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中的宋希濂,花蕊夫人的《述国亡诗》给他留下了太多阴影
提到宋希濂,在民国时期,可是大名鼎鼎。他是湖南湘乡人,抗日名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科、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中国将校班、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
自东征陈炯明、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被俘,宋希濂历经许多重要战役数十次,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有“鹰犬将军”之称。曾历任国民革命军第71军军长、第11集团军总司令、新疆省警备司令、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
1925年,经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退出中国共产党。
在电视剧《特赦1959》里有一个场景,一天,在功德林一次小组学习时,王耀武正打算继续念报纸,沈醉提议:“今天不要读报纸了,每天读报纸,有点腻,咱们今天读诗吧。”大家也都同意。王耀武首先朗诵了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王耀武朗诵完以后,大家都齐声叫好。沈醉又提出读唐诗宋词,并说宋希濂喜欢古诗词,装了一肚子唐诗。提议让宋希濂朗诵几首。
黄维在功德林,似乎永远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另类。黄维提议让宋希濂朗诵一下花蕊夫人的《述国亡诗》。
花蕊夫人,五代十国人,生于青城(今成都都江堰),擅长宫词,得幸于后蜀后主孟昶,封慧妃,赐号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生不逢时,红颜薄命。相传后蜀君主孟昶少年风流,为寻找不到美女而闷闷不乐。后来,有一心腹太监在青城探访得一位美女。这位美女风姿绰约,淡施粉黛,容颜绝世,给人一种空谷幽兰、自然淡雅之感。孟昶如获至宝,立即将其留在宫中,封为慧妃。
慧妃喜欢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投其所好,马上为她修建了一座牡丹苑,还下令在城墙上种满芙蓉花,就连寻常百姓家也要家家栽种。每到芙蓉花开放时节,成都城上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红如火,白似雪,远看如朝霞绚烂,近闻则花香沁人,孟昶感慨万千:“你真美呀!这芙蓉不足以形容你的柔媚,这牡丹不足以形容你的明艳,你是人中之花,花中之蕊。啊,朕封你为花蕊夫人。”至此,便有了花蕊夫人的美称。
然而由于孟昶整日游乐,不理朝政,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南袭后蜀,蜀军不堪一击,很快就被攻破。孟昶只得自缚请降,成了北宋的阶下囚。花蕊夫人也在所难免,与孟昶一同被押解进京。
到了汴京,宋太祖假意安抚孟昶,封他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宋太祖一见花蕊夫人,喜爱不已,便将她收入宋宫。7天后,孟昶无缘无故暴死于宅第。花蕊夫人悲痛欲绝,在宫中挂上了孟昶的画像,以示哀悼纪念。后来,花蕊夫人怀着对孟昶的刻骨怀念和别离之悲在宋太祖面前口占一首绝句: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这就是花蕊夫人那首被后世冠名为《述国亡诗》的七绝诗。
宋希濂刚朗诵完,立刻就有一种跳入别人事先挖好的坑里的感觉。他脸一红,垂下了头。
杜聿明见状,立刻打圆场说:“到点了,吃饭吧!”王耀武走过去拍着宋希濂的肩膀安慰他:“这首诗,你不应该读。”宋希濂不好意思地说:“黄维他在坑我!”
宋希濂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来,国军十四兵团刚组建时,恰好也是十四万人,由宋希濂担任兵团司令。当初,后蜀君主孟昶手下有十四万军队,在赵匡胤的宋朝大军的猛烈攻击下,全部缴械投降。宋希濂的十四兵团也恰好是十四万人,而且地点也恰好都是在四川境内。黄维是借宋希濂自己的口,暗讽宋希濂带领十四万大军,却和当初的蜀主孟昶一样,没有和解放军打过一次像样的仗,就全部缴械投降了。
其实,按照沈醉回忆录,宋希濂当时率领的并非一个兵团,而是两个兵团,一个是他原先带领的十四兵团,另一个是二十兵团。
1948年,在湖北沙市,组建十四兵团,正式编制十四万人,宋希濂担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十四兵团司令。蒋介石知道宋希濂和华中剿总司令长官白崇禧有矛盾,两人不对付,便希望宋希濂能够利用川湘鄂边区的有利地形,保住西南各省,便又成立了一个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任命宋希濂为主任,也希望宋希濂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宋希濂便把散落在当地的一些武装集中起来,组成了两个军,以这两个军为主,组建了二十兵团。二十兵团由陈克非担任司令,原十四兵团由钟彬担任司令。也就是说,宋希濂手下当时有两个兵团。
后来,有人提出一个说法,让宋希濂更加难受和不能接受:说宋希濂、钟彬所带的这两个兵团,成为给国民党在大陆最后的送终兵团。宋希濂、钟彬两人的打头一个姓氏,正好组成一个不好的谐音词组:送终。
不过,公允地说,宋希濂在国民党高级将领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他的失败,并非仅仅是他个人的失败,而是整个蒋介石集团失败的一个缩影。宋希濂生性耿直,喜欢打抱不平,很有湖南人的侠义之风。
淞沪会战期间,宋希濂以“誓死保卫祖国”的壮志,日夜兼程从西安赶赴上海,他率领部队将日军直接打退回军舰,战威一时轰动全国。兰封会战,宋希濂率部围攻土肥原贤二的第十四师团,而后在福金山、沙窝雨重创日军,日军伤亡2万余人。
1941年,宋希濂调任昆明防守司令,当时日军由缅甸进入滇西地区,宋希濂直接率领36师日夜兼程,将已经渡江的日军全部歼灭,成功将日军赶出西南国境。为策应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反攻,他又率部进围龙陵,攻下滇缅边境被日军侵占的平戛、龙陵和芒市,日军伤亡过万,还俘虏了不少日军。西南大捷,全国振奋,当时陈赓还特意写信给他,说:“欣闻将军率师杀敌,战绩卓越,壮我国威,老同学兴奋之极,特深夜提笔,遥祝身体健康,再夺胜利!”
宋希濂1925年,经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发生中山舰事件,他退出中国共产党。后来,一直在蒋介石麾下做了很多反共反人民的事。
比如在闽浙赣期间,俘虏、杀害了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宋希濂晚年回忆起此事时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我非常敬仰瞿秋白先生,曾经多次听瞿秋白先生讲课,也算是我的恩师。但是最后,瞿秋白先生却是死在了我的手里。”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大渡河沙坪将宋希濂部包围,最终将其俘虏,关押在西南公安部第2看守所。1954年又转入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一直被关押到1959年。
宋希濂在功德林管理所表现良好,并认真接受劳动改造,他也意识到自己当年犯下的错误。1959年,宋希濂由于认真学习、积极改造,成为第一批特赦人员。
这天,作为他的朋友、黄埔老同学,陈赓将军专程前往功德林管理所迎接宋希濂。
参考文献:
沈醉回忆录《战犯改造所见闻》