古诗四帖》(部分)
2、古诗对张旭及其草书的赞美
李颀(唐)《赠张旭》:“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露顶据胡窗,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左手持蟹螯,右手持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李颀诗描写了张旭狂草时露顶据床、兴来疾书、笔如流星的生动情景;描写了张旭豁达超然、放旷高傲、狂逸不羁的性格和风度。
杜甫有两首诗赞扬张旭的草书。《饮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斯人已云亡,草圣祕难得。……悲风生微绡,万里起古色。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连山蟠其间,溟涨与笔力。……未知张王后,谁并百代则?” 第一首说“草圣”张旭,在王公面前,脱帽露顶,挥毫落纸,漫如云烟。 第二首诗说张旭的草书像万里悲风、像锵锵鸣玉、像落落群松、像连绵群山、像海潮溟涨…… 接着诗人设问:张旭、王羲之百代后,谁能再成为书法的百代楷模呢?
诗僧皎然《张伯高草书歌》云:“伯英死后生伯高,朝看手把山中毫。先贤草律我草狂,风云阵发愁钟王。”诗说东汉号为“草圣”的张芝(张伯英)死后,生了张旭。先贤张芝是章草,而张旭是狂草,而这狂草即使是先贤大书家钟繇、王羲之见之也会发愁(惊叹)。
△ 张旭《李青莲序》
3、古文中对张旭的评价。
历史上有不少文评价过张旭的风度和书法,如:
怀素在《自叙帖》中转述大书家颜真卿对张旭的评价:“张旭长史虽恣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法)详,特为真正。”颜真卿点出张旭书法“超绝古今”。
唐代大文豪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说张旭草书是把个人的一切所见所闻的天地万物以及个人灵魂中的一切情感体验都融入到了书法之中了,“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北宋朱长文在《墨池编》中说张旭草书“盖如神虬腾霄汉,夏云出嵩华,逸势奇状,莫可穷测也。虽庖丁之刲(kui)牛,师旷之为乐,扁鹊之巳病,轮扁之斫轮,手与神运,艺从心得,无以加于此者。又其志于一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呜呼!书之至者,妙与道参,技艺云乎哉?!”点出张旭草书是“妙与道参” ,即进入到天道境界。
北宋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中说:“观张旭所书千文,雄隐轩举,槎枿丝缕,千状万变,虽左驰右鹜,而不离绳矩之内,犹纵凤鸟者,翔戾于空,随风上下。”
历史上对张旭书法还有很多评述,如: “惊雷急电,变怪杂出,气蒸烟合,倏忽万里。” (董逌语) “群象自形,有若飞动。”(蔡希综语) “张旭草书,立性颠逸,超绝古今。”(吕总语) “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为神逸。”(苏轼语)……这些述评对张旭草书的万千气象、雄奇磅礴的气势和变怪杂出的特征作了很好的说明。
△ 张旭《肚痛帖》
4、张旭的草书的美学风格
张旭留世草书墨迹有多种,其中《古诗四帖》气魄宏大豪放,风格雄伟壮丽,最能体现他狂草的美学风格。 明代丰道生说张旭《古诗四帖》:“行笔如从空中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③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在跋张旭《古诗四帖》中说张旭的狂草有“悬崖坠石,急雨旋风”之势。
张旭的《古诗四帖》笔劲墨重,结体浑厚;气势恢宏,混茫浩博;线条飞旋,圆转自如;盘礡樛曲,连绵回旋;潇洒磊落,雄奇狂放;变化多端,奇幻百出;出鬼入神,倘恍难测;贯通天地,惊泣鬼神。 通观全篇,它刚柔相济、动静相宜、疾徐相杂、收纵相成,疏密相间、黑白相较,若槎枿丝缕,又若龙鸾飞腾,表现了一种飞动飘洒又深邃隽永的美。 其意境雄浑磅礴,犹如狂风大作、如云烟翻卷、如巨浪汹涌、如万马奔腾。
张旭的草书的审美风格特征可以概括为5点:行笔,酣畅淋漓;草写,奔放恣肆;书姿,刚健雄奇;气势,雄浑磅礴;风格,豪放浪漫。?
具体说有4个方面: a 、自由奔放,如惊蛇入草,如飞鸟出林,来不可止,去不可遏。 b 、狂逸不羁,放纵恣肆,拔山掣海,气势宏伟,雄浑磅礴。 c 、大开大合,大收大放,起伏跌宕,变幻无定,野逸缥缈。 d 、笔势连绵,云烟缭绕,风雨磅礴,奇态纷呈,风情万种。……
△ 张旭《古诗四帖》部分
张旭的狂草若以山作比,如苍茫山岳,有巍峨壮丽、雄浑磅礴之美;若以水作比,如浩荡江河,有奔放恣肆、浑灏奔腾之美。 张旭的狂草,如悬崖坠石、如急雨旋风、如狂飙天,给人的审美感受如同李白的诗说的:“忽魂悸而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梦游天姥吟留别》)具有巨大的艺术震撼力、冲击力和感染力。。
三、怀素的狂草之美
△ 在芭蕉叶上练字的怀素
1、怀素及草书
怀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湖南零陵人,幼时出家,为玄奘门人,他是与张旭齐名的唐代另一位狂草天才。
唐代诗人苏渙在《赠零陵僧兼送谒徐广州》诗中写道:“张颠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 就是说,怀素是继张旭后的另一大草书家。怀素对张旭十分崇拜,在《藏真帖》中说自己“所恨不与张颠长史相识。” 怀素曾师法颜真卿,而颜真卿又曾师法张旭,怀素可以说是张旭的“再传弟子”。
怀素与张旭一样狂放嗜酒,一日九醉,往往是醉后狂书醉草,目空一切,其醉中的狂草如神来之笔,高妙无比。他的舅父、诗人钱起在《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一诗中说他:“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宋代僧人适之在《金壶记》中说怀素:“其嗜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凡一日九醉,时人谓之‘醉僧书’。”
怀素一生留下不少书迹,《宣和书谱》载怀素狂草书迹101帖,其中《自叙帖》是怀素狂草的代表作。
△ 怀素《自叙帖》局部
2、人们对怀素草书的评价
怀素狂草,在唐代已名声大振。唐代有很多人在诗文中高度评价和赞扬过怀素的草书。
大书法家颜真卿在《怀素上人草书歌序》中说:“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和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岺之间,其名大著。” 颜真卿的楷书在书法史上首屈一指,他不仅是大书法家,而且是怀素的老师。他称怀素为“僧中之英”和“草圣”,能受到颜真卿这样的赞扬,可见怀素的草书达到了多高的水平。 陆羽在《怀素别传》中说怀素“疏放不拘细行,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怀素居所因种万本芭蕉,便命名为“绿天庵”。) 唐代李肇的《国史补》说怀素“好草书,自言得其草圣三昧。弃笔堆积,埋于山下,谓之‘笔冢’。” 晚唐吕总在《续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笔掣电,随手万变。”
北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说怀素草书“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 北宋鉴赏家薛绍彭说:“怀素,唐朝草圣超群,所谓笔力惊妙,飘逸自然,非学之能至也。” 明代项元汴《苦笋贴》《跋》说怀素草书:“用笔婉丽,出规入矩,未有越于法度之外。畴昔谓之狂僧,甚不解。其藏正于奇,蕴真于草,含巧于朴,露筋于骨。 观其以怀素称名,藏真为号,无不心会神解。”
上述说法,都精到的点明了怀素草书的特点。
3、古诗中书写的怀素狂草
关于怀素的草书,历史上有很多诗人在诗中精彩地描写过,唐代共有37人写诗赞扬怀素的书法。 ⑤ 怀素在《自叙帖》中提到的就有9人。
李白《草书歌行》:“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山中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牋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最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鬼神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徧。”
李白诗点出怀素草书的狂放纵逸、大气磅礴之美。李白是大诗人,又比怀素大27岁,算是长辈了,而李白称怀素是“上人”、“吾师”,这真是怀素的殊荣了。
张谓在《赠怀素》一诗中写道:“奔蛇走虺势入坐,骤雨旋风声满堂。”诗中说怀素狂草有奔蛇走虺之势,有骤雨旋风之美。 许瑶《题怀素上人草书》:“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纚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诗写了怀素醉后草书的变幻不定、古瘦连绵的美。
唐人有多篇《怀素上人草书歌》流传后世,举6例:
王邕在《怀素上人草书歌》中写道: “忽作风驰如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峥嵘蹙出海上山,突兀状成湖畔石。……临江不羡飞帆势,下笔长为骤雨声。”王邕的诗点出了怀素狂草的风驰电掣、突兀峥嵘之美。
△ 怀素《草书论书帖》
窦冀在《怀素上人草书歌》中写道:“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铓疾。……如熊如罴不足比,如虺如蛇不足拟。涵物为动鬼神泣,狂风入林花乱起。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惊燥尤枯绝。边风杀气同惨烈,崩槎卧木争摧折。寒草遥飞大漠霜,胡天乱下阴山雪。” 窦冀诗点出怀素的狂草的主要特征是“狂且逸”,而这“狂且逸”的审美内涵是“独任天机”。这“狂且逸”的具体表现是如熊如罴,如虺如蛇,如龙如虎,如雷如电。
鲁收《怀素上人草书歌》:“身上艺能无不通,就中草圣最天纵。有时兴酣发神机,抽毫点墨纵横挥。风声吼烈随手起,龙蛇迸落空壁飞。连拂数行势不绝,藤悬查蹙生奇节。划然放纵惊云涛,或时顿挫萦毫发。”鲁收的诗点出怀素狂草天纵狂放、奇怪险峻之美。
朱逵《怀素上人草书歌》:“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廻风。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 朱诗点出了怀素狂草的险怪奇特、迅疾飞动之美。
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一声起攘臂。挥毫倏忽千万字,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翕若长鲸泼刺动海岛,欻如长蛇戌律透深草。回环缭绕相拘连,千变万化在眼前。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飒拉动檐隙。掷华山巨石以为点,掣衡山阵云以为画。……中有枯松错落一万丈,倒挂绝壁蹙枯枝。千魑魅兮万魍魉,欲出不可何闪尸。又如瀚海日暮愁阴浓,忽然躍出千黑龙。夭矫偃蹇,入乎苍穹。飞沙走石满穷塞,万里飒飒西北风。” 任华诗点出怀素草书的阴森狞厉、骇人听闻之美。
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余。神清骨竦意真率,醉来为我挥健笔。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坐失声看不及。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诗中说怀素狂草驰毫骤墨像龙蛇盘腾,又像禽兽屹立,又像驷马奔跑。诡形怪状,不可端倪。
上述多篇《怀素上人草书歌》,从多角度、多维度、多侧面、多层次描写了怀素草书的多种多样的美。
△ 怀素《自叙帖》
4、怀素狂草的美学风格
窦冀说怀素狂草的主要特征是“狂且逸”,这“狂且逸”的风采:如狂风入林、如大风扫边、如寒草遥飞、如胡天飞雪,……真乃是“殊形怪状不易说”。
怀素的狂草偏瘦劲,其审美特征是森秀挺拔、险峻劲健,若以山作比,它如奇峰高耸,有险峻峭丽之美;若以水作比,它如瀑布悬挂,有秀劲峭丽之美。
《自叙帖》是怀素狂草美的集中体现。《自叙帖》笔势纵横,挥洒自由,线条飞动,变幻无穷。 它笔法回旋进退,抑扬顿挫、疾徐起伏,圆转自如。 它走笔如行云流水,迤逦连绵,自然飘逸,出神入化。 它瘦硬刚健,劲挺幽秀,峻峭峭丽,清净干净,……怀素狂草的美,正如前人概括的:如“奔蛇走虺,骤雨旋风”;(唐代张谓《赠怀素》) 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陆羽《怀素别传》) 如“缘毫掣电,随手万变。”(吕总《续书评》)……怀素的狂草,有气势飞腾、大气磅礴之美;有天纵狂放、迅疾飞动之美;有奇怪险峻、壮丽崔巍之美;有清瘦峻秀,劲健挺拔之美;……。观之让人心往神追、心醉神迷。据说,伟人毛泽东的狂草深受怀素草书风格的影响。
结语
“张颠醉素”的狂草,是生命的舞蹈,是性灵的音乐,是精神的诗篇,是情感的画幅。“颠张醉素”的狂草是书法艺术的巅峰,是中华艺术的精华,是人类精神产品的瑰宝。“颠张醉素”狂草的美,借用唐代大美学家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话说就是:“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雄浑》); “形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劲健》);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豪放》)
“颠张醉素”的狂草之美,归纳起来至少有16个方面,即:雄浑之美、磅礴之美、浩荡之美、高华之美、壮丽之美、豪放之美、狂肆之美、峭拔之美、飞动之美、流利之美、纵逸之美、自由之美、神奇之美、峻秀之美、极致之美、永恒之美。
参考文献:
1 、②、叶秀山:《说字——叶秀山书法谈丛》74页、60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③、(转引自何炳武、白立超《张旭评传》139页,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
④、⑤、(见李希凡主编的《中华艺术通史?隋唐卷》(下编)第11章)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